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确诊双相前,我以为自己是ADHD

0
分享至



作者 / ii 编排 / 菜籽菌

回应/Nono、Emile 审校 / Emile

配图 / 漫画《我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本文转自:双相躁郁世界

11月23日恢复广州线下活动,报名详情请戳:

本文是环性心境障碍科普漫画的社群延伸讨论。

作者ii分享了对诊断名称的认知过程、多次更换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经历、以及长期自我探索后的关注点变化。

精神科医生Nono与精神障碍亲历者Emile在文末作出不同视角的回应。

全文约5000字,使用各类读屏软件,听读时间大约在17分钟。低视力伙伴可点击右上角菜单中的“调整字体”设置文本大小,方便查看。

我一开始确诊双相障碍时,医生说的就是“非典型双相”,不属于一型或二型,而是“非典型”。

当时,我对这个诊断特别羞耻,觉得精障人群就是少数群体,那“非典型”岂不是非主流中的非主流?


01: 确诊双相之前

在确诊之前,我根本不了解双相,当时还以为自己是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因为看了《分心不是我的错》和《分心也有好人生》,回顾了一下发育史,我觉得经历好重合,做了青衫(指公众号青衫Neuro)的量表,得分也很高。

有几个月,我特别沉迷刷豆瓣ADD(注意力缺陷障碍)/ADHD亲历者小组,不停参与讨论,每天能坐在电脑前连续刷7-8个小时。

我假装自己在学习,其实论文一字未动,但感觉从大家的经历中得到极大的共鸣和安慰。


上图为四格漫画,一只鸟在反省自己。

第一格:

一只鸟大叫:”啊啊啊啊啊——“

第二格:

这只鸟站在树枝上想:”要想的事情太多了,让我怎么专注一件事情嘛?!“

第三格:

它继续想:”我记得以前没有这么多事啊——“

第四格:

它继续想:”是因为是我终于开始正视现实了吗?“

正文继续。

我一直都知道自己有点“不一样”,但直到因为写不出毕业论文,我才去的医院。

说来也很神奇。我第一次去综合医院那天,候诊区的电视在放纪录片《躁郁症那点事儿》。

当时看着看着,我就忍不住发抖看到片子里的小男孩逃学、在家闭门不出躺了一星期,我还特别感同身受地掉眼泪。

当时我还不知道自己会被确诊双相障碍,还在想,医院怎么能放那么刺激情绪的纪录片。

结果转头一看,我发现候诊室的大家都好平静、好正常啊。

聊天的聊天,玩手机的玩手机,没一个人有特别的反应。

如果不是空气中的味道不一样,我几乎以为自己在等待喜茶的叫号。

这家综合类三甲医院,是按照焦虑抑郁的诊断给我治疗的,没用。

可能我看上去特别“正常”,复诊时医生对我很不耐烦。一感受到别人对我的敌意,我就特别恐惧,当天下午立刻换了一家医院。

02:确诊与上报

换的医院是另一个县的专科二甲医院,位置很偏远,但是听说院长很厉害。

那天天气特别好,天空好蓝,去医院开了好远的路,经过了一座座桥,还有好多座小山坡。

去那家医院之前,我写了一份很长的自述书,从小学、初中开始写,写到大学,写到那天。

我在医生面前不停地念,一会笑一会哭地念了好久

我妈当时觉得我做得太过了,表现得太夸张,想要阻止我。医生拦住了她,还去把房间的门关上了,避免其他人来打扰。

那天我是最后一个就诊的,我第一次拥有了那么多讲述自己故事的时间。

医生问了我很多问题,也让我去做了量表。当时应该是有一点点阅读/理解/认知的问题。

我看不懂量表……不是看不懂文字,而是总咬文嚼字,觉得量表特别不精准,问题好模糊,我看不懂。

怎么能不给词汇定义,就提出问题?当时一直问负责填写量表的医生问题,问到医生很无奈,只好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协助我填写。

