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英杰
我老家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那里是广袤的大草原,不出产茶叶。但是,在老家喝的茶却深深镌刻在记忆里。
![]()
记得上世纪50年代,我家所在的镇子居民不太多,但街头巷尾有好几处茶馆。只见七八个薄铁壶坐在一盘多孔的煤火灶台上,一天到晚不管客多客少,热水总是那么沸腾着,还时不时地从壶嘴发出尖叫声。屋里有下棋的、闲聊的,有时还有听评书的……
![]()
![]()
![]()
据老人讲,蒙古族先人鉴于游牧生活特点,饮茶有“肉食解腻助消化,劳累解乏愉心情”之功效,加之茶携带方便,故成为饮品之首选。当地虽不产茶,却可“茶马易市”。后来人虽然不再游牧,风俗习惯却没有中断,倒随着人文礼仪而盛行。
![]()
![]()
我第一次喝茶水是1967年。那年8月初,我随县工作队下乡。无论是到乡镇机关,还是在老乡家里,一进屋便有热茶奉上,这是当地人的礼节。尤其那红茶更是当地人尊崇的饮品之尊。在主人热情客气的推介下,我试探性地小抿了一口——好苦!不过没一会儿,却感觉神清气爽,心也敞亮许多,于是再喝再品……仅过去两天,便让我欲罢不能地上瘾了!
![]()
后来,我走南闯北,名茶产地、茶文化之都我都去过。可是我感觉在其他地方喝茶怎么也喝不出老家的味道。仔细想想,大概还是和氛围、情趣有关:在老家,亲人有掏心窝子的话相伴,有老同学围拢热聊,有毡房里欢歌起舞,有茶楼里听书讲史……尤其那些与家族相关的茶风更是难以忘怀!我老娘家里有两个瓷质茶壶,四个竹壳暖水瓶,所装的水从早到晚总是滿的、热的;那二三十个蓝边儿的粗瓷茶碗,总是被老娘擦得干干净净、码得整整齐齐。特别我当兵之后,每次回老家探亲,亲朋好友你来我走,喝茶成了“流水席”。每次饭局结束,也要一直陪伴客人喝茶直到离开。老岳父家更有趣:我每次去,家里必须保障喝酽茶——先煮茶砖,再放茶叶,堪称待客一绝!
![]()
![]()
![]()
草原人离不开茶叶,其中一条原因是它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因为草原地区气候干燥,游牧生活又艰苦。有道是“茶水一上,四季平安”!对这点,我是有切身体会的。那年夏季,我回老家省亲。亲朋好友频频互动,真个是“夜以继日”地忙碌,更加之连顿大鱼大肉,搞得我胃肠不适、便秘难熬,吃了好几种药都不见效。那天,我到老妹家串门。人家是当地养奶牛大户,特色早餐自然有鲜奶红茶,好香好甜。我边喝边赞,一口气连喝三碗。这下坏了,倒也是“好”了——早饭后泡温泉时,竟然“茅塞顿开”!哎呀,这老家茶的功效不服都不行……
![]()
喜欢就点个赞吧!
本条微信由金普新闻编辑制作
文中图片由AI生成
编 辑:车晓丹
美 编:车晓丹
责 编:宋子光
出 品:金普新区融媒体中心
偷得片刻之闲
与您悦读人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