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堤镇乡村道路亮化工程全面落地见效,成为该镇以“小基建”撬动“大振兴”的生动实践。一盏盏路灯不仅照亮了乡间道路,更点燃了村民的幸福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
从“摸黑走”到“安心行”,路灯点亮民生温度
“以前晚上出门得攥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走,遇到下雨天更是不敢挪步。”谈及过去的夜行经历,石堤镇楠红村村民吴女士感慨万千。作为渝东南山区乡镇,石堤镇部分村组地处丘陵地带,道路蜿蜒且照明设施匮乏,“夜间出行难”曾是困扰当地群众的民生痛点。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石堤镇党委政府将道路亮化工程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组建工作组深入全镇9个村(社区)开展调研,用脚步丈量每一条村组道路,记录每一户群众的诉求。“不仅要让灯亮起来,更要让灯照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镇党委书记在项目推进会上强调。
为确保工程实效,石堤镇创新采用“政府引导+村集体主导+群众自筹”的多元投入模式,累计筹措资金60万余元,分批次推进亮化工程建设。在集镇区域,重点对大龙街、酉水河岸等核心路段进行升级改造,更换老旧路灯86盏,新增景观灯带300余米,用灯光勾勒出百年古镇的独特韵味;在乡村片区,优先覆盖农户聚居点、产业基地等关键区域,为楠红村、龙家村、保安村等6个村安装太阳能路灯420余盏,实现“主干道全覆盖、小巷弄不遗漏、家门口有光亮”的建设目标。
“现在路灯亮到了家门口,晚上吃完饭还能跟邻居在路灯下跳广场舞,日子越过越有滋味!”看着门前崭新的路灯,张女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
从“亮起来”到“活起来”,灯光激活发展动能
夜幕降临,秀山县石堤镇保安村的柑橘基地里,种植户吴先生背着沉甸甸的柑橘,沿着亮如白昼的产业路稳步前行。“以前摘柑橘要赶在天黑前往家赶,山路陡、看不清,背着满筐果实走得心惊胆战。现在好了,太阳能路灯一路亮到家门口,晚上收工再晚也踏实!”路灯的光晕驱散了山间夜色,也照亮了他脸上的笑意。
眼下正值石堤镇柑橘集中采摘期,为抢抓成熟节点,农户们常常从清晨忙到日暮。曾经,山区夜晚漆黑如墨,产业路、乡村主干道缺少照明,晚归的采摘农户只能依靠手电筒摸索前行,不仅影响采收进度,陡峭的山路还暗藏安全隐患。
如今,每到采摘季的夜晚,石堤镇的山间便亮起一串“夜明珠”。太阳能灯光穿透夜色,将蜿蜒的产业路照得清晰可见,晚归的农户背着装满果实的背篓、推着满载筐箱的手推车,沿着明亮的道路稳步前行,欢声笑语在夜色中回荡。
![]()
从“单点亮”到“全域兴”,光影绘就和美乡村
“路灯亮了,村里的治安好了,邻里之间的往来也多了。”猫岩村党支部书记表示,自从安装了路灯,村民夜间出行的安全隐患消除了,村里还依托路灯下的空地建起了“夜间文化广场”,定期开展政策宣讲、文艺演出等活动,乡风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在石堤镇,亮化工程带来的变化远不止于此。为了让路灯“亮得久、管得好”,该镇建立了“镇统筹、村负责、户参与”的长效管护机制,明确每个村(社区)的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路灯日常巡查和维护,同时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的路灯完好率达100%,亮灯率保持在98%以上。
如今,走在石堤镇的乡间小道上,一盏盏路灯如同夜空中的星辰,不仅驱散了黑暗,温暖了群众的心,更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这场以路灯为笔、以光影为墨绘就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武陵山区徐徐展开。
通讯员 彭素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