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南海桂城,阳光透过杨桃树的枝叶,在夏西简池村的石板路上洒下斑驳光影。张伊婷领着几个放秋假的孩子,拎着刚买的水果,熟门熟路地走进独居老人陈惠芳的小院。
“陈婆婆,我们来看您啦!”清脆的喊声打破了庭院的宁静,80岁的陈婆婆笑盈盈地开了门。扫地、除尘、采摘果子,小院里顿时充满欢声笑语——这样的温暖场景,在张伊婷二十余年的志愿服务生涯中,已成寻常。
![]()
左二为张伊婷
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个家庭的同行,再到上千人的追随,全国最美家庭张伊婷一家用二十多年的善行,将感恩奉献的家风化作志愿服务的点点星火,在佛山乃至大湾区点燃了文明的火焰,成为新时代妇女工作与家风建设的生动写照。
红色基因铸家风,三代传承续善行
“我的父亲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奉献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家风。”张伊婷的话语中,藏着这个家庭的精神密码。年少时,她因家庭变故一度陷入困境,在老师、同学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渡过难关。
这份温暖,让她立下了“把爱传递下去”的誓言。从全职妈妈到全职志愿者,转变的背后,是家人的全力支持,更是红色基因与感恩之心的双重驱动。
2008年汶川地震,张伊婷成为桂城街道第一个捐款、第一个发起募捐倡议的志愿者。在家人鼓励下,她钻进堆积如山的捐赠物资中,从清晨忙到深夜,分拣、包装、登记,一干就是一百多天。
丈夫何明志默默承担起家庭重任,成了她的“后勤部长”,不仅接送她往返服务点,还帮忙搬运物资。张伊婷一家收入并不高,从未给儿子报过培训班,“就算物质上不富裕,精神上我们却很富足。”何明志的话,道出了这个家庭的价值追求。
这份追求,在儿子何宇健身上延续。2岁起跟随父母走街串巷做志愿,8岁成为南海区首个五星级小义工,高中时用每月20元零花钱为独居老人购买生活用品,大学时期转四趟车每周坚持去敬老院——何宇健的成长轨迹,正是家风传承的生动写照。
![]()
张伊婷探望独居老人陈婆婆
张伊婷说,围坐餐桌分享志愿服务故事,是一家人最珍贵的时光。“当孩子眼睛发亮地说帮老人梳了头,当丈夫默默修好社区的破损设施,善良就成了我们呼吸的空气。”她的描述,诠释了家风如何将助人从理念内化为行动自觉,让忠孝仁爱的传统美德,在三代人的接力中生生不息。
星火燎原聚大爱,志愿服务暖人心
作为社区妇联执委,张伊婷深知妇女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家风正则民风淳,一个家庭的善意,能像星火一样燎原。”她用二十多年的坚守印证了这句话,不仅温暖了像梁娴婆婆这样的个体,更带动上千人加入志愿队伍。
北约社区的梁娴婆婆,与张伊婷一家结下了长达13年的“母女情”。从日常陪伴、打扫卫生,到生病时随叫随到的照料,张伊婷一家把老人当作亲人。临终前,梁婆婆紧紧握着张伊婷的手。老人去世后,张伊婷亲自操办后事,用行动践行着大爱无疆的志愿精神。
![]()
在社区妇联支持下,张伊婷牵头成立“南海亲子义工志愿服务队”“南海点行善志愿服务队”。如今作为桂城志愿V站总站站长的她,已培育1000多名志愿者,其中星级义工占比超过80%。团队开展的“掌心宝宝”关爱早产儿、乡村振兴捐资助学、巡河护水等活动,惠及超过20万人次。
曾受助的右腿截肢老婆婆,收到了他们送去的轮椅和家电;卧床40年的老爷爷,在他们的帮助下筹集手术资金,重获坐起的能力;台风夜,他们凌晨一点紧急转移独居老人……
这些看似平凡的善举,如涓涓细流,在岁月的河床上汇聚成温暖的海洋,书写着文明的高度。
![]()
“家风如星火,初燃于茶饭间的言传身教,终成燎原之势。”张伊婷的话,正是这个家庭的真实写照。从抗美援朝老兵的红色基因,到一家三口的躬身实践,再到上千志愿者的携手同行,他们将传统仁爱化为现代公益,让优良家风从门内走向社会。2023年,张伊婷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在佛山,在大湾区,还有无数像张伊婷这样的巾帼力量,以家庭为起点,用家风作纽带,让志愿服务的星火不断蔓延。正如张伊婷所说:“我们会一直保持初心,让赠人玫瑰的芬芳,飘满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这些闪耀的志愿星光,终将汇聚成照亮社会文明的璀璨星河,为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来源:佛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