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山东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互转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适用于我省全日制普通高中(以下简称“高中”)和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的在籍学生。中职转高中可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末进行;高中转中职可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末、第二学期末和高二第一学期末进行。据了解,《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岛城学校目前是什么情况,记者进行了探访?
明年1月起,普高、中职学生可互转
《办法》中对互转的范围和条件进行了明确说明。互转原则上在一定范围内的高中和中职进行。各市结合实际,确定一定数量的高中和中职作为互转学校,可实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结对。互转原则上在县域内进行,不具备互转条件的县域,可在市域内统筹安排结对学校,不得跨市域进行。互转学校可采取中考联合招生、共同培养的方式划定互转学生范围,也可面向学校所有学生开展互转。中职转高中可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末进行;高中转中职可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末、第二学期末和高二第一学期末进行,每名学生转学次数各市自行确定。转学后不适应的学生可申请转回原学校。
《办法》打通了原来学分、学考、综评等阻碍互转的症结。转入学校面向申请学生组织考核,考核内容可以以学生中考成绩、转学前各学期考试成绩以及单独组织的互转文化课和技能考核、职业适应性测试情况等为组成部分,也可根据实际确定其他具体考核内容。鼓励建立市级统筹的考核命题机制。互转考核通过的学生须在规定时限内到转入学校报到、注册,编入相应的年级、班级(或专业)学习,并建立相应学籍。建立学籍互转中间库,推送转学信息,缺失信息由转入学校组织学生补录。转学后按照转入学校相关规定缴纳学费或享受学费减免。严格落实“人籍一致”要求,学生互转后在学籍所在学校就读。
转学一般转入对等年级,与同届学生同时毕业。高中学生转入中职只能转入三年制中职,不得转入五年制和“3+4”贯通培养的中职段。高中和中职应根据本校课程设置要求和学分认定办法,对转入学生已修习的课程按“相同直认、相近可认”的原则进行学分认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学习。
现状
2024年,青岛7767名学生普转职参加职教高考
《办法》的出台牵动着不少家庭的心。有人担忧会出现中职生“挤破头”转入普高的热潮,但不少家长表示,“孩子能学成啥样心里早有规划,不会盲目转学籍”。家长王女士的孩子目前正在普高读高一,她表示,这种选择得贴合自身实际需求才行。“互转确实能给孩子多一个选择,多一个出路,但我觉得无论是从中职转普高,还是选择从普高转到中职深耕技术,学历路径没有优劣之分,能发挥自身特长、实现个人价值的道路,才是值得坚持的选择。”
“目前来说还是普高往我们职校转的学生多一些,主要是围绕新型职普融通。”岛城一职校招生负责人在介绍学校学生流动情况时表示,从职校转到普高的学生,该学校一年最多不超4人,从普高转入该校的学生一次可达7人左右,她还表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以及高一暑假的阶段,转学籍的学生会比较集中。有职高学校负责人表示,普高学生将学籍转过来之后,要对技能专业课进行系统性学习,目前看状态良好。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一所普高学校进行了解。该校一名副校长表示,“学生选择将学籍转到职校,本质上是看到了更大的升学希望,尤其是考取理想院校和专业的可能性。”他介绍道,学生转学籍其实也是期望能通过针对性的升学方式多一份选择。根据青岛政务网今年6月份发布数据信息来看,青岛普高学籍学生转入中职学校备战职教高考的人数持续上升,2023年为7021名,2024年达到7767名,这一变化背后,是家长与学生在选择契合自身的发展方向上,逐渐达成了更深层次的共识。
解读
专家:学籍互转赋予学生“二次选择”机会
普高与中职学校同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定位、实施路径及学生发展出口等方面各有专攻,均为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但长期以来,两者呈现出各自独立运行、缺乏有效沟通联动的局面,这也是此次《办法》出台的意义所在。
在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专家解读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表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社会对职普融通的需求愈发强烈。山东省此次出台《办法》,是回应时代需求、落实国家政策的必然之举,是深化高中阶段教育教学改革、育人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从省级层面打破了长期以来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间的制度壁垒,有效促进两类教育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高中阶段整体办学活力,十分及时和必要。同时,《办法》为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了二次选择的机会,搭建了职普融通的“立交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禀赋,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这是对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是对教育公平和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有力诠释。《办法》的实施,还将有助于引导全社会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推动构建更加健康、包容的教育生态。
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表示,《办法》规定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能力和发展规划,在自愿基础上申请互转学籍,既有对宏观互转条件的约束,也有对互转细节的关照,方便落地实施。在学籍互转方面,普高学生若发现自己更适合走技能成才之路,可通过相应测试转入中职学校,注册中职学校学籍;中职学生也有机会转入普高,通过补修文化课程实现普通升学目标。在学分互认方面,将普通高中文化课考核、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社会实践活动等纳入学分互认转化的范畴,减轻了互转学生的学习负担,实现了职普学习成果的“等价流通”,避免学生因转学造成学业中断。通过学籍互转与学分互认,学生在职普之间的流动通道被真正打通,职普融通从理念倡导走向了落地实施,“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教育愿景正逐步照进现实。
(半岛全媒体记者 金鑫)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