我还记得躁狂分数是7,至今不知道到底做了哪份量表(编注:可能是HCL-32轻躁狂自评量表),躁狂显示轻度。

SCL-90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的缩写,指90项症状清单自评量表)除了精神病性和偏执是无,其他都是轻度,强迫是中度。

现在我都对量表没印象了,只记得那天一直不停地和医生说话……


上图为四格漫画,两只看着底下的兔子在对话。

第一格:

左边的鸟问:“你觉得兔子聪明吗?”右边的鸟答:”挺聪明的。“

第二格:

左边的鸟问:“那你见过它们用棍子吗?”右边的鸟低头叹气:”又来了“

第三格:

右边的鸟说:”听着,我知道你觉得自己的新技能很厉害,但这并不代表你就是个天才……“

第四格:

左边的鸟用嘴耍着棍子说;”嘿!“

正文继续。

医生看了测量结果,反复问:“你确定你都理解了题目吗?你确定和真实情况相符吗?”

当时我还觉得特别奇怪,后来才知道原来在我们这,精神专科医院诊断出六大重性精神疾病,是必须要上报社区的。我也才知道双相竟然属于六大重性精神疾病

我在无意间听到我妈和社区人员打电话,产生了极强的被人监视的恐惧,才医生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上报了社区。

上报这件事摧毁了我对这个医生的信任,哪怕他的确是我遇见的所有医生里最有耐心、最尊重人的那一个。

后来我就没有再在那家二甲医院就诊了。

03:寻找合适的咨询师

后来,我因为自杀想法太强烈,随机去了附近的两家综合类三甲医院。

第一家医生说我人生经历过于单一,被保护得太好,缺少很多能力。

她问出了我至今很震惊的一句话“你什么都不想要是因为什么都有吗?”。

并且她在其他病人进来的时候不让对方出去,大家就像看猴子表演一样看我阐述情况。

第二家医院咨询师说我怀疑自己是ADHD是因为人云亦云、爱查百度,说我不停地参加考试却不做好充足准备,是因为我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念,不知道几千块意味着什么。

见了这两位后,我的确不想死了,我可太愤怒、太想活了,我没想到自己还能有那么大的情绪起伏。


上图为四格漫画,一只鸟回头说”我要一把火烧了这破地方。“

于是我又开始找下一位咨询师。我要求变低了,没什么“变好”的想法,只希望有个懂得尊重人的咨询师听我说话。

咨询了几个月以后,咨询师说我很有可能有CPTSD倾向(CPTSD: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建议我去读《不原谅也没关系》和《这不是你的错:如何治愈童年创伤》。

一开始,我总觉得读不下去,一边觉得安慰一边觉得难受。

读着读着,有一天晚上我陷入了应激,在家里疯狂尖叫,躺着流泪。第二天醒了觉得,好吧……我可能真的有点……CPTSD?

现在回想,当时的情绪闪回真的非常频繁。

04:从”我是谁“到”我该怎么办“

我在人前表现特别正常,或者说大家都挺喜欢我“积极”的一面。哪怕我家里蹲,也会被人说“好羡慕”。

之前所有人都在否定我有精神障碍的事实,所以我特别想获得一个明确的诊断,我想拿到一个“精神障碍通行证”

但是我后期太害怕医生,没法再去医院。现在也是放下执念了,比起“我是谁”,更在意“我该怎么办”。

我还是会有不知名的恐惧和悲伤,还是会有突然的兴奋和躁动。但是,对自己观察久了,我发现一切还是有迹可循的,可控,可调整。

比如说,我一天的专注极限其实是6小时,一天睡够8小时才能情绪平稳;

人际交往的摩擦极易引发我的恐惧和焦虑,我不能和朋友连续聊天超过2小时,否则会陷入很强的兴奋;

有时候我对“幸福”和“快感”的过度追求会导致交感神经高度紧张,我要学会感受无聊,我要学会暂停

能让我专注的音乐其实是节奏缓慢的纯音乐,虽然很爱听节奏快的音乐,但是听多了会过度兴奋,甚至会焦虑恐惧;

