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向薛峰 刘斌 记者 余杏)“一想到这些军训服还可以发挥作用,帮助有需要的人,我们打包起来就特别有劲,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得!”近日,湖南科技学院理学院学生王飞鸿正在参与学校已连续开展10年的军训服捐赠活动,他一边把军训服叠得整整齐齐,一边对记者说。
在这场特别的“出征”仪式上,理学院青年志愿服务团的学生忙碌而有序,分拣、折叠、打包……2173套军训服被分批装箱,将从湖南科技学院这个“爱心枢纽”出发,从挥汗如雨的青春训练场,到永州市各县区的公益机构,甚至还将被寄往其他省份,接力爱心之旅。
这场主题为“迷彩新征程,‘衣’旧暖人心”的军训服捐赠活动,如今已是该校的育人品牌活动,但它的诞生却源于“灵光一现”。
时光回溯到2015年,当时,刚入学的新生张紫阳在军训结束后,看着身边闲置的军训服,感到特别可惜。“这么好的衣服,只穿十几天太浪费了。能不能把它们收集起来,送给有需要的人?”这个朴素的想法立刻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
从最初只有几个人在宿舍楼下零星收集,到逐步得到学院、学校的支持;从回收来的衣物杂乱堆积,到建起规范的分拣、清洗、打包流程;从联系受赠方困难重重,到与永州市义工协会等专业公益组织建立稳定合作关系……10年间,这项活动在一届届志愿者的接力下,从一棵稚嫩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当时的创始人张紫阳从参与这项活动开始,到如今成为湖南湘江新区东方红街道金南村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谈起那段经历,他感慨道:“当年组织的捐赠活动,让我第一次体会到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乐趣。现在我身处基层,为乡村振兴出力,那份公益初心从未改变。”
经过10年的发展,这项活动的影响力早已超越校园围墙,甚至跨越了省域界限。2020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向湖南科技学院发来感谢信,赞许学校为该地贫困群众及保洁员捐赠军训服的义举。当地的党员干部还在朋友圈动情地写道:“湖南学子送来的不仅是御寒衣物,更是跨越千里的牵挂与祝福。”
活动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永州市义工协会便是这项活动最亲密的“战友”,多年来,永州市义工协会利用其广泛的社区网络,精准对接需求,确保每一套军训服都能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尤其使众多的环卫工人、农村老人受益。
在永州市零陵区朝阳街道,环卫工人老李正穿着湖南科技学院捐赠的迷彩裤进行清扫。一件件军训服在结束校园里的青春历练后,又在这些勤劳的身躯上,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继续散发着光和热。
永州市义工协会会长王宗清说:“我看着湖南科技学院的这项活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平凡到不平凡,坚持了10年,非常了不起。这项活动也从单纯的物质捐赠,发展成如今融合环保教育、劳动实践与爱心传递的综合性育人平台。”
据统计,10年来共有2.7万余套军训服通过这项活动重获新生,这项活动也成为撬动更广阔公益实践的一个支点,湖南科技学院理学院以此为契机,通过军训服捐赠、科学夏令营等活动,让青年力量在服务社会的火热实践中愈发闪光。
作者:向薛峰 刘斌 余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