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三点,我曾被自己孤独的梦惊醒,只因为屋子里只剩下我和保姆呼吸的声音。那时的我,才意识到:养老,并不是外表看起来那么简单。人到晚年,每一种选择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滋味。
我已经78岁,回头看这几年养老的路,心里只有一个结论——花差不多的钱,住养老院比在家请保姆要好得多。
![]()
其实刚退休那会儿,我也觉得只要有个保姆在家,生活能按部就班,没什么不好。儿女都在外地安家,偶尔过节回来陪我吃吃饭。
我请了一个照顾生活的保姆,大姐五十出头,干活利索又细致。我家的早饭、换洗、地板,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微妙的空虚开始悄悄蔓延。
![]()
比如生病的时候。一次小感冒,高烧断断续续了两天,我整个人蔫在床上。保姆虽尽心煮粥、端水,但她毕竟不是亲人,也不是熟悉我的医生。
她没法安慰我的焦虑,更没有能力判断病情的严重性,只是“老板,喝点水,睡一觉应该就好了”。夜深时,我渴望一双真正关心我的手,不仅仅是工作职责下的照料。
![]()
更让人受挫的是陪伴问题。白天保姆忙家务,晚上各自回房睡觉,一天下来除了配合吃饭,看电视时聊两句,其余都是各做各的。
我喜欢跟人说话,总讲些过去的故事,她只是机械点头,很少回应。有时候我甚至觉得,隔着一道门,我们各自孤独。
![]()
想到身边的老友,有的早早搬进了养老院。我起初很排斥,感觉那是等着老去的地方。
但他们几次电话聊天,却总说养老院里有一起下棋的朋友,有专业的医护人员,遇到身体不舒服能马上处理,有兴趣班可以参加,节日有大家一起热闹。渐渐,我的抵触消融了一些,决定亲身体验一下。
![]()
那一年冬天,我搬进了距离老宅不远的一家口碑不错的养老院。一开始还是有种陌生感,不敢跟人主动搭话。但是院里的作息很有规律,早中晚有人提醒吃药,有营养师根据我的健康情况安排菜单,还有护士每天查看身体状况。
最重要的是,同龄人在身边,从早餐聊到午后阳光,一个小组讨论诗词,一个小组合唱老歌,说说笑笑就把一天填满了。
![]()
还记得第一次生病是在养老院。有点头晕,护理人员立刻上来查体温、量血压,还通知医生当晚观察。我的儿女在外地,他们通过视频见到我还被护士安慰着,那一刻,不再担心没人管,也不必怕给孩子添麻烦。
相比起以前发烧时,在房间里艰难等保姆来敷冷毛巾,养老院的专业服务让我安心很多。
![]()
养老院一开始确实有适应期。但只要跨过去,就会发现这里的生活不只是度日而已。
一到饭点四五个人围桌而坐,讨论下午去花园还是棋牌室;晚上有人拉我一起练太极;放映厅里一起追老电影;节假日的集体活动,让人觉得自己还属于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
![]()
和请保姆最大不同,是这里的“社交和归属感”。保姆的付出是体贴,但那终究是雇佣关系;养老院提供的是团体的温暖,还有被重视的感觉。
每当身体有点小状况时,医护人员紧急应对,比单靠保姆要让人放心许多。
![]()
有人问花费如何,其实真的差不多。请专职保姆+雇清洁+买补品,月月也要一大笔钱。而养老院包含了餐饮、护理、娱乐、医疗,性价比反倒更高。
更别提现在不少养老院像俱乐部,环境舒适,还能交到知心朋友。
![]()
我当然理解有人执着在家养老,觉得那是“自己的地盘”。但岁月会让孤独加剧,身体衰老让需要比愿望更紧迫。
我的78岁在人生最后阶段更想要安全与陪伴,而不是守着孤单的墙壁,在时光里慢慢被遗忘。
![]()
养老是每个人心里的暗潮。有的人选择了保姆为伴,觉得还算稳定;我亲历两种模式,却发现,把钱花在集体里的温暖和专业服务,更像在给自己一次新的青春。
如果你正在为父母想办法养老,如果你自己也在犹豫怎样安排最后的日子,请你听听我的故事。
![]()
真正的安心和愉悦,不是一张冷清的床铺、一份精准的餐食,而是活在被热情包围的环境里,有人分享,有人照顾,有人懂你。这才是面对老去时最珍贵的答案。
到了这个年纪,我希望每一天都在喜欢的地方温柔度过。过去的孤单,正因为集体的陪伴而逐渐散去。我想,这就是最好的养老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