我并不是一个在兴奋下才能专注的人,我在兴奋下会过度专注偏移的目标……

我每天都写日记,于是发觉现在强烈情绪波动最多影响我两周。我常常告诉自己,我只要坚持一下、挺过两周,挺过两周脑子就清醒了。

我想,每个人应该都会有一部自己的使用说明书,我还在填充内容的路上……


上图是四格漫画,天气晴朗,停留在电线杆上的小鸟,从一只变两三只。

第一格:

飞鸟喊“你还活着啊,福朗”,一鸟应“帕特!你也活着”

第二格:

第二只飞鸟喊“你俩都还活着啊”,二鸟应“你也活着”、“你还活着,皮普”

第三格:

第三只飞鸟喊“你们都还活着啊”,三鸟应“你活着啊”、“你也活着呢,斯凯拉”

第四格:

第三只飞鸟喊“认识你们真好”然后飞走了,三鸟纷纷应“咱们有命再见”、“好好活着,福朗”

正文继续。

Nono回应

1. 双相障碍的核心与类型

双相障碍是以“情绪不稳定”为核心的一组心境障碍,这种情绪的波动性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心境发作:抑郁发作和躁狂/轻躁狂发作。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DSM-5诊断标准,对抑郁发作的病程要求是2周以上,轻躁狂是4天以上,躁狂是1周以上。

双相I型要求病程中至少1次心境发作符合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双相II型要求至少一次的轻躁狂发作和至少一次的抑郁发作。

2. “不典型双相”与“软双相”

然而,临床上有好多患者,他们并不完全符合双相的诊断标准,但又带有一些双相的特征。

他们对抗抑郁药的治疗反应可能不佳,但使用心境稳定剂可能有效。

对于这部分患者,有些医生会称作“不典型双相”或者“软双相”

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医学诊断名称,在DSM-5诊断系统里,他们可能标注为“未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或“其他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等。

当然,门诊系统通常并没有这么多的诊断编码,很多人会被打上“心境[情感]障碍”这样一个相对宽泛的标签。

(Emile:一般“环性心境障碍”或“心境[情感]障碍”不会被直接上报社区。)

3. 双相障碍与ADHD的关系

双相及相关障碍会造成认知功能的损害,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会有一些小伙伴来门诊咨询ADHD的问题。

这时候我们要根据认知症状在病程中出现的时间来判断。

作为神经发育障碍的一种,ADHD始于童年期,在小学阶段最常被识别出来,在青少年早期相对稳定,症状可以在成年之后仍然存在。

若患者在12岁前已存在注意障碍和/或多动-冲动的症状,并干扰社交、学业及生活其他方面,则考虑ADHD诊断。

双相患者也可能会活动增多、不能集中注意力和冲动性增加,但这些特征是发作性的,且通常伴随情绪高涨、夸大和其他情绪特征。

当然,ADHD和双相是可以共病的。

大样本的研究显示,接受中枢兴奋剂治疗的ADHD患者当中(平均年龄12.6岁),有3.72%共患双相障碍。

数据来源:

10.1001/jamapsychiatry.2025.2311

近期的中国成人ADHD调查则显示,12.3%共患双相障碍。

数据来源:

10.1016/j.psychres.2025.116662

4. 临床诊断的困难

很多精神科医生并不具备儿童精神科的背景,对ADHD自然没有那么熟悉。

尤其是儿童期未被诊断、成年后才来就诊的患者,一方面症状并没有那么典型,另一方面缺乏对症状的直接观察,回忆不一定可靠,需要更多的补充信息,确实存在诊断难度。


Emile

背景信息:过去十年,我经历了双相情感障碍、强迫障碍、物质成瘾障碍、 进食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等等精神科诊断。

我的个人体验和观察是,很多「症状/表现/困扰」,都不是单个诊断名称“独享”的,单个诊断也不足以解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现象。

