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机械盛宴)
![]()
![]()
◼长逻辑: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胜出,是光伏下阶段必然选择。叠层的第一性原理:二维平面资源受限后向第三维度寻求突破。叠层概念已在先进封装、存储、OLED面板等多个工业场景应用。光伏的叠层:在有限面积内吸收更多光能,旨在解决“单一材料无法高效利用全太阳光谱”这一根本性物理限制。叠层电池效率上限(44%)远高于现有晶硅路线,预计远期量产效率将在35%以上。头部钙钛矿厂商及跨界企业自建立中试线后,经过不断降本增效,成功迈入规模化量产阶段。大面积钙钛矿电池效率提升显著,让四端叠层电池的商业化成为可能。协鑫光电于2025年10月实现GW级产线投产,后续将采用钙钛矿与晶硅结合的四端叠层方案,向市场推出叠层组件。
◼钙钛矿四端叠层组件性价比拐点将出现,是目前市场最大的预期差。根据本文计算,在当前晶硅组件的效率与价格水平下(23.2%,0.7元/W),钙钛矿四端叠层可获得溢价为1.28元/W,但成本仅为1.2元/W,具备性价比优势,商业逻辑可行。这一点是目前市场最大的预期差。
◼叠层组件相对晶硅组件的性价比优势提升空间巨大。2026年叠层组件预期效率28%,相对晶硅具备性价比优势,叠层效率突破30%是必然趋势。随着钙钛矿部分的规模化降本和效率提升,叠层组件单瓦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届时叠层组件性价比将显著高于晶硅。
◼时隔三年,扩产逻辑终将兑现。2022年底钙钛矿行情至今已接近3年时间,虽资本市场关注较低,但产业持续发展。截至2025年10月,钙钛矿100MW线企业已近10家。而如今京东方、宁德时代等行业巨头相继押注GW级产线,GW线(单线500MW)企业已投产多家(协鑫光电、极电光能、京东方、纤纳光电),仁烁光能、杭州柯林、中核光电也都发布GW线规划。鉴于钙钛矿叠层与晶硅产能的兼容性,同时性价比拐点已现,我们预计2026年晶硅大厂也有望进行GW线扩产。
◼重点关注:核心辅材TCO玻璃:金晶科技、耀皮玻璃;整线设备:捷佳伟创、京山轻机;组件:杭州柯林。
◼风险提示:钙钛矿产业发展不及预期、钙钛矿成本下降不及预期、钙钛矿叠层技术推进不及预期、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时风险。
1、复盘与展望,光伏新技术如何出现大级别行情
1.1光伏新技术出现大级别行情的三个条件
◼光伏行业贝塔向上是新技术行情启动的底层支撑。其外在表现为光伏行业指数的趋势性上行,产业链价格的周期性变化是关键驱动因子。2018年“531” 新政后光伏产业链价格出现大幅下跌,截至2019年降速收窄,至2020年开始有所回升,持续上行趋势持续。2022年下半年开始,供需格局反转 + 成本端大幅回落,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降。2024年底开始政策调控抑制恶性价格战,上游成本反弹,压缩降价空间,光伏组件进入阶段性企稳甚至小幅反弹通道。
![]()
![]()
◼2020-2023年在光伏行业贝塔向上的背景下,市场对新技术的关注度与资金认可度显著提升,具备技术壁垒的龙头企业同时享受“行业贝塔+个股阿尔法”的双重红利:迈为股份(HJT设备龙头)股价于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最大涨幅9倍;钧达股份(TOPCon电池龙头)股价于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最大涨幅14倍。
![]()
![]()
◼新技术性价比优势确立。新技术性价比优势确立是大级别行情最关键因素。一方面,新技术具备性价比(度电成本层面→制造成本层面)才会带动落后产能出清并对主链价格企稳,从而出现更好的光伏贝塔;另一方面,新技术具备性价比,才能带动产业链持续扩产,才能出现龙头参与和GW级项目。
