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是第13个“世界厕所日”。“小厕所”服务“大民生”。近年来,青岛新增127座环卫公厕,总量达1310座,增长10.7%,24小时开放公厕从201座增加到782座,增长289%,让“随时方便”成为市民游客的日常;微改造、微升级公厕360余座,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依托“百佳公厕”“最美公厕”的示范效应,成功打造“如厕如家”“净善境美”等公厕品牌,实现了城市公厕从“将就用”到“舒心享”的华丽蜕变。
公厕“及时雨”,应民所急
一桥连陆,青茵浮海,崂山区小麦岛如一枚碧色纽扣,缀在青岛的蔚蓝衣襟上,可当游人沉醉于粉黛花海与浪声低语,“急寻公厕”的窘迫往往不期而至。麦岛湾公厕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窘况而建立的,它的落成,让麦岛湾的公厕分布更合理,成为市民游客如厕的“及时雨”。
这座位于麦岛湾北侧,紧邻滨海步行道的公厕,圆润的造型搭配纯净白墙,玻璃窗户在阳光下折射出大海的澄澈蓝调,与小麦岛的自然景致浑然一体。内部设计更显贴心,独立第三卫生间解决特殊群体需求,24小时通风系统保障空气清新,智能显示屏实时更新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及剩余厕位,让等候不再盲目。24小时开放政策,充分满足市民游客不同时段的使用需求。据统计,淡季时公厕日客流量达600人次,旺季可攀升至1300人次。
![]()
便民服务“微驿站”,城市文明的小窗口
公厕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当它跳出“单一功能”的框架,便成了传递温暖的“微驿站”。
市南区天林花园公厕贴近海边木栈道,各类设施齐全,免费提供洗手液与卷纸。基础服务之外更藏着“额外关怀”,考虑到木栈道早晚时段晨跑、夜跑市民较多,公厕专门配备了自动售货机与充电宝,解决“口渴”“手机没电”等临时需求。管理单位还为公厕配置便民急救小药包,公厕管理员田波已多次为跑步、骑车时受伤的市民消毒包扎,赢得周边居民的一致赞誉。在这里,公厕不再只是“方便之地”,更成了守护出行安全的“爱心小基地”。
![]()
这样的公厕还有很多,它们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融入在市民的生活之中,散发着温暖城市的光芒。
全域同标共优,绘就公厕文明同心圆
青岛的公厕升级,从不局限于个别区域,不仅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等七区涌现出“建设标准高、管理服务优”的标杆公厕,胶州市、莱西市等三市也齐头并进,让公厕文明惠及全市城区。
莱西市香港路南公厕,外观遵循“一厕一景”的设计理念,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内部设施则聚焦“差异化需求”,便池旁加装无障碍扶手,蹲厕区域设独立无障碍隔间,第三卫生间内配齐扶手、婴儿托盘与儿童座椅,还专门安装粉色儿童专用马桶,吸引3-6岁孩子自主如厕,极大便利了家庭出行。管理服务上,保洁员坚持高频清扫、及时消杀,更主动上前提供帮助,让每一位使用者都能感受到温情服务。
![]()
青岛将公厕升级这件“小事”,做成了关乎民生福祉的“大事”。下一步,青岛将继续加强公厕建设和管护,让每一座公厕都成为传递温暖的驿站,让市民游客每一次“方便”都变成“舒心”的体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