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5年的初夏,黄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来到皖南黄山进行考察。
当他们走到一处塘尾的沼泽地时,有人忽然看见几丛形态奇特的绿色植物出现了。
它们的叶片像细弱的韭菜,却在根部簇拥着与泥土紧密相连的块状结构,在浑浊的浅水中安静生长。
![]()
于是一位工作人员脱掉鞋袜,卷起裤管直接下水,蹲下身查看这些植物。
水流旁边的植物郁郁葱葱的,他用手拨开这些植物的叶子,然后清晰地看到了这种水生植物的样子。
大家数了一下,这种植物一共只有7丛,数量算是非常少的。
![]()
于是他们小心了取了一些样品,鉴定之后发现这竟然是罕见的中华水韭!
那么中华水韭是什么样的植物呢?
![]()
«——【·前言·】——»
在植物的“家族谱系”中,中华水韭是不折不扣的“活化石”。
它隶属于水韭科水韭属,作为多年生沼泽植物,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泥盆纪,那是一个蕨类植物刚刚开始主导陆地生态的时代。
![]()
经过3.6亿年的地质变迁、气候更迭,无数物种在自然选择中消亡,而中华水韭却延续至今,成为演化时间最长的水生植物之一。
然而,这位跨越亿万年的“老者”,如今却陷入了极度濒危的困境,此次黄山发现的7丛个体,更凸显出它在自然界中的珍稀与脆弱。
![]()
初次见到中华水韭的人,很容易将它与普通的草本植物混淆。
它没有高大的枝干,没有艳丽的花朵,整株植物都在贴近水面的区域生长,最高也不过30厘米左右,仿佛是大自然刻意隐藏的“低调生命”。
中华水韭的核心结构是其根状茎,这是它适应沼泽环境的关键。
![]()
根状茎呈块状,紧密地扎根在沼泽底部的淤泥土中,直径通常在1-2厘米之间,颜色为棕褐色,表面布满了细密的须根。
这些须根不仅能牢牢固定植株,防止被水流冲走,还能在缺氧的淤泥中高效吸收水分和养分。
![]()
因为它的根状茎内部的通气组织异常发达,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空腔,能够将空气中的氧气输送到根部,解决了沼泽环境中根系缺氧的难题。
这种结构与水生植物中的莲藕有相似之处,但中华水韭的根状茎更为紧凑,更能抵御沼泽地的泥泞与侵蚀。
![]()
从根状茎上生长出的叶片,是中华水韭最易识别的特征。
叶片呈线性,质地柔软却富有韧性,颜色为鲜绿色,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的叶脉。
叶片的长度在10-30厘米之间,宽度仅2-3毫米,顶端渐尖,基部则套折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的莲座状丛生结构。
![]()
这种丛生方式能让植株在浅水中保持稳定,同时最大限度地扩大叶片与水面的接触面积,便于进行光合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华水韭的叶片并非中空,而是内部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即使在光照较弱的沼泽环境中,也能高效转化光能。
![]()
与普通韭菜相比,它的叶片更纤细,没有辛辣味,且始终保持着水润的状态,一旦离开水环境,叶片会迅速失水萎蔫,这也印证了它对水生环境的高度依赖。
中华水韭的生存范围极为狭窄,它是典型的湿地指示物种,只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存活。
在生境选择上,中华水韭有着严格的“挑剔”标准。
![]()
它主要生长在海拔100-1500米的浅水池沼、塘尾、山沟淤泥土以及水稻田的边缘地带,这些地方的共同特点是:
水体浅而稳定,既不会因水浅而干涸,也不会因水深而淹没叶片;
水质清澈无污染,呈中性至微酸性,水体中富含氮、磷等矿物质,但不会有过多的化学污染物;
![]()
土壤以富含有机质的淤泥土为主,土层深厚且疏松,透气性适中,既能保持水分,又能让根系获得一定的氧气。
中华水韭最令人称奇的,是它独特的繁殖方式——无花无果,全靠水鸟和水流完成物种延续。
![]()
每年6-7月,孢子囊成熟开裂,释放出大量细小的孢子,这些孢子直径仅几十微米,质地轻盈,表面有一层黏性物质,能够轻易附着在过往水鸟的羽毛、脚蹼上,或者随着水流扩散到周边的湿地中。
当水鸟飞到新的沼泽地停歇时,孢子便会从其身上脱落,落入适宜的环境中;而水流则能将孢子带到更远的地方,扩大其分布范围。
![]()
孢子在水中萌发后,会先形成配子体,配子体需要在有水的环境中才能完成受精作用,形成新的孢子体,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这个过程对环境要求极高——如果水体干涸、水质污染,或者没有水鸟和水流的帮助,孢子就无法完成传播和萌发,种群自然也就无法扩散。
![]()
2025年黄山中华水韭种群的发现,不仅让人们看到了这一濒危物种的生存希望。
目前,针对中华水韭的保护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形成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相结合的综合保护体系,但保护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中华水韭的保护工作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投入。
![]()
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湿地保护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跨越亿万年的“活化石”将不再面临灭绝的威胁。
黄山市林科所发现的7丛中华水韭,就像7颗希望的种子,不仅为中华水韭的生存研究提供了珍贵样本,也为湿地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
让我们以2025年黄山的这一发现为契机,更加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用科学的方法、坚定的决心、持久的行动,守护好这颗“植物界的大熊猫”,让它在地球上继续延续亿万年的生命传奇。
参考:
黄山市人民政府《市林科所区域内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华水韭》2025-8-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