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8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桑达尔·皮查伊)在伦敦接受BBC专访时指出,如果当前的人工智能热潮突然降温,将没有哪家企业能够完全置身事外。这一表态不仅呼应了市场对AI领域可能存在泡沫的普遍忧虑,也恰与高盛最新发布的一份行业报告相呼应。该报告揭示,AI相关企业的市值激增已显著超出其潜在经济收益,引发广泛关注。
![]()
当前,围绕人工智能是否出现泡沫的讨论正在不断升温。整个行业沉浸在估值狂欢之中,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作为行业领军者,Alphabet今年以来股价已上涨约46%,市场普遍看好其与ChatGPT开发机构OpenAI的竞争态势。
与此同时,新兴AI企业的估值也在迅速攀升。以人工智能独角兽Anthropic为例,该公司在短短两个月内估值从1830亿美元跃升至3500亿美元。这一飞跃得益于微软与英伟达的联合注资150亿美元,以及一笔高达300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协议,使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AI独角兽企业。
这种估值跃升并非孤例。高盛数据显示,自ChatGPT问世以来,AI相关上市公司的市值累计增长已接近19万亿美元。然而,这一数字远高于高盛对AI未来收益现值的基准估算——约为8万亿美元。
Pichai在采访中坦言,当前AI投资浪潮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但市场中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非理性因素”。这一观点与高盛报告的警示相互印证。高盛宏观策略团队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指出,AI相关企业——尤其是半导体和模型开发公司——的市值增长已基本透支了该技术未来可能带来的大部分收益空间。
报告进一步揭示了市场中两种常见的认知偏差:一是“聚合谬误”,即投资者误以为众多公司都能在AI浪潮中成为赢家,导致总体利润预期超出合理范围;二是“外推谬误”,即将技术发展初期的超额利润增长视为常态,忽视了竞争加剧最终将侵蚀利润这一市场规律。
尽管估值高企,业界对于AI是否已形成真正泡沫仍存分歧。高盛方面认为,尽管当前估值处于高位,但尚未达到历史上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极端水平。其关键在于,当前AI领域的基础创新具有实质内容,区别于纯粹的投机泡沫。
在Anthropic估值飙升的背后,其Claude大模型在多模态理解、安全合规等领域确实具备技术优势;Alphabet也在持续加大投入,承诺未来两年内向英国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及研究领域投入50亿英镑,包括新建数据中心、强化对DeepMind的支持,并计划在英国开展模型训练,助力该国实现成为全球第三大AI“超级大国”的愿景。这些实质性的技术突破与基础设施投入,使不少分析师认为当前的高估值具备一定合理性。
然而,市场的担忧情绪已开始产生传导效应。在美国,对AI估值过高的忧虑正逐渐影响整体市场表现,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AI投资的风险与回报。英国的政策制定者也已明确关注到人工智能领域的泡沫风险,正加强对行业的监测与引导。
Pichai对泡沫风险的回应颇具代表性。他表示,尽管Alphabet具备抵御潜在市场波动的能力,但“没有任何公司能够独善其身,包括我们在内”。这种审慎态度正在行业内蔓延,促使更多企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风险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AI行业面临的可持续性挑战不仅限于估值层面,还包括能源消耗等现实制约因素。Pichai在采访中特别警示了AI技术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并坦言随着Alphabet持续扩展计算能力,公司的净零排放目标可能被迫推迟。这一问题正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潜在瓶颈,也为当前高估值的合理性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如果能源成本持续攀升,而技术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现有的估值体系将面临更大压力。
这场围绕AI是否出现泡沫的争议,从本质上反映了技术革命与资本狂热之间的博弈。正如皮查伊所言,AI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其发展路径必将伴随市场的剧烈波动,任何企业都难以完全免疫。高盛的分析提醒市场需回归理性,避免过度透支未来收益;而另一方面,持续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也表明,AI浪潮的长期价值依然值得期待。
对投资者而言,关键在于辨别短期估值泡沫与长期技术价值,警惕盲目追随热点;对企业来说,在积极拥抱资本的同时坚守技术创新的初心,才是穿越行业周期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与技术商业化路径的日益清晰,人工智能行业正站在理性回归与价值重塑的关键十字路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