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学子】第3689期
12年国际视角精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哈佛校长“渣不渣”?
美国名校的权力与争议
![]()
早年,前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Larry Summers)曾因发表“女性在理工科领域能力不足”的言论被迫辞职。当时,不少人认为他是被“政治正确”所牵连,甚至觉得他有些冤枉。然而,这一次的事件中,萨默斯做得实在过分,其言行甚至与卑劣的行径牵连在一起
在美国名校,校长与名教授们往往不仅是学术人物,更处在权力、金钱、声望交织的复杂位置上。因此,一旦出现任何公共事件,往往都会变成舆论风暴。近期围绕伦敦政经学院(LSE)教授 金KY的新闻,使得哈佛内部长期存在的一些争议,再度被推到聚光灯下。
争议的起点
近日,有媒体披露一批与已故金融人士Jeffrey Epstein 相关的邮件,其中包括前哈佛校长、前美国财政部长萨默斯(Larry Summers)
的往来内容。在这些邮件中,据报道 Summers 曾将金KY早期的学术邮件转发给 Epstein;部分邮件中出现“peril”一词,媒体和学者对该词是否带有种族意味存在争论,但目前并没有定论。
这些邮件引发外界批评,核心集中在两点:
1. 是否存在对学者的不尊重或物化倾向?
2. Summers 与 Epstein 的关系是否比原先认知的更深?
目前,没有公开证据显示此事件涉及犯罪或明确违反学术规章,但从道德风评角度,它让哈佛高层的公共形象再次受到质疑。
权力过于集中
无论此事最终如何定性,它所反映的结构性问题却早已存在:
1.校长及顶层教授权力巨大,监督机制薄弱
美国大学,特别是常春藤体系,校长往往掌握巨额捐赠基金、人事权、研究资源分配权。这使得一些不透明行为容易引发外界猜疑。
过去也出现过类似争议:
MIT 前院长 Rafael Reif 因与 Epstein 的捐赠关系受到舆论压力。
斯坦福前校长Marc Tessier-Lavigne因科研论文不当问题辞职(最终仍是科学审查,而非刑事问题)。
哈佛前校长 Claudine Gay 则因学术引用争议与国会听证风波引咎辞职。
这些事件共同指向一个事实:
当名校成为巨大权力中心时,任何道德瑕疵都会被放大,而真正的透明文化却一直缺位。
2.政治、金钱、学术的纠缠难以彻底避免
哈佛拥有数百亿美元的捐赠基金,各国政界、商界、金融界人物都与之存在密切往来。
在资源流动如此巨大的体系里,一些外界难以理解的关系出现,并不罕见,也不必然代表腐败,但透明度不足便容易招致质疑。
她为舆论中心?
金KY本身是一位年轻有成就的国际金融学者,同时又具有复杂的跨国身份背景(出生中国、哈佛本科与博士、LSE终身教授)。这使她处在政治、媒体、公众叙事的交叉点上。
在目前公开信息中:
-- 没有证据显示她在事件中有不当行为。
-- 她在邮件中的角色更像是被卷入风波的“对象”,而非行为主体。
-- 但由于她与哈佛之间的学术联系、个人履历与公众形象,使媒体更容易将她作为焦点。
在这种高度政治化的舆论环境中,她的专业成果反而被淹没,这本身也值得反思。
校长到底“渣不渣”?
如果按照网络语境,“渣”通常指 :道德不佳、行为不当、滥用关系。
就目前公开信息而言:
争议更多是伦理、透明度和公共判断的问题;并无定论显示Summers 有违法或明确违反大学政策的行为;然而,他与Epstein 的长期关联(已被多篇国际媒体报道)确实让许多人质疑其公共判断力。
从公共治理角度说:
“渣”不是法律词,也不是学术词,而是一种道德评价。
公众是否认定他“渣”,往往取决于他在掌权位置时是否保持了足够的透明、克制与专业界限。
进一步调查或历史研究可能会继续揭示更多细节,但目前只能说,他的声誉确实再次受到了损伤,而是否“渣”则是公众自行判断的范畴。
他的“何去何从”?
由于萨默斯(Larry Summers)已离任哈佛校长多年,目前主要活动在政策圈、咨询界与商界董事会(例如科技公司董事)。邮件事件对其现实职位的直接影响尚不明确,但可能出现:
1. 名誉继续受损,公众活动减少
2. 部分机构在合作上更谨慎
3. 但仍保留在经济与政策讨论领域的影响力
简言之:他不会因这件事“消失”,但声誉阴影已难完全摆脱。
名校的光环背后
金KY事件的核心,不是绯闻、不是八卦,而是:
为何一流大学的权力结构常常缺乏透明?
为何学术界仍无法完全摆脱金钱与政治的阴影?
为何年轻学者容易被体系卷入,而难以被当作独立个体看待?
在这场风波里,没有绝对的答案,也没有黑白分明的定性,但它提醒我们:名校越光鲜,越需要制度化监督;权力越集中,越需要透明来维持公信力。
事实上,哈佛的历史就像一部过于厚重的史诗:闪亮的篇章令人目眩,而掩在后面的灰尘也从不少。
美国大学的高层,总像是放在戏台上的角色,永远在被注视。他们绕不开财富,也避不开政治;他们想守住学术的高地,却又常常踩上风波的泥地。
萨默斯(Larry Summers)是其中最典型的存在:聪明、强势、手腕熟练,但也频频被时代的放大镜照得形象模糊。
公众想问他一句:“你渣不渣?”
但他大概会回答:“我只是复杂。”
而复杂,通常比“渣”更难解释。
此事件的象征
象征体系的不透明、象征权力的纵横、象征旁观者的好奇。
最终,那些大人物会去哪?
历史的舞台不会因为一个事件而熄灯。萨默斯(Larry Summers)不会退出世界,他依旧有董事会的座位、有政策论坛的发声权、有金融界的拥趸。他可能只是再谨慎一点,再沉默一点,再被问得多一点。
名校的故事往往如此:人物谢幕了,结构却还在那里。哈佛会继续光芒四射,同时也继续在光芒背后移动那些悄无声息的阴影。
人们热衷的问题永远不是学术,人们并不关心论文的模型对不对,也不关心货币政策的参数是不是0.7 还是 0.8;他们关心的,是哈佛的天空为什么会掉下一片瓦。
这里从不缺故事,缺的是说故事的人,而名校最戏剧性的地方在于:瓦片掉得越响,人们就越觉得这栋房子高。
往期发表
汇编 ↓↓↓ 百篇一网打尽
【行走如歌】100个国家·1000座城市
【带你深度游世界】
喜欢就点“赞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