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一直以来,安阳师范学院青年教师龚慕凡有一个“推进甲骨文趣味传播”的想法:面对甲骨文因专业性强、理解门槛高而难以触达大众的现状,她希望借助各种贴近日常的形式,让这一古老文字“活”起来。
日前,龚慕凡在腾讯新闻《我有一个想法》生态计划支持下,双方联合打造了《满城尽知甲骨文》《满城尽跳甲骨文》系列内容,并上线互动产品《奇妙的甲骨文》拼字挑战。年轻人的创意,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
《奇妙的甲骨文》拼字挑战。受访者供图
在《满城尽知甲骨文》中,龚慕凡将甲骨文与甲骨卜辞转化为10支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短片,深入浅出地讲述古人如何用文字记录自然、社交、节令乃至“打工”日常,力求让观众了解并对晦涩难懂的甲骨卜辞产生历史兴趣。
例如,在解读四季更替时,龚慕凡解释:古人将太阳、新芽与种子融入一个字中,描绘春日复苏;而“冬”字则象征一年终结,体现时间循环的哲学观。又如,“雨”“雪”“雹”等气象字,源于古人通过灼烧龟甲占卜天气,并据此创造符号记录所见景象。这些造字逻辑,正是中华文明早期认知世界的方式。
![]()
《满城尽跳甲骨文》。受访者供图
如果说《满城尽知甲骨文》是“看懂”甲骨文,那么《满城尽跳甲骨文》则是“体验”甲骨文。龚慕凡说,甲骨文本身充满动态美感——许多字形源自人体姿态或自然动作,若将其转化为肢体语言,或许能让人更直观地感受汉字的生命力。基于这一创想,“甲骨文广播体操”诞生了。
在《满城尽跳甲骨文》视频中,龚慕凡以身体模仿“卯”“走”“人”“舞”等19个甲骨文字的形态。每一个动作都对应一个字的结构与含义:伸展如“人”,旋转似“舞”,迈步若“走”……在跳操的过程中,大众既能通过体育运动,锻炼身体肌肉和关节;又能通过身体律动,去诠释这些古老的文字符号,感受汉字最初的呼吸与脉动。
![]()
《满城尽跳甲骨文》。受访者供图
在甲骨文主题互动游戏《奇妙的甲骨文》中,用户可通过拖拽部件拼出甲骨文字,在游戏中理解其构形逻辑。这一轻量化玩法进一步降低了甲骨文的认知门槛,实现“寓教于乐”的传播效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