◼新技术产业持续催化,最关键的催化剂是产业龙头GW级扩产。光伏新技术催化剂的形式多样,如效率世界纪录、设备入场、龙头招标等,但能支撑大级别行情的催化剂是扩产,尤其是龙头的GW级扩产,代表产业趋势确定性增强。
![]()
![]()
1.2钛矿电池行情复盘与展望
◼上一轮钙钛矿行情:成也性价比,败也性价比。2022年底钙钛矿行情发生的原因:①光伏处于向上贝塔的末期;②钙钛矿单结性价比相较于晶硅组件具备优势。预期2023年底单结钙钛矿实现18%量产效率,规模化量产后成本极限可达到0.5-0.6元/W,对比当时成本2元/W,效率20%的晶硅组件具备性价比优势。③基于性价比优势引致的GW级扩产预期。
![]()
◼2023年初钙钛矿行情结束的原因:①晶硅产能过剩导致组件价格腰斩,成本大幅下降,更受电站端青睐。②单结钙钛矿性价比优势不复存在,扩产预期必然推延。
◼钙钛矿行情展望:关键还是性价比。
从行业贝塔来看,过去一年产业链价格已在底部企稳,限产政策的落地有望推动价格逐步修复。
从性价比来看,单结钙钛矿依然不具备经济性,而钙钛矿叠层(四端路线)产业化将具备性价比优势。2026年将成为钙钛矿叠层电池GW级扩产元年,这是当下产业最大的预期差。
2、最大的预期差:钙钛矿四端叠层性价比拐点将出现
2.1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胜出,是光伏下阶段必然选择
◼钙钛矿电池是利用钙钛矿型材料作为吸光层的新型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当光照在钙钛矿材料上,光子能量大于其禁带宽度时,钙钛矿吸收光子产生形成电子-空穴对并解离为自由载流子。经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分离传输后,载流子被两端电极收集,电子通过外电路形成光电流,实现光生伏特效应发电。
![]()
◼叠层的第一性原理:二维平面资源受限后向第三维度寻求突破。叠层概念正在成为驱动多个工业领域技术发展的典型范式。先进封装领域通过叠层提升算力,存储领域通过叠层提升容量密度,OLED面板领域通过叠层提升效率与寿命。光伏的叠层:在有限面积内吸收更多光能,旨在解决“单一材料无法高效利用全太阳光谱”这一根本性物理限制。
◼多节(多层)电池效率上限65%,双节叠层是量产可行方案。钙钛矿叠层电池中不同带隙的单节电池通过错峰吸收不同波段太阳能提升整体器件效率。理论上吸收所有太阳光中所有波段能量,无数节电池叠加其理论极限效率可达65%。商业上两节电池叠层就可以大幅提升效率,并且资本开支和工艺复杂度可控。
◼双节叠层电池错峰吸收光能发电,效率上限44%。钙钛矿叠层技术路线通过宽带隙钙钛矿与窄带隙晶硅的协同搭配,可实现对太阳能光谱的长短波高效捕获与利用,进而大幅提升单位面积的光电转化效率。两节电池形成的叠层电池效率上限44%,目前实验室效率已达34.85%,显著高于晶硅理论极限效率29.4%,相对晶硅效率呈现代际差异。
◼双节叠层中钙钛矿晶硅叠层量产优势显著,降本路线清晰。钙钛矿电池具有透光性、短波长吸光能力强、成本低,是叠层电池中顶电池的理想选择;晶硅带隙和钙钛矿匹配度最高,是底电池中的理想选择。因此钙钛矿晶硅叠层既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发电表现,相对晶硅又不会增加太多的物料成本,因此是目前潜力最大的可商用叠层方案。叠层电池的成本相对晶硅组件的增量主要在于钙钛矿部分的多层镀膜,这部分材料用量少成本低,随着该路线的规模化生产和设备降本,竞争力将持续增强。
![]()
![]()
◼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效率计算逻辑:正面入射光先进入顶电池(宽带隙钙钛矿电池),光线全被吸收,其效率可认为是贡献了绝对效率;经顶电池后,剩余光线到达底电池(窄带隙晶硅电池),由于光谱筛选后的光吸收不足,再叠加叠层结构带来的光学损耗,底电池贡献其绝对值的部分转换效率。最终钙钛矿四端叠层组件效率为顶电池和底电池贡献效率的加总
![]()
◼叠层电池效率构成的三个推论:
