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23年的巴比伦,空气中弥漫着胜利和庆典的燥热。一个年仅32岁的年轻人,正站在这座古老城池的权力之巅,俯瞰着他亲手打下的,一个从希腊绵延至印度的庞大帝国。
他就是亚历山大大帝。
短短十几天后,这位战无不胜的君主骤然离世,他那庞大的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
巴比伦的最后狂欢
公元前323年初夏的巴比伦。当时的亚历山大,可以说是意气风发。他刚刚结束了对印度的远征,虽然过程艰辛,但最终还是带着赫赫战功返回了帝国的心脏地带。
![]()
为了庆祝胜利,也为了犒劳追随他多年的将士们,一场接一场的盛大宴会正在巴比伦城内举行。亚历山大本人,作为马其顿人,向来以酒量好和热爱宴饮著称。
根据后世史学家的记述,悲剧的开端,就在一场通宵达旦的酒宴之后。亚历山大在宴会上豪饮,之后便感觉身体不适,开始发烧。起初,大家可能以为这只是普通的醉酒加上旅途劳顿,毕竟对于一个身经百战的战士来说,这点小病痛算不了什么。
然而,情况却一天比一天糟糕。他的高烧持续不退,身体也越来越虚弱,甚至到了最后几天,他已经说不出话,只能通过眼神和微弱的手势向他的将军们下达指令。
![]()
从发病到去世,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10到12天。
最终,在公元前323年6月10日或11日的傍晚,这位伟大的征服者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这件事实在太突然了,一个正值壮年、健康强壮的军事天才,怎么会突然就倒下了?
正因为死亡来得如此蹊跷,一个可怕的猜测开始在军队和宫廷中悄悄流传:亚历山大,是被毒死的。
“一杯毒酒”
亚历山大一死,阴谋论很快就随之出现。他一死,谁的受益最大?顺着这个思路,历史上很快就锁定了几个主要的“嫌疑人”。
![]()
头号嫌疑人就是当时留守马其顿本土的总督,老将安提帕特和他的儿子卡山德。
根据一些古代史料的说法,亚历山大当时正准备召回安提帕特,并派另一位将军去接替他的位置。
对于安提帕特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他很可能因此失去权力和地位,甚至性命不保。
出于自保,他完全有动机先下手为强。一些古代作家,比如普鲁塔克和狄奥多罗斯,都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到了这个传闻,说安提帕特派人将一种致命的毒药,伪装成普通物品,千里迢迢地送到了巴比伦,并在宴会上由专人下毒。
![]()
连下毒用的毒药都给起了个名字,叫“冥河之水”(Styx Water)。
据说这是一种来自希腊阿卡迪亚地区某条河流的剧毒物质,腐蚀性极强,只能用驴蹄制成的容器来装运。
除了安提帕特,甚至连亚历山大的导师,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被卷入这场风波。
有人认为,亚历山大后期的统治风格越来越专制和东方化,这与亚里士多德所倡导的希腊城邦政治理念背道而驰,师徒二人可能因此产生隔阂。
![]()
当然,这个说法听起来更像是政敌的污蔑,缺乏有力的证据。此外,就连亚历山大的母亲奥林匹亚斯,这位以权谋和狠辣著称的女性,也被一些人怀疑,认为她可能出于复杂的宫廷政治原因参与了阴谋。
现代的一些研究者也尝试从科学角度解释“毒杀说”。他们提出,如果真的存在一种毒药,能够造成亚历山大长达十多天的缓慢死亡过程,那它不太可能是像砒霜或士的宁这样速效的毒物。
有学者推测,可能是一种叫做白藜芦(Veratrum album)的植物,这种植物的毒性发作缓慢,其症状与史书记载的亚历山大病症有某些相似之处。
![]()
还有一种更大胆的猜测,认为毒药可能来自一种能产生卡奇霉素的细菌,这种细菌代谢物毒性极强,并且可能被混入酒中。
疾病还是谋杀?
