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一组统计数据让上海餐饮界从业者大受鼓舞: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今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6%,1-10月累计同比增长4.8%,其中10月份上海餐饮收入163.09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2.1%,环比增长7.0%,是今年以来首次单月同比回正。
今年以来,时不时有自媒体用“人少”“关店”等词汇形容上海餐饮市场。殊不知,上海餐饮市场并不缺乏热气腾腾的景象。热映电影《菜肉馄饨》展现的烟火气,就是缩影——剧组选定的菜肉馄饨体验店“盛兴汤圆”在电影上映前,每天的馄饨销量就有400碗左右,在同类点心店中可圈可点,电影上映后更是飙升至600多碗,还在增加;老汪、老金、阿芳、美琴吃下午茶的国际饭店大堂吧,几乎日日客满,蝴蝶酥更是“排队王”,这两天上海大降温,等候购买的人群仍旧从黄河路排到南京西路,需要等候40多分钟;老汪与美琴为子女相亲选定的本帮菜小餐厅“云和面馆”坐落在长乐路上的老房子里,只能容纳40多人,开业4年来,门口从来不缺乏等座的队伍,最近更要等到下午三四点才能随到随吃……
![]()
这两天,盛兴汤圆店门口时不时排着等候点餐的队伍。(本文照片均作者拍摄)
![]()
11月18日,上海大降温,户外体感温度不到10℃,但国际饭店帆声饼屋前等候买蝴蝶酥的队伍仍旧排了几十米。
当然,也有餐饮企业落寞。11月初,一串“奶皮子糖葫芦”成为上海餐饮界的“黑马”,不仅在线上平台卖出98元“天价”,更是社交平台的“网红”,动辄被网友记录“排队2小时,每人限购一串”。才过了半个月,“网红店”已经盛况不在。记者向相关店家询问,店家说:“来就能卖,基本不排队”。
![]()
吴江路上,两家卖奶皮子糖葫芦的店铺都没有排队,随到随买。
一边是热度不降的“长红”,一边是迅速降温的“网红”,有必要问一句:“长红”有哪些经验,可以复制到其他企业?昙花一现的“网红”,又能提供哪些前车之鉴?
“长红”竟有相同的秘诀
电影《菜肉馄饨》里的那些“长红”,虽然主打不同产品,但走近了看,会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坚持。
“电影制片人顾晓东吃了很多家店的菜肉馄饨,觉得我们这的比较符合他心目中的味道,就选了我们这里作为官方体验店之一。”“盛兴汤圆”母公司、淮海集团新亚富丽华餐饮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童纯忠说。其实,“盛兴汤圆”赢得的,不仅是制片人的口碑,更是消费者的口碑。
这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曾经坐落在顺昌路上,最有口碑的是一道“全家福”——5只菜肉馄饨搭配一咸一甜两只汤团,每天销量稳定在上百份。此后,老店所在地块动迁,在消费者的期待下,成功落户淮海中路,延续了老工艺和老口味。
![]()
菜肉馄饨搭配甜咸汤圆的“全家福”是盛兴的招牌。
每天,店里的明档上演着汤团和馄饨的“现场秀”。在这里包馄饨或汤圆的蔡师傅正是电影片花里的“馄饨师傅”之一。有选择外卖的消费者站在明档外,等着最新鲜的“现制现售”。
![]()
明档现包汤圆与馄饨,消费者“眼见为实”,由此增加了对老字号的信赖。右边的师傅就在电影片花中亮相。