叠层电池依赖钙钛矿部分提效。钙钛矿部分贡献绝对效率,晶硅吸收部分光能,其效率贡献打折明显,钙钛矿部分提效对叠层提效贡献更强。早期钙钛矿叠层路线无法胜出核心原因在于钙钛矿部分效率太低,导致叠层组件相对晶硅组件没有效率溢出,且成本大幅增加,相对晶硅组件不具备经济性优势。
晶硅部分贡献较小,优先选择廉价路线。比较钙钛矿提效和晶硅提效两种假设。①钙钛矿提效方案:钙钛矿效率增加1%→叠层组件增加29.0%-28.0%=1%;②晶硅提效方案:晶硅效率增加1%→叠层组件增加:28.3%-28.0%=0.3%。可见晶硅对叠层组件效率贡献较小,实际量产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晶硅技术路线,可以在保证叠层组件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成本。
叠层电池长期提效显著,相对晶硅组件代际差异持续放大。未来随着钙钛矿、晶硅提效、结构优化损耗减小,长期看叠层组件效率有望达到35%以上,届时单平米叠层组件相对晶硅组件发电提升接近50%,呈现碾压优势。
![]()
◼随着叠层光伏组件效率不断提升,应用场景有望大幅扩展。叠层电池相对主流光伏技术效率呈现代际差异,可在对效率有高要求的场景率先使用。如卫星供能的太阳帆板对高效光伏组件需求迫切,目前采用多节砷化镓电池,成本十分高昂。随着钙钛矿叠层组件持续降本增效,钙钛矿叠层组件经过后续验证后有望实现廉价替代。目前已有钙钛矿单节电池已发往太空进行实验验证,蓝箭航天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于2023年12月9日发射升空,全球首次钙钛矿组件空间搭载试验启动 。
![]()
2.2四端钙钛矿叠层路线技术成熟,产业化加速
◼钙钛矿晶硅叠层分为两端和四端方案,四端方案技术相对成熟可靠。四端方案是大面积钙钛矿组件与晶硅并联形成的电池,钙钛矿厂商凭借其大面积钙钛矿工艺优势主推四端方案,四端叠层路线工艺更加成熟,产业化更具优势。
![]()
![]()
◼四端叠层方案优点:并联结构下钙钛矿、晶硅分步制备,步骤解耦,四端方案兼容所有晶硅路线。对于钙钛矿电池厂只需采购晶硅电池片完成组件级叠层即可量产。目前协鑫光电产业化率先转向四端叠层路线,已有组件级叠层方案。
![]()
两端叠层电池产业化困难重重,需要依赖材料、核心设备和工艺突破才有希望量产。①带隙与稳定性:2T需电流匹配,要求宽钙钛矿带隙,宽带隙需增加Br含量,容易诱发相分离导致效率衰减;②金属化电极:钙钛矿高温分解甚至完全破坏,现有低温银浆对钙钛矿而言温度过高;③绒面兼容性:金字塔绒面高度(2-4μm)>> 钙钛矿膜厚(约500nm),单片电池的镀膜均匀性和多片电池镀膜的一致性难以保证。④双面率增益缺失:背面入射光被阻挡,无法贡献电流,两端结构无法实现背面散光增益。
![]()
◼协鑫光电引领,头部厂商转向,四端叠层成产业趋势。综上所述,四端叠层技术相对成熟,效率高且降本路线清晰,将率先落地。短期量产效率预计提升至28%,随着技术进步可以做到35%以上,届时叠层产品将凭借高效率突围,面向更广阔的商业场景。
![]()
2.3四端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经济性分析
◼量变引起质变,四端叠层提效显著,具备产业化前提:
① 提效显著:钙钛矿叠层组件效率更多由钙钛矿部分贡献,早期钙钛矿量产效率只有14%左右,制作叠层电池没有效率优势且显著增加成本。现在大板型组件提效至20%,根据我们测算叠层产品经济性拐点来临;
② 寿命提升:配方、工艺、封装优化,稳定性提升,寿命显著增强,头部厂商质保长期,并且随着技术进步寿命有望持续提升。头部厂商凭借材料、工艺及封装方面的技术突破,助推钙钛矿的稳定性持续提升。
![]()
![]()
◼基于一个简易模型计算。假设客户需要在1㎡(便于计算,本文统一)的面积上安装光伏,该地区晶硅组件光照年平均有效小时数为1,000小时(便于计算);晶硅组件的转化效率为23.2%(即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光照强度1000W/m²、温度25℃,1平米电池片面积可发电232瓦),相应功率为232瓦。根据近期市场行情,设定晶硅组件的售价0.7元/瓦,辅材和其他安装成本为1.6元/瓦,即总投入成本折算单价2.3元/瓦。我们预计,0.7元/瓦已是晶硅组件亏损或接近亏损的售价,因此暂不考虑晶硅组件未来降价可能。
