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紧紧攥着新发的工牌,53岁的刘彩平眼角泛着光。这份由社区“知音姐姐”为她争取到的保洁工作,不仅结束了她因“年龄大、没技能”而长期求职无门的困境,更让她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底气。
五载寒暑,一三八社区的“知音姐姐”们在楼宇间穿行,累计走访超过1000户家庭。那一本本写满居民年龄、技能与就业意向的笔记,更用真诚的关怀,温暖了一颗颗曾经迷茫无助的心。
特别的帮扶,给特别的你
“没想到我还能再找到工作,可以挣钱补贴家用,重新拾起自信,谢谢社区的帮助。”顺利找到工作的一三八社区居民金爱民对社区工作人员满是感激。
![]()
五年前,金爱民夫妻双双下岗,他又接连患上抑郁症和脑出血,半身不遂。“那时候觉得天都塌了,孩子上学的学费都凑不齐。”金爱民说,是社区的工作人员和“知音姐姐”们一次次上门,帮他申请低保,带他做康复。
“居民们的未来就是我们社区的未来,我们的期望就是让每个居民在‘家门口’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赵秀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给金爱民找工作,赵秀丽联系各种就业资源,终于为他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还给他爱人安排了辖区物业的工作。如今,他们的家庭经济逐渐好了起来,金爱民通过康复治疗也可以站起来了。
同样温暖的帮扶故事,也在居民杨大爷家中上演。杨大爷的儿子小杨毕业后因自觉学历一般,在求职路上屡屡受挫,渐渐失去了信心,整整大半年不愿投递简历。焦急的杨大爷找到了社区。
“那孩子学的是计算机硬盘维修,技术其实很扎实,就是缺一点自信。”“知音姐姐”唐莹了解情况后,发现辖区一家公司正急需这个岗位的人才。她立即为企业和小杨牵线搭桥,并专门为小伙子进行了一场特殊的“面试辅导”。
“我们从进门怎么打招呼,到回答技术问题时的表情管理,再到怎么清晰表达自己的优势,一遍遍地模拟。”唐莹回忆道,“我不断告诉他,‘振奋起来,你的技术就是底气,你一定能行!’”
这份特别的鼓励和精准的帮扶,终于让小杨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如今他已顺利通过面试,成功上岗。
这几年,越来越多“金爱民”“小杨”在社区的帮助下获得就业机会。一三八社区以“量体裁衣”式的举措和服务,不断拓展他们的就业创业路径、渠道,帮助就业重点人群实现梦想,为就业重点人群托起“稳稳的幸福”。
温馨一角,总有温暖笑脸
11月17日,午后的阳光斜斜洒入一三八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书记赵秀丽正与几位“知音姐姐”围坐在一起,认真核对企业招聘信息上的每一个地址和联系方式,生怕漏掉一个细节。
“赵书记,又为大伙儿的工作操心呢?”玻璃门被轻轻推开,包子铺老板王建军拎着两袋热气腾腾的肉包子走了进来。
“居民碗里有饭,心里才不慌。帮他们找到工作,就是最实在的民生。”赵秀丽介绍,作为典型的老旧小区,这里的老龄户、困难户比例接近三成,就业帮扶成了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桌面的表格上,黑笔密密麻麻写满了岗位匹配要点——45岁的李姐需照顾卧床老人,工作地点须在两公里内;刚毕业的大学生小王渴望从事设计工作,社区优先对接文创企业……
这些信息,大多来自“知音姐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心留意。无论是早市、公园,还是遛弯、买菜,只要听到有人想找工作或打零工,她们都会主动上前询问、介绍机会,实现了对下岗失业人员“失业时间清、失业原因清、技术特长清、就业需求清、就业结果清”的“五清”动态管理。
“知音姐姐”严梦石笑称自己“脸皮越来越厚”。
有一次,她在菜市场听见卤味店老板提到缺人手,便仔细询问用工时段、薪资待遇、食宿安排等细节,一一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
“社区推荐的人靠谱,知根知底。”王建军放下包子说道,“我这儿缺个收银,手脚麻利就行,你们帮着留意一下。”
如今,周边不少商铺有用工需求时,都会先来社区打听。这里建立的“人才库”实时更新求职者信息,虽不似大型招聘网站数据庞大,却更接地气,匹配效率也更高。
开班授课,授人以渔
“我这又招了三个咱们社区的孩子。”张雨拿着招聘登记表走进来,他创办的艺术培训学校就在社区一旁。
张雨告诉记者,2020年他揣着创业计划书却处处碰壁,房租、生源都没着落。
赵秀丽得知后,帮他联系了创业孵化中心。“赵书记陪我去谈合作,帮我分析家长需求,连招生传单怎么设计都给出主意。”张雨说,最困难的时候,社区还帮他申请了创业补贴。
如今张雨的培训学校有二十多名员工,其中八名是社区居民。“这是李姐的女儿,学舞蹈的,现在是代课老师;这是刚毕业的小王,社区技能培训时认识的。”张雨指着员工名单,眼里满是自豪。
赵秀丽常说:“就业不能‘一就了之’,得跟踪服务。”社区每月都会回访就业居民,还设立了公开电话和征求意见箱,随时接收企业和就业人员反映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确保企员、就业人员双方满意。
为让居民有一技之长,社区的培训班办得热火朝天。结合辖区孵化基地,面向高校毕业生举办技能培训班,如今已有20人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和曜阳养老服务中心合作的护理培训班,上岗率百分百。
![]()
针对文化低、年龄大的居民,社区还开了普工技能班,教电工基础、家政服务。“以前觉得自己啥也不会,现在学会了家电维修,小区里谁家东西坏了都找我。”58岁的王师傅说,现在他每月收入不比年轻人少。
据介绍,社区登记失业人员388人,全部享受就业帮扶并就业,有劳动力和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99%,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傍晚时分,“知音姐姐”们的脚步声又在楼道里响起。她们手里拿着新的招聘信息,敲响了居民们的家门。那轻轻的叩门声,敲开的是就业之门,更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之门。在这里,每一个被点亮的人生,都正成为照亮他人的光。(部分照片由受访社区提供)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丹丹文/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