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王 一 通讯员 祝 琳
【人物名片】沈晓舟:浙江道和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研发总监。曾获得浙江工匠、嘉兴良匠、七星工匠、浙江省浙农英才、浙江省科技厅科技专家等荣誉称号。凭借在机械行业的丰富经验,从基层技术工人成长为卓越的企业管理者,带领道和机械在技术创新上屡创佳绩,推动企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2005年,刚从学校毕业的沈晓舟怀揣热忱踏入机械行业,却发现所学难以应对实际生产。为打破困局,沈晓舟选择用行动证明自己。每天下班后,他都会独自留在车间,把所有模具拆了再装,寻找合适的原料反复实操,一点点涉猎各个工种的技术。
“做技术没有任何捷径,就是反复做、坚持做。”这是沈晓舟二十年职业生涯的信条,“你做一年,能成为懂行的人;做两年,会更加精通;做十年、二十年,自然就能成为专家。”
正是凭着这份“多做多想”的执着,他从机械行业的新手,逐步成长为精通多个领域的技术核心。在他看来,“工匠精神”不仅是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和突破,更是对难题持续关注、不懈求解的坚守。
这份坚守也被他带进了企业管理中。企业从生产小型产品转向大型园林机械和储能设备拉伸覆盖件的制造,焊接长度从1米跃升至10米,变形量超标成为转型瓶颈。“不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就没出路。”沈晓舟扛起重任,通宵达旦查阅资料、反复试验,凌晨仍在厂区徘徊思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与老师傅的交流中获得启发后,他借鉴行业先进经验,创新采用“工装压制+机械臂拿取”的组合方案,通过增加焊接压板面接触面积、用机械臂平稳取放替代人工操作,成功将产品变形量控制在合理范围。这一技术突破让企业产品质量实现质的飞跃,如今,道和机械的储能产品已成为行业拳头产品,年订单近7万单,最高时单款产值突破1.7亿元。
企业要立足市场,核心竞争力是关键。深谙其道的沈晓舟,整合12名团队成员的特长,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让人才抱团攻坚。“单个人的力量有限,聚合优势才能啃下硬骨头。”
“从技术创新到技术革新,在每一项技术节约的金额中,拿出10%进行个人和团队奖励。”沈晓舟与管理层制定的激励政策,点燃了全员创新热情。在人才培育上,他更是不遗余力。“机械行业的发展,终究要靠人才接力。”他推行“人人持证、全员提升”理念,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就连文职人员也需考取冲压工初级证,目前企业持证率稳定在70%以上,公司一人双证到一人多证人员数量节节攀升,明年持证人员有望达到90%以上。通过“名师带徒”协议,他将经验倾囊相授,工作室每周固定召开技术研讨会,让团队在交流中共同成长,今年已斩获全国、市级、南湖区技能比赛多项荣誉。
“企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既要有技能,也要有担当。”这是沈晓舟对人才的核心要求。为了让更多青年学子了解行业需求,打通校园与企业的人才培养通道,他积极参与“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多次走进南京工业大学、嘉兴技师学院、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讲座、授课,今年还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兼职教师和校外实践导师、职业成长导师。“很多学生刚进企业待不住,就是因为学校知识和实际生产脱节。”沈晓舟结合自身经历,向怀揣机械梦想的学子们分享成长感悟,“我希望能给他们一些启发,激励他们努力提升专业技能。”
从一线匠人到技术领军人,从企业管理者到校园育才者,沈晓舟用二十年的坚守与付出,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纸上得来终觉浅,多动手、多实践才是成长的关键。”未来,他将继续带领技能大师工作室深耕技术创新,深化产教融合,用匠心传承技艺,用创新赋能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