◼弱光性+低温度系数,钙钛矿叠层电池发电增益显著。协鑫光电500MW线投产,预计四端叠层组件2026年量产效率预计为28%(2.88平米)。即同尺寸(1平米)的钙钛矿叠层组件功率可达到280瓦。同时,因为弱光发电能力强,相同地点相同装机容量下,钙钛矿叠层组件比晶硅组件发电量更多,多发电量参考仁烁光能全年累计发电增益13.3%。为了便于计算,多发电量换算到有效发电时间即1133小时。
![]()
![]()
◼计算过程:
① 选用晶硅组件。总成本:(0.7+1.6)元/瓦*232瓦=533.6元;发电总量:232瓦*1000小时=232kwh;度电成本:533.6元/232kwh=2.3元/kwh。
② 选用钙钛矿四端叠层组件发电总量:280w*1000小时*(1+13.3%)=317.24kwh。
③ 在两者度电成本一致情形下,钙钛矿四端叠层组件总成本为:317.24kwh*2.3元/kwh=729.65元。计算度电成本的时候,考虑到两种技术路线的可比性,按照一年的成本来计算。
④ 钙钛矿四端叠层组件成本由两部分构成:钙钛矿叠层组件成本以及辅材等其他成本。其中因为面积、组件数量相同,可合理假设辅材、安装成本金额相同,为371.2元(232*1.6=371.2元),即钙钛矿叠层组件成本可达358.45元(729.65-371.2=358.45元),即每瓦成本为358.45元/280W=1.28元/W。这意味着,相较于23.2%转换效率、0.7元/W的晶硅组件,在度电成本打平情形下,28%转换效率的钙钛矿四端叠层组件售价可达1.28元/W,获得的0.58元以上的溢价空间。
◼钙钛矿四端叠层组件成本构成。①钙钛矿单结组件总成本;②晶硅电池片成本;③其他材料成本:包括胶膜,焊带。四端叠层组件和单节钙钛矿组件中TCO玻璃、钙钛矿结构膜层和封装材料为共用成本。
◼钙钛矿四端叠层组件成本测算。①静态成本测算数据:钙钛矿单结成本为1.2元/W,效率为20%;钙钛矿四端叠层效率为28%。四端叠层相对钙钛矿单节电池增加成本:晶硅电池片0.3元/W,胶膜+焊带20.2元/平;②动态成本测算数据假设:钙钛矿单结成本为0.8元/W,效率为21.4%;钙钛矿四端叠层效率为30%(2027年,GW线规模生产)。
![]()
◼钙钛矿四端叠层组件性价比拐点将出现。根据前文计算,在当前晶硅组件的效率与价格水平下(23.2%,0.7元/W),钙钛矿四端叠层具备显著溢价,售价1.28元/W,但成本仅为1.20元/W,商业化可行,这一点是目前市场最大的预期差。
◼这一性价比优势后续提升空间巨大。①目前钙钛矿四端叠层售价并非1.28元/W,报价更高,短期盈利性更高;②当前钙钛矿产线尚不属于大量产线,单结钙钛矿成本按1.2元/W计算仍然偏高,后续基于产线产能扩大带来的规模优势材料成本有望持续降低,预计将降低到1元/W以内;③当前晶硅组件价格逼近成本极限,一旦售价回弹后钙钛矿叠层性价比将更加凸显;④钙钛矿四端叠层效率上限突破30%是必然趋势,而晶硅组件效率遇到瓶颈,已接近天花板。此外,海外电站BOS成本高,高效率产品可以具备更高溢价,后续叠层产品通过认证后,有望在海外市场进行规模销售。
◼时隔三年,扩产逻辑终将兑现。2022年底钙钛矿行情至今已接近3年时间,虽资本市场关注较低,但产业持续发展。截至2025年10月,钙钛矿中试以上产线企业已近10家(协鑫光电、极电光能、纤纳光电、仁烁光能、杭州 柯林、宁德时代、光晶能源、脉络能源、中核光电、光因科技等)。
n如今京东方等跨界玩家巨头相继押注GW级产线,GW线企业已投产多家(协鑫光电、极电光能、京东方),纤纳光电、仁烁光能、杭州 柯林、中核光电也都发布GW线规划。此外,美国光伏巨头FirstSolar 2023年收购瑞典Evolar AB布局钙钛矿叠层。鉴于钙钛矿叠层与晶硅产能的兼容性,同时性价比拐点已现,我们预计2026年晶硅大厂也有望进行GW线扩产。
![]()
3、钙钛矿电池产业链梳理
3.1辅材:TCO玻璃确定性最强,价值量最高
