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晚上10点整,郑高魁推开阳泉站东边公共厕所的门,与同事完成交接。这座24小时开放的公厕将在他的守护下迎来又一个夜晚。
“电动车充电正常。”郑高魁一边检查,一边在本子上做着记录。这是他2022年调任公厕管理员后养成的习惯。每隔一小时,手机闹铃就会准时响起,提醒他进行检查。他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同时,维持公厕的整洁有序。
![]()
趁着检查间隙,郑高魁拿起靠在墙角的扫帚,开始清扫院子里飘落的树叶。“夜班8小时,要随时保持院子整洁。”初冬的夜风带着寒意,他却干得额头微微冒汗。这是他担任公厕管理员的第4年,也是他环卫生涯的第28年。一万多个日夜,见证了他的每一次弯腰与坚守。
“老郑值夜班,我们最放心。”同事赵素花说。从晚上10点到次日清晨6点,郑高魁几乎闲不住。擦拭洗手台、清理卫生间、补充卫生纸,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一名醉酒中年人在厕所内呕吐不止,郑高魁不仅耐心清理,还为其贴心准备了温开水。这样的事情,在他的夜班工作中时有发生,但他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那双手在灯光下显得格外粗糙,右手掌心一道3厘米长的疤痕尤为明显。“这是2021年7月留下的。”郑高魁回忆道,那时他还是清运装卸工,在下站街道太上小区清理垃圾时,不小心被玻璃划伤。如今虽然岗位变了,但这双布满老茧的手依然在默默劳作。
2019年,郑高魁还奋战在清运一线。老工友李建民至今记得那个炎热的午后:一个老旧小区的垃圾通道被建筑垃圾堵塞,郑高魁二话不说钻进狭窄的通道,在闷热恶臭的环境中徒手清理了两个多小时。“他总是这样,最脏最累的活抢着干。”
![]()
比辛勤劳作更动人的,是金子般的心。2018年夏天,在一处垃圾点清理垃圾时,郑高魁发现了一个手包,里边有一张3万多元的存折,还有身份证、医保卡、银行卡等物。想到失主一定非常着急,郑高魁马上通过包内物品信息,与失主取得联系。失主在城区环卫处领到所失财物之后,表示要当面酬谢他。早已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郑高魁在电话里婉言谢绝。
在这份坚守的背后,是他与妻子特殊的相处方式。妻子柳素萍在南山路街道环保厕工作,夫妻俩的班次常年交错。“这些年来,能坐下来一起吃顿饭的时间都不多。”郑高魁说得很平静,但眼神里却透着对妻子的牵挂。2022年之前,两人更是日夜颠倒,有时好几天都见不上面。
柳素萍对丈夫的工作十分理解和支持。“他是个认真的人,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她说,“有时候我劝他别太拼,但他总说,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要对得起这份责任。”这对环卫夫妻,用最朴实的方式相互扶持,在平凡的岗位上共同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洁净。
![]()
2020年,郑高魁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被他仔细收藏,却从未改变他的工作节奏。寒来暑往,他依然按时出现在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劳动最光荣”的真谛。
获表彰之后,有年轻人问他,为什么还要继续做这份工作?郑高魁说:“我的回答很简单:这份工作总要有人做,而且我要把它做好。”
28年来,从街头到公厕,从装卸工到管理员,岗位在变,但那份“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初心始终未变。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地坚守。
正如郑高魁常说的:“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他用28年的坚守,书写了一个普通环卫工人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这份坚守,如一盏不灭的灯,发出的光芒或许微弱,却足以温暖整座城市的心。
来源丨阳泉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