童纯忠说,盛兴的菜肉馄饨之所以有特点,与馅、皮、汤都有关系。比如,很多人觉得荠菜鲜肉馅好吃,却不知道这里的荠菜馅里添了一点青菜,因为荠菜偏干,加入含水量略高的青菜后,内馅口感更好。再如,他们坚持用自家工厂生产的“黑皮子”,就是全麦面粉占比较高的馄饨皮,含有一定量的食用碱水,吃起来更有韧性。看似清澈的馄饨汤,由后厨每天用鸡肉、鸡爪、猪筒骨等小火慢炖;馄饨上桌前,还要淋一小勺现熬的“灵魂猪油”。
“说起来似乎有很多故事,但对我们来说,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当中有过微调,但根本目标是满足消费者对‘味道正宗’的要求。”童纯中说:”我们不是‘网红’,也没找过‘网红’代言,只相信消费者会口口相传。”电影上映后,作为体验店,店里菜肉馄饨销量一路往上走,但全店上下并没有特别兴奋,“就是平常心,做好自己。”
![]()
不论是否做体验店,盛兴汤圆的“回头客”群体不小。
有意思的是,比起菜肉馄饨的增长销量,店长于怡觉得更欣慰的,是在盛兴的客群中,始终有年轻人的身影。在电影上映前,这里早就成为周边上班族喜欢的“食堂”,“老味道要传下去,不能只靠怀旧,不能靠一腔头的人气,也要得到年轻人的长期认可。”
![]()
年轻人也是盛兴汤圆的常客。
记者与“云和面馆”老板娘傅海鴒面对面,是工作日下午4点,“要么早上10点前,要么下午4点后,别的时间忙得连电话都来不及接。”即便这个时间,店里仍旧有三四桌客人,而且源源不断。
![]()
工作日下午四点,“云和面馆”也不乏客流。
“‘不要和我说网红’,我每次听到这个词都会和顾客说。虽然他们是好意,解释说‘网红’是对我们的肯定,但我们要的是‘一路长红’,是真正让消费者认可,不是短期的人气。” 傅海鴒说,小店与电影结缘,在于剧组主要成员是这里的“老客人”,“他们说这里有烟火气,想借我的店拍点镜头。”最后,不仅拍了镜头,她还在影片中客串了一把,“‘老戏骨’们都是一条过,我很紧张,他们还陪我拍了好几遍。”
主打本帮菜的云和既讲究“不时不食”,又强调精耕细作。眼下是食蟹季,店里使用的蟹粉、蟹柳、秃黄油等全部当天现拆;春天上三虾面时,同样如此。傅海鴒说,拆蟹粉、拆虾籽的阿姨有额外奖金,因为“太费人工”;但另一方面,“手工现拆的与工业化加工的味道不一样,所以我们坚持。”
![]()
开业以来,小店始终坚持蟹粉当天现拆。
事实上,不仅每碗100多元的蟹粉面、三虾面讲究,即便22元的葱油拌面,小店也一丝不苟——熬葱油,时间、火候,反复操练,熬过了头,有焦味;火候不到,又缺香味……
傅海鴒还说自己有“洁癖”。她用手指摸着店里唯一一间包房隔断上的金属边框说:“你看,一点灰都没有。我们想让客人感受到的是,哪怕只是一家小店,都很注意细节。”
消费者真的不愿意花钱?
《菜肉馄饨》里另一个识别度很高的取景地,是人民广场附近的国际饭店。剧中,老汪、老金、阿芳、美琴在这里点了一份下午茶套餐,还添了两杯咖啡。
电影上映后,有网民质疑:中老年人,会走进酒店喝咖啡吗?很多网民留言回复:喝!
![]()
有网友好奇,上海上了年纪的消费者喝不喝咖啡,很多网友热情回复(网络截屏)。
国际饭店驻店经理钱敏同样给出肯定答复:电影的情节是真实的。酒店大堂吧大约有50个座位,每天下午的落座率在80%以上,下午茶套餐还要提前预定。记者随机挑了个工作日走进国际饭店,眼前的场景也印证了她的说法:几乎客满,除了老年人,也有年轻人。
![]()
![]()
工作日下午的国际饭店大堂吧,上座率很高,有不少中老年人。
钱敏还说,不仅大堂吧的下午茶生意不错,酒店里的两家餐厅同样客源稳定。记者查了查人均消费:电影同款下午茶套餐人均100多元,两家餐厅人均分别超过200元与500元,都不算低。市场上有声音说餐饮企业遭遇“消费降级”,不得不降低客单价求发展。国际饭店的生意是怎么做的?