◼TCO玻璃价值占比最高。TCO玻璃是单节钙钛矿电池和四端叠层电池的必备料。钙钛矿材料的成本主要由玻璃、电极等封装材料,以及人工成本、设备折旧、能源动力组成。与晶硅电池相比,钙钛矿电池的吸光材料钙钛矿层本身成本很低,只占总成本的3%左右。TCO玻璃是在单节电池中价值占比最高的辅材,占比30%以上。TCO导电玻璃:产业上常用FTO (掺氟氧化锡)材料。单GW价值量接近3亿。
◼上游关键材料需求分析,铟、碘为关键上游材料。铟:背电极ITO(氧化铟锡)关键材料,叠层电池用量较大,是相对稀缺的金属材料;碘:钙钛矿层关键元素(如甲脒铅碘),钙钛矿电池需求放量后,碘的整体需求量预计大幅扩大(传统碘主要用于医药行业,需求量小)。
![]()
3.2设备:PVD价值量最高,发展整线设备为行业趋势
◼产业化设备主要包含磁控溅射、RPD设备、ALD、蒸镀机、涂覆机和激光设备等。
空穴传输层采用磁控溅射设备:材料中HTL多采用NiOx材料。
钙钛矿层多采用狭缝涂覆机:材料上产业多采用FA(甲脒)系、铯系、铷系、多元材料系化合物。钙钛矿层后一般要增加钝化层以提升稳定性和效率,钝化层可采用ALD方案
电子传输层是接受携带负电荷的电子载流子并传输的结构,多采用蒸镀设备:产业端多采用C60、PCBM、SnO2等材料,C60采用蒸镀方案沉积。
背电极根据选取材料不同可以选用磁控溅射设备或RPD:材料可采用ITO单层电极,也可采用ITO+金属双层材料构成的复合电极。
◼钙钛矿设备磁控溅射价值最高,整线为行业发展趋势。钙钛矿单GW设备投资额约8亿元,真空设备(磁控溅射、蒸镀、ALD)合计占比50%-60%,其中PVD在空穴传输层和电极层都需要,价值量翻倍,占比最高;涂布机占10%-20%;激光设备占10%左右;四端叠层制作过程中合片等工艺所用的晶硅叠层设备价值占比低。随着钙钛矿光伏技术进入商业化验证关键期,GW级产线逐步落地,整线设备因能满足降本、提效、保障量产稳定性的核心需求,成为钙钛矿设备发展趋势。
![]()
4、相关标的梳理
4.1金晶科技:国内超白玻璃龙头,加快TCO玻璃市场拓展
◼金晶科技是国内超白玻璃龙头。金晶科技成立于1999年,2002年在沪市上市,核心业务为玻璃、纯碱及延伸产品的研发生产。作为国内超白玻璃领军企业,它2004年投产中国首条超白玻璃生产线,曾产出全球最大最厚超白玻璃,产品应用于多个国内外地标建筑,同时布局浮法玻璃、汽车玻璃原片等业务。
◼TCO导电玻璃核心供应商。2022年5月TCO导电膜玻璃生产线在金晶科技博山镀膜分公司正式投产。金晶科技目前在淄博、滕州拥各有一条TCO玻璃产线,2025 年 7 月,公司又启动宁夏基地生产线的 TCO 镀膜工艺升级技改,该项目完成后将新增 2000 万平方米的年产能。目前金晶科技 TCO 导电膜玻璃总产能达 4500 万平方米。按照600万平/GW玻璃需求计算,满产条件下能够供给7.5GW的钙钛矿电池。
![]()
![]()
4.2耀皮玻璃:收购艾杰旭(大连),发力TCO玻璃领域
◼耀皮玻璃技术领先,产线齐全。公司拥有先进的在线 Low-E 镀膜技术,并具有规模化生产国际领先技术水平产品的生产能力,拥有天津、常熟、大连三个生产基地,包括 5 条先进技术的高端浮法玻璃生产线,主要差异化产品包括各种厚度的高品质汽车玻璃、在线镀膜低辐射玻璃、TCO 玻璃、CSP 玻璃、超白浮法WG导电玻璃等原片系列,助力于太阳能产业发展是公司未来主要的研发与产品方向。
◼TCO玻璃核心供应商,助力钙钛矿电池产业化。2023年5月收购艾杰旭特种玻璃(大连)有限公司100%股权,全资子公司大连耀皮是中国最早实现商业化生产太阳能光伏 TCO 玻璃的制造商。2025 年上半年TCO 玻璃销量稳定,公司与中建材、浙江龙焱等头部碲化镉镀膜公司以及仁烁光能等头部钙钛矿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公司于 2025年2 月启动了主要投资于大连耀皮和天津耀皮的TCO 玻璃生产线升级改造和扩容的定增项目。2025年10月大连基地升级项目投产,进一步提升产能适配产业化需求,天津耀皮产线技改后也将具备 TCO 玻璃生产能力。
![]()
![]()
4.3捷佳伟创:钙钛矿设备龙头,全面布局单节及叠层电池
