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是魏蜀吴三国之中最后一个称帝,也是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从孙权称帝建国,后又历少帝孙亮、景帝孙休、末帝孙皓三代,国祚五十二年。东吴宗室人数虽不及曹魏,但较之蜀汉还是要多出不少,那么他们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
01
武烈帝孙坚:孙策、孙翊被刺身亡,孙匡之孙投奔西晋
孙坚乃是东吴政权的开创者,早年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又跟随袁术征讨权臣董卓,最终因奉袁术之命攻打荆州时,不幸被刘表部将黄祖兵士射杀,孙权称帝后追尊武烈皇帝。孙坚共生有五子,其中长子孙策是东吴政权的实际奠基人,次子孙权则是东吴开国皇帝。
![]()
1.长沙桓王孙策。孙坚去世后,孙策先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率兵攻取庐江、庐陵、吴郡、会稽、丹阳、豫章等江东六郡,统一江东地区,后因遭遇吴郡太守许贡门客刺杀,伤重不治身亡,终年仅二十六岁。孙权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策只有一个儿子孙绍,孙权称帝后获封吴侯,后改封上虞侯,去世后其子孙奉袭爵。末帝孙皓在位时,因左夫人王氏去世悲伤过度而闭门不出,民间传闻孙皓已死并被外戚何氏调包,并传言说孙奉当被立为皇帝,孙皓得知后将孙奉诛杀,孙策直系血脉因此断绝。
![]()
2.孙翊。孙翊是孙坚第三子,孙策临终之时,张昭等人曾提名孙翊袭位,但被孙策拒绝。建安八年(203年),丹阳太守吴景去世,孙翊出任丹阳太守,但不久便被戴员、妫览指使边鸿刺杀,年仅二十岁。孙翊之子孙松颇受孙权喜爱,曾任射声校尉,爵封都乡侯,后于黄龙三年(231年)去世,其余事迹不详。
![]()
3.孙匡。孙匡是孙坚第四子,孙坚去世后,孙策将父亲乌程侯爵位让与孙匡。孙匡后来被举为孝廉、茂才,但未等正式为官便早早去世,年仅二十多岁。孙匡生有一子孙泰,官至长水校尉,后在孙权攻合肥时中流矢而死。
孙泰留有一子孙秀,因被孙皓猜忌而携带亲眷、亲兵投奔西晋,被司马炎任命为骠骑将军、交州牧,封会稽公,西晋灭吴后被降职为伏波将军。孙秀之子孙俭官至给事中,孙俭之子孙昺则为东晋名士。
4.孙朗。孙朗是孙坚庶子,其余事迹并无记载。
02
大帝孙权:三个儿子绝嗣,两个儿子后裔事迹不祥
孙权作为孙坚次子,在兄长孙策去世后执掌江东,稳固了孙氏对江东的统治,并通过吞并交州、袭取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增。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于武昌称帝建国,不久迁都建业,后于神凤元年(252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孙权共生有七子,其中七子孙亮和六子孙休分别为东吴第二和第三任皇帝,后面细说。
![]()
1.孙登。孙权被曹魏封为吴王后,孙登被立为王太子,孙权称帝后,孙登又被立为皇太子,可惜的是孙登在赤乌四年(241年)便早早去世了,年仅三十三岁。孙登生有三子,其中长子孙璠和三子孙希皆早夭,次子孙英获封吴侯,孙亮在位时,孙英参与谋诛权臣孙峻,后因事败而自尽,侯国被废,孙登一脉因此绝嗣。
2.孙虑。孙虑因聪慧多才而颇受孙权器重和喜爱,十六岁时获封建昌侯,后任镇军大将军,驻守半州,在任期间遵奉法度,恭侍师友,但却不幸于嘉禾元年(232年)去世,年仅二十岁,因无子而绝嗣,封邑被废。
![]()
3.南阳王孙和。孙和幼时聪慧,又因母亲王夫人受宠,因而极受孙权喜爱。孙登去世后,孙和被立为太子,后因在“南鲁党争”中遭到四弟鲁王孙霸和全公主孙鲁班的诬陷而失势,并于赤乌十三年(250年)被废,一度被流放故鄣,两年后才被加封为南阳王,迁居长沙。孙权去世,孙亮即位后,因有传言诸葛恪欲迎立孙和,孙峻被收缴印绶并赐死。