如果非要使用一个尽可能准确的词来描述,我更认可「残障人士」或者「多重精神障碍与神经发育障碍亲历者」。

我想聚焦于我在经历什么、生活对我来说难点和亮点在哪里,而不是“精神病”或“神经多样性”。我不认可把精神障碍完全归纳进神经多样性,也不认可只看见神多的去病化(精神「障碍」本身,也已经包含去病化思潮)。

我发现,早期大家会把注意力分散和思维跳跃理解成自己的轻躁狂的一部分,如果后来新增了 ADHD 诊断,就很容易在想这是不是医疗事故、“双相的药是不是白吃了”。

我觉得不存在白走的路,任何一个初始诊断,都大概率能成为你开始自我探索的契机;任何诊断的亲历者的自我理解以及社群交流,永远都是始于而不止于任何标签的。

我们不需要忠诚于双相障碍或 ADHD 或其他诊断名词,也可以让各种应对困扰的知识点或亲历者经验「为我所用」,让难以言喻的情绪、精力、思维变化,在自我觉察中慢慢变得有迹可循。




喜欢文章可以扫码

赞赏鼓励作者&编辑哦!


作者:ii(11)

精神健康探索者

一个爱写日记的人

脑子太吵

我决定把它们的喧闹写下来


科普回应:许珮玮(Nono)

双相躁郁世界科普写作/编译志愿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

医学狗一枚,爱好网上冲浪,憧憬爱与和平。萤火之光亦许熠燿,希望能和厉害的小伙伴们一起,探索精神医学的更多可能性ヾ(❀╹◡╹)ノ~


经历回应:Emile(阿瑾)

自倡导组织「双相躁郁世界」主创

纪录片《过山车玩家》制片人、摄影

多种精神障碍与神经发育障碍亲历者

一个有门路的、玩乐的、无公害的人resourceful·playful·harmless

编辑排版:籽菌(自珍)

双相躁郁世界多栖志愿者、专栏作者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沉迷于吸入、发现有趣的细节和美的质地;热爱分类框架之外生命形态和理解世界方式的多样性。望能宽恕自己如同别人,也能不再止于善待他人,在连线之外,穿过投影,浸入粗糙的真实世界


编辑推荐

纪录片《过山车玩家》第二阶段宣传片背景声音里,是栗栗在读自己写的诗

双相躁郁世界

id:bipolar_world

双相躁郁世界是中国内地首个专注于为亲历者发声的自倡导组织。我们起步于同名公众号,内容以过山车玩家(即双相亲历者)的原创非虚构故事与素人艺术为主,希望能通过、、以及等形式,构建本地化与多元化的双相亲历者群像,提升公众对双相的认知度与自我关怀的意识,为精神障碍去污名化、去浪漫化,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促进社会平等、多元与包容发展。

群像纪录片《过山车玩家》由双相躁郁世界出品、由刘欣子女士执导,我们今年会在广州与北京等地组织线下焦点小组放映,希望获得放映场地、媒体报道与宣传推广等支持。

欢迎联系:

bipolar_world@sina.com

★欢迎扫码购书支持小破号运营



关注星标公众号+点赞评论防迷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公民赴俄将免签,飞莫斯科、圣彼得堡搜索量激增3倍以上

中国公民赴俄将免签,飞莫斯科、圣彼得堡搜索量激增3倍以上

纵相新闻
2025-11-19 15:05:03
向高市早苗提问日本议员吐露:听到她的回答,我心想“糟了”,不敢接着问下去

向高市早苗提问日本议员吐露:听到她的回答,我心想“糟了”,不敢接着问下去

环球网资讯
2025-11-19 16:29:32
42岁刘翔近况曝光,长期在国外旅游,靠终身合同吸金,远离喷子!

42岁刘翔近况曝光,长期在国外旅游,靠终身合同吸金,远离喷子!

姩姩有娱
2025-11-10 17:49:18
特斯拉起诉30多家中国公司!

特斯拉起诉30多家中国公司!