◼覆盖钙钛矿全工艺,实现 GW 级量产交付。捷佳伟创作为光伏设备龙头,在钙钛矿领域以设备研发为核心,实现了整线设备供应能力的突破。全链条设备覆盖:目前已经具备钙钛矿单结电池、全钙钛矿叠层、TOPCon叠层钙钛矿、HJT叠层钙钛矿的整线设备供应能力;自建中试线积累核心数据:在常州基地打造钙钛矿中试线,配置 20 余台(套)自主设计制造的核心设备,覆盖单结及叠层电池全工艺步骤,为设备量产提供了关键工艺支撑;深度合作头部光伏企业:参与海内外多家新能源头部企业、初创企业及跨界企业的钙钛矿项目招标。成功交付钙钛矿整线,多种尺寸PVD、RPD、蒸镀、激光、涂布、VCD、清洗等设备;GW级设备出货:钙钛矿GW级磁控溅射立式真空镀膜设备PVD2400V顺利出货。设备幅宽2400mm,对应两片1.2mx2.4m基板。该设备的成功交付,标志着捷佳伟创的钙钛矿真空镀膜技术在市场中的认可度再度提高。
![]()
![]()
4.4京山轻机:钙钛矿设备龙头,具备整线制造能力
◼京山轻机:钙钛矿设备龙头,具备整线制造能力。京山轻机是国内较早布局钙钛矿光伏设备的企业,其钙钛矿业务主要由晟成光电运营,公司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覆盖PVD、ALD、蒸镀等多种技术路线。京山轻机已构建覆盖研发线至GW级量产的全周期钙钛矿电池设备解决方案。京山轻机完成钙钛矿单结/叠层电池整线设备交付,覆盖从镀膜、激光刻蚀到封装的全流程工艺。目前已累计交付多条Turnkey中试线整线及多台实验设备,并完成海外市场拓展。
![]()
![]()
4.5杭州柯林:1GW钙钛矿组件项目定增,助力产业化加速
◼杭州柯林:变电智能监控龙头深耕智能电网,积极拓展储能、光伏新业务。自2002年公司成立以来,公司致力于电气设备感知预警装置及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电力相关技术服务及综合解决方案。
◼布局新型光伏钙钛矿业务,开启全新增长曲线。百兆瓦线投产:由2023年9月成立的控股子公司柯能新能源主导运营,2024年11月100MW钙钛矿组件产线正式投产。2025 年 4 月单结钙钛矿刚性组件经全球权威检测机构TüV认证效率为21.1%(1200X650mm);GW线定增:2025 年 3 月推出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 14.6 亿元用于 1GW 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订单持续突破:已签订钱塘区国产宽体客机零部件生产厂房分布式光伏钙钛矿组件采购合同,安装面积约10万㎡。是公司钙钛矿组件首次实现MW级场景的商业化应用,标志着公司在钙钛矿领域产业化的技术实力。
![]()
![]()
5、风险提示
◼钙钛矿产业发展不及预期。
◼钙钛矿成本下降不及预期。
◼钙钛矿叠层技术推进不及预期。
◼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
◼研报使用的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时风险。
![]()
王可,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执业编号:S074051908000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硕士,2019年5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机械行业全覆盖,2020年机械行业新财富入围团队。
![]()
![]()
![]()
邢博阳,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2022年7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重点覆盖核聚变、钙钛矿光伏、3D打印、AI应用、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领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