孙和生有孙皓、孙德、孙谦、孙俊四子,其中长子孙皓便是东吴亡国之君,其即位后先追谥孙和为昭献皇帝,后改为文皇帝;孙德在景帝孙休时获封钱唐侯,其余事迹不详;孙谦在景帝孙休时获封永安侯,后因在末帝孙皓时被山贼拥立,孙谦被迫饮鸩自尽;孙谦在景帝孙休时被拜为骑都尉,后也因末帝孙皓猜忌被杀。
![]()
4.鲁王孙霸。孙霸也很受孙权喜爱,受封鲁王,后因图谋害死兄长孙和而被赐死,其党羽全寄等也被诛杀。孙霸生有两子,其中孙基获封吴侯,孙壹获封宛陵侯,孙皓继承皇位后,因为父辈当年恩怨,孙基、孙壹被削职夺爵,与祖母谢姬一起被流放会稽乌伤县,此后事迹不详。
5.齐王孙奋。孙奋初封齐王,后因擅杀封国属官谢慈等人,被废为庶民,后又被少帝孙亮加封为章安侯。末帝孙皓时,因有人谣传孙奋或孙奉(孙策之孙)当被立为皇帝,孙奋被孙皓所杀,他的五个儿子也一同遇害,孙奋因此绝嗣。
03
少帝孙亮:被权臣孙綝废黜,迁居途中去世,无子绝嗣
孙亮是孙权幼子,孙亮出生时孙权已年过六十,老来得子的孙权因此对孙亮十分疼爱。赤乌十三年(250年)十月,在孙和被废后,年仅八岁的孙亮被立为太子。神凤元年(252年)四月,孙权驾崩,孙亮即位。
![]()
孙亮因为年幼,在位之初由太傅诸葛恪执掌朝政,后因诸葛恪独断专权,孙亮联合卫将军孙峻将其杀死,却不想孙峻又自此专权,孙峻去世之后,其从弟孙綝又接掌权力。此后,随着年岁渐长,孙亮与孙綝矛盾愈发尖锐。太平三年(258年),孙亮联合全公主孙鲁班、太常全尚等意图诛杀孙綝,后因事情泄露被废为会稽王,并迁居会稽。
永安三年(260年),会稽地区有谣言说孙亮将返回建业复辟,孙亮因此再被贬为候官侯,并在迁往候官途中去世,年仅十八岁。
04
景帝孙休:两子被杀绝嗣,两子事迹不详
孙休是孙权第六子,初封琅邪王,孙綝废黜孙亮之后,迎立孙休为帝。孙休即位后,孙綝依旧大权在握,权倾朝野,孙綝迫于压力,表面对孙綝多有封赏,却在暗中与张布、丁奉等合谋,于永安元年(258年)十二月八日,趁腊祭之日将孙綝擒获斩首。
![]()
孙休斩杀孙綝掌权后,倒也颇有一番作为,一定程度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可惜的是,孙休在位仅仅六年,便于永安七年(264年)七月暴病而亡,年仅三十岁。孙休生有四子,即孙wān(雨+单)、孙gōng(雷+大)、孙mǎng(壾)和孙bāo(亠+先+夂)。
1.孙wān。孙wān是孙休长子,于永安五年(262年)被立为太子。孙休驾崩后,因其年幼(十岁左右),群臣请求改立年长者为帝,于是迎立孙权之孙、南阳王孙和之子、孙休之侄孙皓为帝。孙皓即位后,于甘露元年(265年)七月逼杀朱皇后,然后将孙休的四个儿子全部送到吴小城,并于次年杀死了其中两个年长者,太子孙wān因此而死,因年幼无子而绝嗣。
![]()
2.孙gōng。孙gōng是孙休次子,于甘露二年(266年)与兄长孙wān一同遇害,因年幼无子而绝嗣。
3.孙壾。孙休第三子,孙皓即位后获封梁王,后被迁往吴小城,其余事迹不详。
4.孙bāo。孙休第四子,孙皓即位后获封陈王,后被迁往吴小城,其余事迹不详。
05
末帝孙皓:诸子大多没有记载,两子因反晋被杀
孙皓是孙权之孙、南阳王孙和之子,孙休驾崩之后,群臣拥立孙皓即位。孙皓在位初期,倒还算正常,然而之后便开始沉溺酒色,专于杀戮,暴虐之名震动中原,西晋趁机出兵南下,东吴节节败退,孙皓于天纪四年(280年)三月出城投降,东吴灭亡。
![]()
孙皓投降后,被迁往洛阳,司马炎赐封其为归命侯,孙皓由此留居洛阳,并最终于太康五年(284年)在洛阳去世,终年四十二岁。
孙皓儿子较多,其中《三国志》记载孙皓曾先后封34个儿子为王,《晋书》也记载孙皓投降后,有21个儿子跟随其迁往洛阳,不过大多数儿子史料皆无记载,另有部分只记载封号,而未记载姓名,也未记载事迹。
1.孙瑾。孙皓长子,于宝鼎四年(269年)正月被立为太子,东吴灭亡后,被拜为中郎,其余事迹不详。
2.孙虔。孙皓次子,初封鲁王,东吴灭亡后,跟随父亲迁居洛阳,其余事迹不详。
![]()
