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年,孙颖莎、陈梦依次在全运会女单决赛,半决赛卫冕了对王曼昱的败仗,助力王曼昱成为女乒历史上第四位卫冕全运会单打冠军选手。
全运会乒乓项目的历史,远比乒乓球入奥的历史悠久。
女乒历史上首位卫冕全运会冠军的选手,恰好是黑龙江选手焦志敏。
焦志敏,1963年出生于黑龙江伊春,是中国女乒80年代中后期的顶尖主力之一,打法为左手横拍、两面弧圈快攻,是当时最具威胁和竞争力的选手之一。
由于乒乓球直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才首次被纳入奥运正式项目,她的人生中只有一次奥运出场机会,而这次机会却伴随着遗憾。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她在顺利晋级单打四强,但在半决赛中,基于队伍整体夺金战略安排,教练组要求她将比赛“让”给队友李惠芬,以提高中国队拿到单打冠军的把握。
最终,焦志敏以0:3落败于自己从未输过的队友李惠芬,无缘个人巅峰舞台的金牌争夺战,这段经历成为她职业生涯中难以完全释怀的遗憾。
多年后回忆此事,她曾坦言心中仍存在委屈与不甘,因为那不仅是失去一场比赛,而是失去唯一的奥运争冠机会。
奥运会后,焦志敏在机场面对记者直言:"八年五次让球,不想再打了",随后正式宣布退役,年仅25岁,正值巅峰期。
幸好还有全运会,可以留下她的巅峰记忆。
在四年一度的全运会赛场,每个人都不仅是为了省队,也是为了人生的峰值时刻拼尽全力。
这里不只是竞技场,更是中国乒乓球历史的深层记忆库。奥林匹克的圣火永远燃烧,但全运会的卷轴同样永不停卷。
流量会老去,热搜会沉底,新人会不断把旧名字推向时间深处,可中国乒乓球作为国球,我们拥有叙事权、主导权与永续曝光的舞台——只要你的名字曾经立在这里,它就会被一再翻阅、再度提起、重新理解。
传奇不会永远高举,但会永远被看见;赛场会不断更新,但全运会的历史不会把你删去。
未来还会不断有新的流量、新的名字、新的冠军、新的领军出现,他们都会想从这里拿到属于自己的那块“职业生涯拼图”。而每一次,他们站上来时,都会被描述为——继你之后的那个人。
第二位卫冕成功的女乒选手是邓亚萍、第三位卫冕成功的女乒选手是张怡宁。
所以这就造成了人们对全运会的常规印象。
李隼说,每届奥运会冠军,都会在下一年的全运会单打中登顶,展示他们无与伦比的统治力。
然而第四位卫冕成功的女乒选手出现了。
不是奥运二连冠的陈梦,也不是奥运二连亚的孙颖莎。
是黑龙江选手王曼昱。
王曼昱连续两届全运会,半决赛4:0横扫新科奥运女单冠军陈梦,由此陈梦成为了唯一一位没有全运会冠军的卫冕奥运冠军。
王曼昱又连续两届全运会女单决赛战胜孙颖莎,孙颖莎这次用上了长达六分钟的换衣服大法,但并没有阻止王曼昱的所向披靡之势,王曼昱一串两位奥运单打选手,将自己的名字永恒地刻在了全运会的丰碑上。
此后每四年一轮回,每到被戏称为“宇宙大赛”的全运会,王曼昱的传奇都会被不断提起,生生不息。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