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为了实现对东北的移民侵略,日本“丧心病狂”的多彻底?
所谓的“大陆新娘”策略,战败后却是徒留万名少女,那当年被遗弃在东北的日本女人又都去了哪里?
![]()
简单来说,这些女人便是日本殖民野心下的“温柔工具”,日本对东北的移民侵略始于20世纪30年代,目标是通过“百万户移民计划”将东北彻底变为永久殖民地。
其中,“大陆新娘”政策是这一计划的核心环节。关东军为稳定男性移民情绪,鼓励其扎根东北,从1933年开始系统性输送日本女性前往中国,而这些女性被赋予“民族融合先锋”的使命,通过婚育改变东北人口结构,巩固日本统治。
这些女性多数来自普通家庭,被政府宣传的“地主生活”和“建设东亚共荣圈”的理想所吸引。官方承诺她们在东北可享受富裕生活,实则将她们视为“生育工具”与“文化维稳者”。
![]()
而根据档案记载,移民机构设立“女子拓殖训练所”,对她们进行集中培训,内容涵盖家务技能、殖民思想灌输以及如何应对当地反抗情绪。
到1945年,仅黑龙江地区就有69个集团移民区,数千名日本女性在此成家生育,被称为“大地之子”的下一代被日本政府标榜为殖民成功的象征。
然而,光鲜宣传背后的现实极其残酷。许多女性居住在草棚中,依靠地瓜干果腹,丈夫被征入伍后,她们独自承担农活与育儿重任。
![]()
更悲惨的是,部分女性被编入“慰安妇”制度,成为日军暴力的直接受害者。
日本战败时,其推行的“开拓团”计划彻底破产。“开拓团民”在慌乱撤离时,遗弃了约3000名未满13周岁的儿童,这些孩子便成了日本遗孤。
当时的情况混乱而悲惨。一位东北老人回忆说,大路上到处都是拉着孩子走着逃命的日本女人,她们不敢说话,不敢看人,晚上就睡在路边的树下、草丛、沟渠里。
![]()
更悲惨的是,日本政府对这些遗民的态度异常冷漠。1959年,日本政府公布《关于未归还者的特别措施法》,对居留在中国的未归还者宣告为“战时死亡”,同时抹消其户籍,试图否认他们的存在。
而面对绝境,许多日本女性选择了极端手段。据《满洲开拓史》记载,当时自杀的妇女儿童达数万人之多。一些母亲在自杀前先结束了自己孩子的生命,以避免落入敌手遭受更多痛苦。
不过有没回到故乡的吗,实际也不是。
![]()
实际从1946年起,中美开始联合遣返日侨,葫芦岛港成为主要的遣返出口。但与其说有机会返回家乡,不如说返回日本后的生活同样充满挑战。
战后日本社会资源紧张,这些归国者被视为“累赘”。更令人心痛的是,许多在战争期间失去亲人的女性,需要面对严重的心理创伤。
但也有依旧嫁给中国男性的日本女性,仅吉林省至1946年初就有近2万日本女性与中国男子组成家庭。她们改名换姓,学习中文和农活,成为“王家媳妇”“李家婆姨”。
![]()
虽然这种婚姻掺杂复杂动机,中国男性或因战乱丧妻渴望家庭,或贫困难以彩礼娶亲;而日本女性为生存只能抓住这根稻草。
然而以上两种至少还能苟且地活着,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直接沦为时代的尘埃,有的冻死荒野,有的被中国家庭收养,如中岛幼八被农妇孙振琴所救,三名中国养父接力抚养其成人。
还有少数具备医疗、教育技能者留在中国建设岗位,如桂川君子嫁予解放军干部后定居合肥,彻底融入新社会。
![]()
总之各有各的悲惨,各有各的沉默,而之所以令外界戏谑日本不敢提及这段往事,却是令外界直面日本军国主义的冷酷。
官方用“自愿残留”一词推卸责任,将遗弃行为美化为个人选择;教科书中几乎抹去相关记载,因这些女性存在本身就是对军国主义的控诉。甚至归国遗孤也遭社会排斥,她们在战争中挣扎求生的经历反被视作“污点”。
而那些返回到日本的女子,甚至不敢告知到现在的家庭曾经在中国有过孩子,导致“日本遗孤”成为日本母亲不认可的累赘。
![]()
寻母几十年的“遗孤”郜凤琴从1975年开始申请回国,至今整整50年,仍未能如愿。即使像清野明、若生丰美、池田澄江这样成功回到日本的遗孤,也面临着难以融入社会的困境。由于语言不通和生活习惯存在差异等,遗孤们很难完全融入当地社会。
可以说,日本政府对这段历史的回避,源于其不愿承认殖民侵略的全面失败。
近年来,黑龙江公布的日军档案与上海师范大学的“慰安妇”研究不断揭露出真相,但日本右翼仍试图淡化罪行,甚至将“慰安妇”制度歪曲为“公娼延续”。这种态度直接影响了当代中日关系。
![]()
而这万名日本女性的命运,却是映照出殖民主义的残暴与战后责任的缺失。她们从“工具”到“弃子”的遭遇,警示着任何以侵略为目的的人口政策终将反噬自身。
而日本的长久沉默,非但不能抹杀历史,反而让这段记忆成为拷问良心的永恒诘问。
而在东北的许多村庄,至今还能找到这些日本女性留下的痕迹:操着东北口音的“日本姥姥”、混血后代的黑眼睛黄皮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