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众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最近成了美国政坛的焦点人物,她公开承认自己在“有毒政治”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
![]()
要知道,格林长期以来都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如今却与特朗普公开争执,甚至被特朗普斥为“叛徒”,这其中的转变实在耐人寻味。
一、从“最强拥趸”到公开决裂:格林与特朗普关系的戏剧性转变
2020年,她以“拯救美国”的旗号踏入政坛,迅速成为特朗普的“得力助手”。
![]()
在国会山暴乱事件后,她力挺特朗普,还在2022年众议院议长选举中助力麦卡锡上位,毫不掩饰对特朗普的支持,戴着“特朗普一切都对”的红帽子公开声援,妥妥的MAGA阵营核心人物。
但如今,曾经的同盟关系出现了裂痕。
在政策立场上,格林与特朗普产生了明显分歧。
![]()
她坚持推动公布所有与已故爱泼斯坦相关的未删节文件,而特朗普此前曾公开敦促共和党人不要协助民主党传播他所谓的“爱泼斯坦骗局”,认为这是政敌试图破坏他的政治遗产。
不仅如此,格林还对美国当前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批评,她不认同对以色列和乌克兰的援助计划,甚至抛出爱泼斯坦可能曾为以色列情报机构工作的观点。
特朗普自然不会轻易接受格林的“背叛”,他在社交媒体上对格林发起猛烈抨击,指责她转向“极左”立场,直接称其为“叛徒”。
![]()
这一指控对格林来说打击不小,毕竟她曾是特朗普的忠实拥趸。
在CNN《国情咨文》节目中,格林坦言这些言论“伤人至深”,但她表示会致力于“结束政治斗争”。
二、多重因素促使转变:政治暴力与个人仕途的双重考量
![]()
近期美国政治暴力事件的激增,让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政治路线。
保守派组织者和播客主持人柯克遭暗杀事件,给格林带来了很大触动。
她意识到,极端的政治言论可能会激化支持者的情绪,甚至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柯克的悲剧就像一记警钟,让她开始反思自己参与的“有害政治”对国家的不利影响。
![]()
从个人仕途来看,格林的激进保守立场虽然为她赢得了一部分核心选民的支持,但也让她在更广泛的政治舞台上受到限制。
她早年传播的一些极端观点,比如白人至上、反犹阴谋论等,备受争议,这使得她很难获得跨阵营的支持。
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格林或许也意识到,极端言论正在成为她政治前途的绊脚石,她需要通过调整立场来扩大自己的支持基础。
![]()
另外,共和党内部的权力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长期以来,格林作为共和党极右翼的代表人物,在党内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但如今,共和党内部MAGA派系与传统保守派的分歧日益明显,格林的转向或许也是对党内权力平衡的一种试探,她希望在派系博弈中找到更有利的位置。
![]()
三、事件引发连锁反应:共和党分裂与美国政治生态的深层问题
格林的道歉和立场转变,在共和党内部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一些极端保守派人士指责她“背叛”了极右翼阵营,而温和派则对她的“降温”举动表示认可。
![]()
这种分歧凸显了共和党极右翼内部的路线之争,也让外界看到了共和党在“后特朗普时代”面临的身份危机。
特朗普与格林的争执,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恩怨,更是党内关于政治路线和战略方向的分歧的集中体现。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一事件反映了美国政治生态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政治暴力的威胁、极端言论的蔓延以及两党之间的深刻对立,正在持续考验着美国的民主制度。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美国政治是否已经陷入了一种“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
格林的道歉,虽然只是她个人的一个政治选择,但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美国政坛的复杂与混乱。
在2024年这个关键的大选年,她的转变能否成功,共和党能否弥合内部的分歧,美国政治能否摆脱当前的困境,这些都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
无论如何,格林与特朗普的决裂已经成为美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它提醒人们,美国的政治斗争已经到了需要反思和调整的时候。
只有摒弃极端,回归理性,才能让美国的民主制度重新焕发生机,而不是在“有毒政治”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