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11月20日,中国心梗救治日。这个日期的选择蕴含着一个重要寓意:当胸痛症状出现时,我们需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争取在黄金120分钟内完成救治。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心梗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在这个关键时刻,了解心梗的预警信号显得尤为重要。
![]()
在众多心梗症状中,皮肤表现往往是最直观却最容易被忽视的警示信号。心梗导致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身体各部位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在皮肤上呈现出一系列可见的变化。这些变化如同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提醒我们危险正在逼近。
![]()
皮肤苍白:血液循环的警报
当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时,血液循环会发生障碍,身体各部位尤其是体表的毛细血管无法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这会导致皮肤失去正常的红润色泽,变得异常苍白。这种现象类似于当我们突然受到惊吓时脸色发白,但心梗引起的皮肤苍白更为持久和明显。
![]()
皮肤苍白是由于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减少所致。在心梗发作时,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优先保证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而皮肤等外周组织的血液供应则被削减。这种“舍车保帅”的生理反应虽然保护了核心器官,却在皮肤上留下了可见的痕迹。
![]()
需要区分的是,皮肤苍白并非心梗特有症状,也可能出现在贫血或休克状态下。因此,我们不能仅凭这一表现断定是否发生了心梗,而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
皮肤湿冷:危险的前兆
心梗患者常常会出现皮肤湿冷的表现,触摸其额头、手心时会感觉又湿又凉,如同刚经历过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但体温却偏低。这一现象与心梗导致的心输出量减少密切相关。
![]()
当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血液循环不良,身体的散热会大于产热。同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皮肤表面就会出现大量冷汗。这种皮肤湿冷的表现是身体处于极度应激状态的外在反映,通常伴随着其他心梗症状,如胸痛、气促等。
![]()
值得注意的是,皮肤湿冷也可能出现在低血糖或剧烈疼痛时,因此需要结合血糖检测和是否有胸痛等症状进行区分。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湿冷,应高度警惕心梗的可能。
![]()
皮肤青紫:缺氧的明确信号
在心梗死亡时,心脏无法有效地将含氧血液输送到全身,导致组织缺氧。缺氧会引起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从而使皮肤呈现出青紫色,医学上称为发绀。这种青紫色在口唇、指甲床等末梢部位更为明显,因为这些部位距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最差。
![]()
皮肤青紫是缺氧的明确信号,表明身体已经处于严重缺氧状态。就像溺水者口唇发紫一样,心梗患者出现皮肤青紫意味着病情已经相当危重,需要立即进行医疗干预。
需要区分的是,发绀也可能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因此,在判断是否为心梗时,还需要考虑是否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心梗典型症状。
![]()
皮肤瘀斑:凝血异常的警示
心梗可能引发凝血功能异常,导致血管内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并阻塞小血管时,会造成局部皮下出血,形成瘀斑。这些瘀斑可能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大小不一,颜色从红紫色逐渐变为青黄色。
![]()
在抢救心梗患者的过程中,如使用某些抗凝药物或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皮肤瘀斑的出现。因此,瘀斑既可能是心梗本身引起的,也可能是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对于突然出现的、不明原因的皮肤瘀斑,尤其是伴随其他心梗症状时,应引起足够重视。这可能是身体凝血机制出现异常的信号,与心梗有密切关联。
![]()
皮肤黄疸:肝功能受损的间接表现
严重的心梗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引起皮肤黄疸。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如同肝炎患者的黄疸表现一样。
心梗引起的黄疸相对少见,通常出现在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心源性休克的情况下。此时,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影响到了肝脏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肝功能异常。这种黄疸是心梗严重的并发症,提示预后较差。
![]()
皮肤表现与心梗典型症状的关系
心梗的皮肤表现通常不是独立存在的,多与胸痛、气促、恶心等症状同时出现。胸痛是心梗最常见且首发的症状,通常位于心前区或胸骨后,表现为压榨性、刀割样或闷痛,程度较重且难以忍受,持续时间往往超过30分钟。这种疼痛可能放射至颈部、左臂、背部、下巴或上腹部。
![]()
除了胸痛和皮肤变化,心梗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头晕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以及心律失常、低血压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
皮肤表现与这些症状共同构成了心梗的临床征象,是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然而,临床诊断需结合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不能仅凭皮肤表现断定心肌梗塞。
![]()
高危人群需特别警惕
对于高龄、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皮肤异常需高度警惕。这些人群本身心脑血管系统较为脆弱,发生心梗的风险更高。在气温变化大、情绪波动等诱因下,更易发生急性心梗。
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脂饮食等,也会增加心梗的发生风险。对于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一旦出现皮肤苍白、湿冷或发绀等异常表现,特别是伴随胸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保持安静,尽快就医。
![]()
心梗的急救与治疗
一旦发现心梗疑似症状,包括典型的皮肤表现,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首先,帮助患者保持安静体位,减少心脏负担;其次,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吸氧等措施。
![]()
心梗救治的黄金时间是发病后的120分钟内。在这段时间内,通过溶栓或介入治疗开通堵塞的血管,可以最大程度地挽救濒死的心肌,减少心肌坏死面积,改善患者预后。
近年来,通过建设胸痛中心网络,我国心梗平均救治时间已由115分钟缩短至71分钟,形成了覆盖96%县域的救治体系。这一进步为心梗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显著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
预防重于治疗
尽管心梗的救治水平不断提高,但预防始终是最重要的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是预防心梗的基础。
![]()
对于已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同时,了解心梗的早期信号,包括皮肤表现,有助于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在这个心梗救治日,让我们共同提高对心梗的认识,学会识别心梗的各种信号,包括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皮肤表现。生命如此宝贵,每一个信号都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当我们的皮肤出现异常变化时,不妨多一份警惕,或许就能避免一场悲剧的发生。
![]()
心梗虽然凶险,但并非不可防治。通过科学的预防、及时的识别和规范的救治,我们完全有能力与时间赛跑,守护每一颗心脏的健康跳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能有效降低心梗风险。定期体检,关注身体信号,一旦出现不适,立即就医,为心脏健康筑牢防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