今天我们能读到的关于亚历山大的详细记述,几乎全部来自于他死后数百年(通常是300到500年后)的罗马时代史学家,比如阿里安、普鲁塔克和昆提乌斯等人。他们都不是亲历者,他们的写作依据,是那些早已失传的、更早期的原始记录。
这就好比我们今天通过看二手、三手的转述来了解一件几百年前发生的事情,信息的真实性自然要大打折扣。
![]()
那么,有没有当时人留下的“一手资料”呢?有,但极其有限。最重要的原始记录之一,是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的 《巴比伦天文日志》。这是一些记录了当时天象、物价和重大事件的泥板。
其中一块破损的泥板确实提到了“国王于某日死亡”,为我们确定亚历山大的准确死期提供了关键证据。
另一份被寄予厚望的原始资料,是由亚历山大首席秘书尤梅内斯记录的 《皇家日志》。这份日志被认为详细记载了亚历山大最后的日子,包括他的病情变化和医疗过程。
![]()
然而,这份至关重要的文件原件已经失传,我们今天看到的所谓“日志内容”,都是后世史学家引用和转述的片段,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都受到了现代学者的广泛质疑。
既然直接证据靠不住,那我们再从医学和逻辑上分析。更多的历史学家和医学专家倾向于认为,亚历山大死于自然原因。
这个结论虽然听起来平淡,但可能性却大得多。
当时的巴比伦地区是疟疾和伤寒等传染病的高发区。亚历山大长期征战,身体早已是伤痕累累,免疫力必然下降。
在结束远征后,精神和身体一放松,加上宴会上的过度饮酒,很容易诱发恶性疾病。他表现出的持续高烧、无力等症状,都与恶性疟疾或伤寒的症状高度吻合。
![]()
近年来,还有学者根据症状描述,提出了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第二种可能是自身原因。亚历山大嗜酒是出了名的。
在经历了一场或多场痛饮之后,引发急性胰腺炎是完全有可能的。急性胰腺炎发病迅猛,死亡率高,其剧烈腹痛、高烧等症状也与部分史料的描述相符。
或者,他身上某处在战争中留下的旧伤,在他身体虚弱时突然感染,引发了致命的败血症,也不是没有可能。
人死灯灭
无论亚历山大是死于毒酒还是病榻,他的死都像一个开关,瞬间关闭了整个帝国的生机,并引发了一场长达数十年的血腥混战。
![]()
可以说,那“一杯酒”(不管是毒酒还是庆功酒)确实“喝垮”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
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继承人危机。亚历山大死得太突然,他没有一个成年的、能服众的子嗣来继承王位。他有一个尚未出生的孩子(后来的亚历山大四世),还有一个智力有障碍的同父异母兄弟。
这样的继承人组合,在那些手握重兵、野心勃勃的将军们面前,根本就是形同虚设。
亚历山大一死,权力立刻出现了真空。他手下那些最能干的将军们,史称“继业者”(Diadochi),立刻开始了对帝国遗产的瓜分。这些人,比如托勒密、塞琉古、安提柯、利西马科斯等等,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军事强人,谁也不服谁。
![]()
他们最初还打着维持帝国统一的旗号,拥立了名义上的国王,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抢夺地盘和军队,积蓄力量。
很快,虚假的和平就被打破了。从公元前323年开始,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继业者战争”爆发。
昔日的战友变成了战场上的死敌,整个帝国被拖入了无休止的内战。亚历山大的母亲、妻子、儿子,这些王室成员,也都在这些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先后被杀害,马其顿王室的血脉就此断绝。
战争的结果,就是亚历山大帝国被彻底瓜分。
![]()
托勒密在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埃及艳后”的那个王朝;塞琉古占据了亚洲最大片的领土,建立了塞琉古帝国;而马其顿和希腊本土则由安提柯的后代建立了安提柯尼德王朝。
除了没有继承人,帝国本身也存在着先天不足。这个帝国实在是太庞大了,从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一直延伸到中亚的腹地,内部民族、文化、宗教差异巨大。
亚历山大在世时,是靠着他个人的超凡魅力、军事威望和神一般的地位,才将这些强行捏合在一起。
他一死,这个最强的粘合剂消失了,帝国的分裂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他推行的民族融合政策,在他死后也立刻被人抛弃,希腊/马其顿的征服者与被征服的东方民族之间的矛盾再次浮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