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明隔两界,冷暖总凄凄”,明天是农历十月初一,人们习惯称之为“十月一”,但是官方的叫法是“寒衣节”或许“祭祖节”、“秋祭”等等。
![]()
寒衣节起源于周朝,最早称为“授衣节”,因为此时天气渐渐寒冷,为了抵御寒冬,人们会准备棉衣给家人。后来到了宋朝时期,授衣节改为十月朔日,放大了祭祀祭祖等习俗,一直延续至此。
![]()
现如今的寒衣节主要是以祭祀先祖为主,人们焚香烧纸,还要烧一些衣物,目的是为了表达对先辈的尊敬之情,同时也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可以过一个暖冬。寒衣节作为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民间习俗众多,其中就包括了“1不留,2不供,3不做”,那么它们指的是什么呢?有何说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
一不留
上坟不留纸钱
寒衣节最重要的讲究就是上坟烧纸钱。好多人提前买好纸钱、纸衣、元宝蜡烛这些,到坟前全烧了表心意。但有时候买多了烧不完,有人就想着留着下次再烧。
![]()
其实这事儿挺忌讳的。冥币是专门给去世的人用的,带回家能给谁烧?难道留着下次再烧?这对家里人来说可是大忌。还有种说法更邪乎,说没烧完的纸带回家会招来鬼神找麻烦——既然都带到了坟前,干嘛不一次烧干净?省得惹毛了神灵招灾祸。
二不供
别供陈腐之物
有的人图省事,把家里放了好几天的水果、吃剩的糕点拿来当供品。您琢磨琢磨,这水果都蔫巴了,糕点都硬了,您自己都不爱吃,给先人吃,这不是糊弄人吗?先人虽然“看不见”,但咱的心意得实打实的。去年我二叔家上坟,供品里有个苹果,表皮都皱了,二婶赶紧换了新鲜的,她说:“供品得是家里最好的,这才显咱的孝心。”
![]()
别供寓意不佳的东西
有些水果名字不吉利,像梨,谐音“离”,有分离的意思;草莓,谐音“霉”,寓意倒霉,这些可不能当供品。还有破损的器皿、枯萎的花草,也别往供桌上摆。先人讲究“圆满”,咱用这些不吉利的东西,不是给先人添堵吗?去年我表姐家上坟,供桌上摆了个有裂缝的碗,被她奶奶看见了,立马让换掉,说:“这碗破了,不吉利,咱得用好的。”
![]()
三不做
夜不归宿
寒衣节当晚,最好回家睡。老讲究里,太阳落山后“路最空”,不是人空,是鬼满。在老辈人眼中这一天是阴气较重的,如果夜不归宿,容易发生不吉利的事情。
![]()
床头挂衣
北方降温,有人图方便,把厚外套脱了就挂床头。寒衣节这天可别。先人才“穿”了新衣,你这边也挂,容易“撞衫”。
![]()
乱拍肩回头
晚上走夜路,背后忽然“啪”一声,像有人拍你,别猛回头。寒衣节百鬼夜行,拍肩是想借火——人身上三把火,头顶、双肩,一回头就灭一盏。火灭了,病灾就容易上身。
![]()
最后一句话:寒衣节,不怕你穷,就怕你忘。记住“1不留,2不供,3不做”,把该烧的烧干净,该收的心收回来,一家人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福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