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市场星报)
星报讯 记者从安徽省人民政府网获悉,近日,我省正式印发《安徽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聚焦五大重点任务,通过一系列量化指标和创新举措,持续深化“诚信安徽”品牌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信用动能。
推动自然人信用积分跨市互认
《实施方案》明确全面加强政务、经营、社会组织、自然人、行政执法体系五类主体信用建设。其中,将实施政府诚信履约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全省统一政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失信投诉受理和诉讼执行协调机制,依法限制失信政府机构申请财政性资金、评先评优等,力争实现政府机构失信被执行人“动态清零”。在经营主体方面,开展“助企增信”专项行动,打造诚信经营标杆企业,推进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自然人信用建设将探索建立信用积分通用指标模型,实现跨市互认;行政执法领域则强化执法人员信用记录和信用承诺制度,提升执法公信力。
试点信用修复“无感申请”
围绕信用体系数据支撑,我省将实施百亿数据归集倍增专项行动,升级扩展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功能,建设平台二期项目并推进省市专项改造。《实施方案》要求,2026年底前汇总建立相关主体完整信用记录,同时加快信用基础数据库与融资、产业、消费、农业等主题数据库互联互通。此外,将组建省信用创新实验室,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规范公共信用信息公开与开放流通,建立信用信息安全授权使用和侵权责任追究制度。
在信用奖惩与修复方面,我省将制定守信激励对象认定办法及措施清单,推行“信用+告知承诺”“信用+免申即享”等模式。对严重失信主体,健全认定、惩戒和退出机制,将信用查询嵌入审批、监管流程,依法限制相关行为。值得关注的是,我省将试点信用修复“无感申请”,实现证明材料“能免尽免”,2025年底前完善失信行为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信用合规提示书“三书同达”机制,鼓励失信主体主动纠错。
构建“综合+行业”信用评价体系
《实施方案》提出构建“综合+行业”信用评价体系,2025年底前对企业开展标准化、公益性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建立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在政务服务领域,2025年底前优化企业信用报告、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等“一件事”流程,推动信用报告在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等公共管理领域广泛应用;2025年底前建成省市县三级政府合同履约监管应用系统,防范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基层治理方面,2026年底前将打造信用园区、信用街区等载体,在乡村社区推广“信用+积分兑换”信用超市模式。
协同推进“信用长三角”建设
我省将从发展信用经济、推进信用融资、拓展市场应用、深化区域合作四方面构建信用创新生态。在信用融资领域,升级信用信息归集加工联合实验室,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信用+担保”“信用+抵押”产品;市场应用方面,加强网络主播、MCN机构等信用监管,推广市场化“信用+”场景。区域合作上将深化与沪苏浙信用信息共享和评价结果互认,协同推进“信用长三角”建设。根据规划,我省将加大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争创力度,力争2030年底前实现各市全覆盖,并启动信用应用创新“揭榜挂帅”行动,开展典型案例征集等活动。
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将统筹协调各项工作,通过经费保障、人才培养、诚信宣传等多举措,推动《实施方案》落地见效,让信用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