“没有消费降级,只有服务升级。”钱敏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她说,消费者不是不愿花钱,而是要花得有价值。餐饮行业雷同度比较高,要吸引消费者,得有差异化和突破口。他们根据国际饭店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推出多元的产品结构、独一无二的用餐体验,以及灵活的用餐形式,果真打响了口碑。
“讲好‘上海故事’是我们的发力点之一。以下午茶为例,之所以受欢迎,一来是我们的大堂吧海派风情浓郁,而且服务不断增加,包括每天有两场现场乐队表演。二来下午茶的餐品会根据节令、市场热点等及时调整。三来住店客人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在客房内享用。”在现场消费者的餐桌上,不同的下午茶类型让人眼花缭乱——有西点配咖啡的“西式套餐”,也有非遗中式点心配中国茶的“中式套餐”,还有一杯咖啡加招牌蝴蝶酥的“单人套餐”……这两天《菜肉馄饨》火了,“中式套餐”更是第一时间增加了油煎菜肉馄饨。
就连大堂吧隔壁常年排队的帆声饼屋,也上架了带有栀子花、茉莉花等上海元素的现制咖啡,为选择蝴蝶酥的消费者增添一份体验。
![]()
最近,国际饭店的下午茶中出现了油煎菜肉馄饨。
![]()
乐队驻场很受消费者欢迎。
类似的“人无我有”还体现在服务文化升级上。很多消费者选择国际饭店入住或用餐,往往因为这里的历史底蕴,“上海原点”“邬达克设计的老建筑”等标签都有吸引力。酒店顺势而为,邀请了特约讲师,为消费者讲故事,就连普通员工,也多多少少能给消费者讲上几句。“很多消费者不知道,国际饭店是由四家银行联合投资建设的大楼,并不完全是饭店,还带有银行功能,地下甚至有金库。国际饭店也和很多历史名人、历史事件相关……很多消费者反馈,因为讲解,让他们觉得这顿饭更值了。”钱敏说,不少“网红”用讲故事开拓市场,那么对本身就有故事的“长红”来说,如何用好已有的文化底蕴,为消费者讲好故事,同样能提高服务附加值。
![]()
大堂吧设置的拍照打卡点很受消费者欢迎。
云和面馆常年走红,同样回答了“怎样让消费者愿意花钱”的判断。小店里,一份蟹粉虾仁面178元,“至尊秃黄油面”更是定价388元,人均消费超过200元。不是没有消费者质疑,但往往消费后“很买账”。
之前,有位马来西亚华侨第一次到店里用餐,一落座就让服务员找老板,“我不服!那么小的店,面条价格在全世界数一数二,凭什么?”傅海鴒没有反驳,而是请消费者先吃,“吃好了我再给您解释。”吃完后,消费者满脸是笑,“我不要你解释了,都懂了。”傅海鴒说,货真价实是让消费者主动花钱的根本原因。
![]()
云和面馆门面很小,却连续数年入选米其林美食推荐榜单。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教授蒋青云认为,不论是餐饮企业还是其他行业的商家,能够“长红”,往往既有扎实的产品基础,又有清晰的品牌发展规划。以餐饮为例,首先要坚持底线,包括食品安全、诚信经营等。然后,根据不同客群定位,制定发展规划,在品牌内容上做持续的输出。如果是大众化餐饮,可以围绕“价廉物美”“欢乐健康”等做文章;如果是中高端餐饮,则要有让消费者“额外买单”的理由。他进一步举例:“社交属性、文化传承、场景体验等,都可以成为独特的优势;还可以紧跟城市主题活动、市场热点、时尚潮流等创新,持续输出品牌价值。这样,就有机会‘一路长红’。”
炒作出来的“网红”不持久