鞭牛士
2025-11-19 21:15:57
央视唯一承认的“灵异事件”,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央视唯一承认的“灵异事件”,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寒士之言本尊
2025-11-18 12:52:07
日官员沉默离华,日媒称中方一个举动罕见,这次会谈信息有点多

日官员沉默离华,日媒称中方一个举动罕见,这次会谈信息有点多

之乎者也小鱼儿
2025-11-19 15:50:30
全世界在等的Gemini 3终于来了!强到断崖领先,连马斯克OpenAI都夸好

全世界在等的Gemini 3终于来了!强到断崖领先,连马斯克OpenAI都夸好

智东西
2025-11-19 03:25:59
孙颖莎独得2分难救主,山东时隔12年再度加冕,陈梦夺全运会第2金

孙颖莎独得2分难救主,山东时隔12年再度加冕,陈梦夺全运会第2金

钉钉陌上花开
2025-11-19 21:26:07
前日军退将曾扬言:若不考虑弹道导弹,日本海自一周全歼中国舰队

前日军退将曾扬言:若不考虑弹道导弹,日本海自一周全歼中国舰队

不掉线电波
2025-11-19 16:31:08
已确认是张颂文!从车祸现场离去后被官媒报道,高群书果然没说错

已确认是张颂文!从车祸现场离去后被官媒报道,高群书果然没说错

鹿楠
2025-11-18 22:45:03
施一公:这是中国潜伏的最大危机!(发人深省)

施一公:这是中国潜伏的最大危机!(发人深省)

霹雳炮
2025-11-18 20:38:34
噩耗,广东美女陈俊玲去世,年仅33岁,入职体检时查出癌症

噩耗,广东美女陈俊玲去世,年仅33岁,入职体检时查出癌症

熠熠生辉的生活
2025-11-18 09:14:21
日本炒作“击沉福建舰”,军事专家傅前哨:哪里来的底气?

日本炒作“击沉福建舰”,军事专家傅前哨:哪里来的底气?

南方都市报
2025-11-19 20:18:06
人口不到16万的库拉索首进世界杯!

人口不到16万的库拉索首进世界杯!

扬子晚报
2025-11-19 17:47:44
喻恩泰和妻子婚内双出轨,聊天记录不堪入目,妻子约P喜欢大的

喻恩泰和妻子婚内双出轨,聊天记录不堪入目,妻子约P喜欢大的

社会酱
2025-11-19 17:42:35
遗憾!吴艳妮给自己打0分:跑出赛季最佳+只能拿第2 3战全运0金牌

遗憾!吴艳妮给自己打0分:跑出赛季最佳+只能拿第2 3战全运0金牌

风过乡
2025-11-19 22:05:53
中集环科张毅:董秘不只是资本桥梁,更是企业价值“翻译官”与战略“推动者”

中集环科张毅:董秘不只是资本桥梁,更是企业价值“翻译官”与战略“推动者”

时代投研
2025-11-19 18:12:14
广东模特冠军的事,后续更加劲爆!

广东模特冠军的事,后续更加劲爆!

麦杰逊
2025-11-19 15:31:05
重磅:四川男篮联名讨薪引发热议:全运会为何一掷千金

重磅:四川男篮联名讨薪引发热议:全运会为何一掷千金

姜大叔侃球
2025-11-19 12:06:07
小米法务背刺雷军,一次社会性死亡

小米法务背刺雷军,一次社会性死亡

李东阳朋友圈
2025-11-19 14:09:15
2025-11-20 00:55:00
凹凸镜DOC incentive-icons
凹凸镜DOC
独立纪录片和非虚构故事
2685文章数 6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重磅!中金公司拟收购东兴与信达证券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旅游
教育
游戏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上关镇位于洱海的一侧,没什么网红景点,堪称大理最安逸的角落

教育要闻

1:1.5的比例录取是多少

我的小众XP,在“玩法正确”面前一无是处?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量大管饱 中国军网在海外发布备战视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