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朱虹
11月19日,成都市委将召开城市工作会,研究部署城市工作。
10年来,成都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快建设更具活力和幸福感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城市发展不断提能进位,城市功能结构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提升,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风貌日益彰显,城市更新、文化传承、住房保障等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新型城镇化成效显著 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10年来,成都城市规模结构不断优化,多中心、组团式城镇体系逐步建成,建成区面积从2015年的1007平方公里增至2024年的13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73%提高到2024年的80.8%,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从2015年的88公里提高到701公里,全市开工建设TOD项目63个,面向公众呈现TOD项目25个,13个TOD项目完成首批交付,建成各类公园1500余个、天府绿道近1万公里。
加快培育工业重镇、商贸强镇、农业大镇、文旅名镇,培育省级百强中心镇7个,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140个,镇街梯度培育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支撑进一步增强。
城市安全韧性进一步增强。截至2025年10月,成都市已累计建成廊体271公里,其中投入使用廊体219公里,推进安装工程廊体52公里,累计完成管廊投资326.5亿元。
建筑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 住房发展质量全面提升
成都市建筑业加速转型升级,建筑产业规模和效益平稳较快发展,建筑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总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10年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72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36万亿元,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7.11%。城镇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比例达到97%,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00%,建筑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全市住房发展在量和质上全面提升,10年来累计商品房销售面积3.08亿平方米,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3万亿元,城镇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6平方米。住房质量进一步提升,住宅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新建商品住宅绿色建筑执行率、新建住宅小区物业覆盖率均达到100%。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大幅改善
住房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持续优化完善“公租房兜底、保租房过渡、人才公寓引才、保障性住房安居”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累计筹建公租房10.7万套,发放租赁补贴6.67万户,实现低保低收入群体应保尽保,筑牢城镇住房、收入“双困”家庭兜底保障防线;累计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2.42万套(间),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群体住房困难,实现“申请即租、愿保即保”;通过集中新建、配建等方式建设人才公寓9.9万套,实现“以房等才、筑巢引凤”。
住建领域“两新”工作深化推进。2019年以来,成都市连续7年将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列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按照“能装愿装,尽装快装”的原则统筹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10月底,全市累计增设电梯7451台(其中:2021至今,6911台),总投资额约33.5亿元,惠及居民10万余户,增设数量约占全省总量的25%,约占全国总量的5%,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
公积金服务质效提升。全市新增住房公积金开户人数480.65万人,实缴人数从221.46万人增长至409.61万人,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从1374.71亿元增至6834.55亿元,支持缴存人提取住房公积金3023.53亿元用于购房等住房消费,发放公积金个人贷款2455.31亿元。
城市更新稳步推进 居住环境显著优化
成都市采取“留改拆”并举、系统性更新的方式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消除城市安全隐患,改善居住环境,激发老城区动力活力,10年来累计实施106个老旧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完成棚户区改造6.56万户、城中村改造10.75万户,分类实施老旧小区改造6326个。
深化推进“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市控及以上断面优良水体率保持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城市供水生产能力由2015年的441万立方米/日提高到2024年的946万立方米/日,增幅达到114.5%,供水管道由2015年的1.7万公里增长到2024年的2.8万公里,增长64.7%,污水处理能力由2015年的295万立方米/日提高到513万立方米/日,增幅达74%。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人为本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提升。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后,成都加强薄弱区域环境治理,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小投入”改善“大民生”,实施城郊接合部连片整治88个,开展铁路沿线环境整治提升,深入实施“两拆一增”,建设“美丽街区”64个、“美丽街巷”83条、“美丽街角”1745个。2025年,实施城乡人居环境“净优亮美”专项行动,新改扩建“口袋公园”35个,打造“金角银边”140处,农村污水治理率超98%,城乡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综合治理存量违建1.5万余处,整治违规广告招牌1100余个,城市天际线更加清朗。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扩面提质 天府文化魅力日益彰显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着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魅力和天府文化特色的世界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不断健全,保护数量稳步提升,现有历史文化名城5个(国家级2个、省级3个),各级历史文化名镇24个(国家级7个、省级7个、市级10个),历史文化名村13个(省级1个、市级12个),统村落71个(国家级10个、省级25个、市级36个),历史文化街区14条,历史建筑数量由2015年的20处增加至453处,实现应保尽保。
强化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将贺麟故居、杨氏宗祠、崇德里等50余处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为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成都慢生活体验地。依托旧城格局和文化本底,成功打造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两环八线十三片”街巷游线体系,串联枣子巷、寻香道等50多个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性工程,提升成都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显示度和影响力,推动形成公园城市整体形态与天府文化保护传承相融共生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