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吴冰鑫 通讯员 石文静
本报讯 村社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仅连接千家万户,更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今年初以来,秀洲区洪合镇大力弘扬“六干”作风,聚焦新一届村社班子履职起点,以办好“开门一件事”为切入点,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一件件实事凝聚民心、一项项举措汇聚民力,书写基层治理的实干答卷。
“水压不稳,日常用水好难。”“早晚高峰的时候,水流细得像条线!”……在大桥村凤桥里小区与荷花景苑,居民的抱怨一度此起彼伏。随着入住率持续攀升,当地原有供水系统出现水压不足、供水困难等问题,尤其在用水高峰期,四楼以上住户连基本生活用水都难以保障,成了高楼层居民的“心头病”。
面对群众呼声,大桥村党总支迅速响应,将供水难题纳入“民情一本账”重点清单,并启动“民情方桌”协商机制,组织居民代表与镇城建办、水务部门面对面沟通。经多轮联合勘察和系统评估,明确症结在于供水压力不足与管网覆盖不全。村党组织牵头协调,联合专业力量,科学制定“新建加压泵站+局部管网优化”方案。改造后,通过智慧平台连续60小时监测及早晚高峰实测,小区五楼用户水压由0.07MPa提升至0.15MPa,用水难题迎刃而解。此外,所有新建泵站均接入远程监控平台,实现数据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并建立“物业+水务”双线巡检机制,确保长效运行。
同样从“家门口”的小事着手,泾桥村则聚焦夜间出行安全。村里三条早期道路安装的115盏太阳能路灯已使用超7年,电瓶老化严重,反复维修收效甚微。经排查,85盏路灯存在故障,其中27盏完全失明,58盏亮度不足;另有三条拓宽道路因规划缺位,约1.7公里路段长期无照明。村“两委”将全村路灯亮化工程列为“开门一件事”,全力推进整改。
为妥善解决基座建设与电缆铺设涉及的破路占地问题,村“两委”提前入户,逐一与53户农户沟通协调,赢得了理解与支持,实现工程施工全程“零阻工”。截至目前,累计完成破路修复400平方米、作物赔青45处,新装路灯全部投入使用,直接受益群众超2000人。如今,夜晚散步锻炼的村民明显增多,村民幸福感与安全感同步提升。
凤桥村针对美地嘉园东侧主干道通车后缺乏辅道、村民需逆行穿行国道的安全隐患,协同镇级部门多次会商,确定铺设水泥路面、建设规范非机动车道的改造方案;新王桥村回应群众健身锻炼需求,建成1200平方米普惠型室内健身房,并组建由教练员和志愿者组成的运维团队,定期开展健身指导;良三村则对老旧家宴中心进行全面改造,使其重焕生机,再度成为村民举办宴席的首选场所。各村社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以一系列务实创新举措,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群众事就是村社发展的要事、民生的大事。”洪合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初以来,全镇坚持弘扬“六干”作风,以“四抓四强”全面激发村社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尺。截至目前,各村社共梳理推进村道修缮、设施维护、居家养老服务提质等民生项目58个,以实干实绩树新风、赢口碑,扎实推动“开门一件事”落地见效。
同时,洪合镇依托镇党校主阵地,将“六干”作风深度融入村社干部培养体系,强化理论武装,系统构建“理论+实务+现场考察”三维培训模式,为基层干部常态化“充电赋能”。“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该负责人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