对餐饮企业而言,要警惕的是不可持久的“网红”,尤其是炒作出来的人气。
以奶皮子糖葫芦为例,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整个市场都在降温。
在中山公园商圈一家卖糖葫芦、糖炒栗子等小吃的商铺柜台上,摆着不同花色的奶皮子糖葫芦,均价在单支28元左右,随到随买,不用排队,也不限量。店员说:“基本没排过队。”
在吴江路美食街,两家比邻的小店都销售奶皮子糖葫芦,种类也不少,但没有一家排队或限购,随到随买。
记者又根据某点评网站上显示销售“奶皮子糖葫芦”商家名单依次致电,得到的答复也都是“来买就行,不排队,不限量”。
在业内人士看来,奶皮子糖葫芦迅速降温,并不奇怪。
“创新力度有限,复制门槛太低。”餐饮从业者盛军归纳。
表面看,奶皮子糖葫芦有创新——将传统糖葫芦的原料从山楂、草莓、橘子等拓展到无花果、晴王葡萄等多品种,在强调原材料新鲜的基础上,又加入奶皮子这一特色小吃。新组合、新口味构成了新卖点,吸引了猎奇的消费者。
可是,这些创新并不足以支撑产品长期热销。
一来复制门槛低。“网红店”出现后,市场上很快出现类似产品。从某点评网站列出的商家名单看,如今上海供应奶皮子糖葫芦的店铺少说也有几十家。“基本上卖糖葫芦的店,都有条件做奶皮子糖葫芦。即使不同门店在原料、口味上有差别,但也不足以构成独特优势,消费者很快就会审美疲劳。”盛军解释。
![]()
![]()
不同品牌的奶皮子糖葫芦很是雷同。
二来创新基础不牢固。奶皮子糖葫芦走红后,消费者评价相差甚大,有人欲罢不能,有人却觉得齁甜。医学专家的“泼冷水”更让喜欢这一产品的消费者也有了顾虑:有消费者因为吃得太多,出现了“糖化脸”等症状。因为奶皮子糖葫芦高糖高脂,单串糖含量大约二三十克,吃完一串,已经超过“成年人每日添加糖不超过 25克”的推荐量;“奶皮子”属于深度加工乳制品,脂肪含量远超牛奶。长期过量食用奶皮子糖葫芦,不仅会破坏皮肤胶原蛋白,引发皮肤暗沉、松弛等“糖化脸”问题;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甚至诱发白内障、糖尿病等疾病。
盛军认为,部分产品之所以会红起来,与“炒作”不无关系。面对奶皮子糖葫芦等创新基础并不扎实的“网红”,消费者尤其要当心被“割韭菜”:“哪怕商家不是故意炒作,在‘流量为王’的社交平台,也有一批蹭热点的博主。他们不一定真的喜欢某个产品,而是哪里有话题,哪里就有他们,用‘终于买到了’‘终于吃上了’等网文博取眼球。‘黄牛’同样嗅觉灵敏,与网络‘水军’一唱一和,通过‘高价代购’等方式,为自己谋取利益。”此外,“雇人排队”“请人发帖”也不是餐饮行业的秘密,不能排除部分商家为了“赚快钱”,通过灰色产业制造人气。
蒋青云指出,“网红”营销确实能在短期内能影响消费者,促成交易,但想取得长期效果并不容易。即便有的品牌一开始通过新产品,以及KOL(意见领袖)、KOC(关键意见消费者)乃至颇具影响力的“大V”推广而成为“网红”,也会因为缺乏核心价值或不能长期输出品牌价值而被消费者放弃。这也是部分餐饮品牌生命周期偏短的原因。对品牌来说,长远的营销规划,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丰富产品,稳定、持续地输出自身价值,才是赢得消费者长期信赖的核心。
微信编辑:何夕
还原事实,洞悉真相。
欢迎关注,留言举报!
除了辟谣,这里还关注网络热点,及时回应网友关切,追踪事件进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