在人民军队的发展历史上,能力杰出之人并不少,他们或长于指挥作战、或善于发展建设、或主抓思想阵地、或宣传能力突出等等。
客观来讲,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多数只是在某一方面很优秀,即便革命先辈都是人中龙凤,真正的全才也并不多。幸又不幸,彭雪枫恰好是其中一个。
![]()
他在部队里,军政首长都干过,都干得非常出色;他抗战时可以独当一面开辟根据地,将几百人的队伍带到了上万人;他多次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在国共两党中都造成很大影响;他还是彭总最为看重的嫡系...
可惜这样一位走过尸山血海的百战之将,却在一场危险系数不是特别大的战斗中,被一颗流弹击中、还偏偏击中左胸而牺牲,令无数人惋惜。
这也给后世带来了无限遐想,要是彭雪枫活到了1955年,凭借着他的能力和战功,会被授予什么军衔呢?
![]()
一、军政皆能手
彭雪枫1907年出生于河南镇平,早年受过很好的教育,先后在南开中学、西北军官佐子弟学校就读,这是他后来军政突出、会写会讲的基础。
本来他从南开中学毕业后成功考上了北平民国大学,奈何经济无援只得辍学。
在读书的过程中,他已投身共产主义事业,随即奉组织命令搞过兵运、农运工作。1930年5月转到中央苏区,开始了战争生涯。
同年7月,红三军团攻打长沙,时任红三军团第8军第1纵队副政委的彭雪枫发挥亮眼,不但攻城时冲锋在先,敌反扑后还两次打开敌人的包围圈、拯救众多同志。
彭总得知该消息后,大赞他是“大战长坂坡的赵子龙”,并迅速提为红6师政委。
![]()
1931年3月,红三军团下辖的红5军、红8军被撤销,部队整编为三个直属军团领导的师,彭雪枫担任红2师政委。
在此职务上,他做了一件非常勇敢且贡献巨大的事——在师长郭炳生准备迷惑部队叛变之际,他只带15人就追回师主力,很有勇气与号召力!
后来彭雪枫在红三军团中极为重要,甚至一度被彭总当成接班人。为什么这样说?且看两个职务。
一是俄界会议后,彭雪枫担任了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司令员。彼时刚刚经历草地分兵,中央红军实力虚弱,遂将红一、红三两个军团合编为陕甘支队,这第二纵队就是以红三军团为主。
二纵下辖了第10、11、12、14这四个大队,大队首长有10大队政委杨勇;11大队政委王平;12大队政委苏振华;13大队大队长陈赓、政委张爱萍等。
![]()
这么多名将此时都听从彭雪枫指挥,地位之高不言而喻。
还有陕甘支队抵达陕北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番号,彭雪枫出任红4师政委。
当时彭老总认为部队伤亡太大,不宜多设机关,便力主让原红三军团改为红4师、并入红一军团。这两次,彭总都将老部队交给了彭雪枫,这是何等的器重,也侧面印证了彭雪枫能力之强。
![]()
二、能写能建设
短短几年时间,彭雪枫就用起家的数百人,发展到新四军第四师上万人,还有豫皖苏及淮北的一大片根据地,如此成绩着实难得!
可诡异的是,最危险的开辟期、最吃力的僵持期彭雪枫都安然度过,却在1944年的反攻期不幸遇难,倒在了黎明之前。
1944年8月,时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的彭雪枫率部打赢了小朱庄战斗,但汤恩伯也在命部队赶来进攻第四师,危机并未解除。为争取回旋余地,彭雪枫将目标放在了八里庄顽军李光明部,他亲自抵前指挥。
因敌人是国民党伪军、匪军、溃兵混合而成的部队,战斗力不强,很快就被打得要逃跑。
彭雪枫明白奋勇追穷寇的道理,当即命令部队分成两部分,一追击,一截杀,势必不能让其溜走。为更好地观察敌情,彭雪枫下达完命令就站在围墙的高处注视战场。
![]()
身边的参谋长张震和警卫认为这样太危险,硬生生把他拉了下来。但彭雪枫太关心局势,转而站在寨墙上的跪射散兵坑内露出半截身子指挥。
彭雪枫看到敌溃兵到处都是,担心无法完全兜住,就命令左右将俘虏的敌支队长押过来,他要亲自审问。没想到在这时,一发子弹朝着他打了过来,击中了他的左胸,张震见此大惊失色,跑过去一边叫医生一边抱住他。
可惜的是,那颗子弹正中要害,军医赶来立马注射强心剂,也无法阻止悲剧的发生,一代名将就此陨落,年仅37岁。
张震往后无数次懊悔,为什么没有强硬将彭雪枫带到安全地点,为什么牺牲的不是自己...说及此事,张震每每热泪盈眶。
![]()
三、保底为大将
彭雪枫牺牲得太早,立下的功劳又太大,这就带来了很多遐想,经常会看到有人议论,若彭雪枫活到1955年授衔,他会是什么军衔。
其实就现实已知的条件来讲,彭雪枫大概率会是大将,原因有几个方面可以参照。
一是新四军的首任师长只要参与授衔的都是大将,像一师粟裕、二师张云逸、三师黄克诚。没有军衔的五师李先念、六师谭震林、七师张鼎臣在行政级别上也等同于大将。
二是彭雪枫后来被评为新中国36位军事家之一,这个名单非常权威,但凡列入其中被参与授衔的,起码都是大将。
三是彭雪枫也是红三军团的代表,从两次执掌红三军团老部队可以看出,彭总非常看重他,这份殊荣,连黄克诚都不具备。
![]()
黄克诚其实从解放战争开始就转入了偏向后方的工作, 野战部队交给刘震带,平津战役后也是接连担任天津市委书记、湖南省委书记这样的行政职务,1952年才调回总参。
如果彭雪枫没有在1944年牺牲,锐气十足的他必然会在解放战争继续带部队,按照他的能力,同样会打出不俗战绩,这样黄克诚或许就会一直转入行政系统,由彭雪枫来做红三军团的大将代表。
当然,有人会说黄克诚毕竟担任过红三军团代政治部主任、跟彭总关系也好,大概率还是会回到军队授大将。
这也不影响,大将并非一开始就限制死是10个人,最初还有过15人、13人版本,只是最后10个人最合适,才有了我们熟悉的十位大将。
若彭雪峰未牺牲,可能会有另外的考虑、另外的人数,一切皆有可能啊。
![]()
我前面所述主要是讲彭雪枫授大将,那有没有可能是元帅呢?虽然他贡献卓越、能力突出,但客观来讲要授元帅还是有点勉强。
元帅有几条很重要的标准:是否参与或领导重要起义、是否参与或领导红军主力部队的创建、是否参与或领导重要根据地的开辟、土地革命时期担任军团级或者更高的位置。
这几点彭雪枫都不具备,就更别说后来那些野战军职务啊、军委级别啊什么的了。
就现实而言,他要授元帅太难太难了,除非真的在解放战争时期带着一支野战军歼灭大量国民党精锐、立下了不得不授元帅的战功,那就可以。但,哪个战区有合适的位置呢?粟裕打出那么耀眼的成绩,一样也是大将啊。
因此综合来看,彭雪枫最有可能都还是授大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