3.孙充。孙皓之子,西晋永嘉四年(310年),西晋灭亡前夕,吴兴人钱璯自称平西大将军、八州都督,劫持孙充并拥立其为吴王,之后又将孙充杀死,而钱璯的叛乱也很快被周玘等率兵扑灭,钱璯被杀,传首建康。
4.孙璠。太兴元年(318年)十一月,就在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称帝的次年,孙璠起兵反晋,但旋即便被扑灭。《晋书》仅记载,“故归命侯孙皓子璠谋反,伏诛”。
06
其他宗室:孙静一脉势力最强
除了以上孙坚的直系血脉外,东吴还有其他旁系宗室,例如孙坚的兄长孙羌和弟弟孙静,还有同宗的孙河、孙韶等,其中尤以孙坚的弟弟孙静一脉势力最为庞大,少帝孙亮、景帝孙休时期的权臣孙峻和孙綝,皆出自这一脉。
![]()
1.孙羌。孙羌是孙坚胞兄,生有两子孙贲、孙辅。孙贲早年跟随孙坚作战,孙坚死后又依附袁术,袁术称帝后孙贲抛弃妻儿投奔孙策,因功获封都亭侯。孙贲去世后,其子孙邻袭爵,后又进封都乡侯,孙邻去世后,其子孙苗袭爵,孙邻的三个弟弟孙安、孙熙、孙绩则事迹不详。
孙辅乃是被兄长孙贲抚养长大,曾跟随孙策平定江东。孙策去世后,孙辅担心孙权难以保全江东,暗中与曹魏来往,事情败露后被流放幽禁。孙辅去世后,其子孙兴、孙昭、孙伟、孙昕皆曾在东吴任职,但记载不多。
![]()
2.孙静。孙静是孙坚之弟,早年跟随孙坚起兵,后配合孙策攻取会稽郡,战后孙策本想委以重任,但孙静却请求留任家乡镇守,孙权执掌江东后,孙静升任昭义中郎将,后终老故乡。
孙静生有五子,长子孙暠曾在孙策死后意图夺权,后被虞翻劝退。孙暠有孙绰、孙超、孙恭三子,其中孙绰之子孙峻、孙恭之子孙綝皆为东吴权臣,孙休诛杀孙綝后,这一支被族灭,孙綝之弟孙恩、孙据、孙干、孙闿皆被杀;
次子孙瑜官至奋威将军、丹阳太守,五个儿子孙弥、孙熙、孙耀、孙曼、孙纮中,孙曼官至将军,封侯爵;
三子孙皎官至征虏将军,五个儿子孙胤、孙晞、孙咨、孙弥、孙仪皆封侯,孙咨后被滕胤所杀,孙仪则被孙峻所杀;
四子孙奂官至扬威将军,爵封沙羡侯,三个儿子孙承、孙壹、孙封之中,先是长子孙承袭爵,因死后无子,于是由次子孙壹袭爵。孙綝掌权时,孙壹、孙封卷入争斗,最终孙封被杀,孙壹投降曹魏,被拜为侍中、车骑将军,封吴侯,后被婢女杀死。
五子孙谦事迹不详。
![]()
3.孙河。孙河是孙坚族子,曾改姓俞,后改回孙姓。先从孙坚征战,后又跟随孙策平定吴郡、会稽郡,因功拜威寇中郎将,领庐江太守。孙坚之子孙翊遇害后,孙河前往丹阳指责妫览、戴员保护不周,结果反被两人杀害。
孙河生有孙助、孙谊、孙桓、孙俊四子,其中孙助、孙谊早卒;孙桓先跟随吕蒙偷袭荆州,后又参与夷陵之战,官至建武将军,封丹徒侯,但受封次年(223年)便去世了,年仅二十六岁;孙俊官至定武中郎将,其子孙建官至平虏将军,孙慎官至镇南将军,孙慎之子孙丞在东吴任黄门侍郎,西晋时任范阳涿县令,后死于西晋“八王之乱”。
![]()
4.孙韶。孙韶是孙河侄子,孙河被杀后,孙韶统领其军,后受到孙权重用,官至镇北将军,爵封建德侯。孙韶生有五子,其中孙楷官至车骑将军,封丹杨侯,东吴灭亡后降为渡辽将军;孙越袭父爵建德侯,官至右将军;孙异官至领军将军;孙奕官至宗正卿;孙恢官至武陵太守。
5.孙宪。孙宪是权臣孙峻从弟、孙綝从兄,官至右将军、无难督。孙峻去世,孙綝掌权后,孙宪因怨恨孙綝对自己待遇不如孙峻之时,遂于太平元年(256年)十一月意图诛杀孙綝,后因事情泄露被逼饮药自尽。
![]()
6.孙弼。孙弼的具体出身不详,只知其与孙皓同族。“永嘉之乱”后,北方士族大量南迁,司马睿南下后主要依赖的也是北方士族,这导致北方士族与南方士族矛盾日益加剧。出身义兴周氏的周玘因家族强盛而遭到猜忌,久不得升迁,遂欲发动政变,但不等起事便已去世,临终之际嘱咐儿子周勰继承自己遗愿。
建兴二年(314年),周勰联合吴兴功曹徐馥起兵,打起讨伐王导、刁协的大旗,孙弼亦在广德起兵响应。然而,这次起兵因为吴兴周氏内部产生分歧而失败,周勰因叔父周札反对而不敢进兵,徐馥被部下所杀,孙弼则被宣城太守陶猷击败,部队溃散。司马睿考虑到义兴周氏乃豪门王族,因而采取笼络措施,并未过分追责,孙弼则兵败身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