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亲戚,都是为你好。
![]()
01
我从小就不爱走亲戚,小的时候我是个嘴巴不甜的小孩儿,长大后我是个不会来事儿的大人。
小时候过年总是跟着爷爷奶奶去隔壁村走亲戚,骑着自行车,车上放一个篮子,篮子里装一些点心,慢慢悠悠的骑行在乡间小道,去看望的是爷爷奶奶的兄弟姐妹,其实我也就每年过年见这么一次。
到了以后,一屋子人坐在一起寒暄,没话聊的时候就会拉小孩子出来才艺展示。我性格内向且没什么才艺,一般都缩在角落嗑瓜子,或者扯着我奶奶的衣角一直问:“可以回去了吗?”惹来我奶奶一阵阵白眼。
走亲戚,从小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件压力山大的事情。
长大后,我有了选择权,果断选择在他们去走亲戚的时候独自待在家里看电视,不用忍受路上的寒冷,也不用忍受找不到话题的尴尬。
02
前几年,奶奶去世了,我发现我也很久没见过小时候奶奶去维系的这些亲戚了,再见,也是去参加他们的葬礼。
可能是人到中年,突然血脉觉醒,意识到自己是不是也要逢年过节去走一走亲戚。
我试着学习老一辈的样子,带着礼品到我一些平时不怎么联系,但是血脉上又有些关联的亲戚家走一走。
我发现我做不到在谈话中游刃有余,做不到八面玲珑,总是感觉自己在做一件没有意义的形式主义的事情
后来,我还是放弃了。
03
我发现和我一样不爱走亲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也不清楚该把这种现象称为冷漠还是清醒。
不止不爱走亲戚,现在的年轻人对“亲戚”这个词就没有好感。
亲戚,代表着越界。
有很多没有边界感的亲戚喜欢拉着不太熟悉的年轻人问东问西,买房了吗,结婚了吗,工资多少啊,还会以过来人的身份提一些建议,不结婚可不行啊,生一个孩子可不行啊,月光族存不住钱可不行啊。
年轻人的耐心慢慢被这些“热情”的问候消耗光了。
亲戚,代表着被动。
年轻人爱和自己的朋友交流,可以和朋友掏心窝子,他们认为朋友就是自己主动选择的亲戚,我和你做朋友,是因为我们三观一致、气场合得来,可以打开心扉聊一些和别人不好意思聊的事情。
而亲戚是被动塞给自己,需要耗费精力去维持的关系,她们懒得维持。
人是群居动物,需要找同类抱团取暖,以前圈子小,可选择范围只有亲戚,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朋友取代了亲戚。
走亲戚,意味着打乱自己计划。
过年只有七天假,这难能可贵的七天,年轻人更愿意和自己父母待在一起,或者来一场期待了一整年的旅行。
至于在亲戚那里浪费一整天时间,对于假期珍贵的她们,属实有些奢侈了。
04
我虽然现在还是不走亲戚,但是我用自己的方式维持着和亲人的关系。
我会给姥爷换成智能手机并教他使用,会给独自在老家的爷爷装上摄像头,会借钱给装修的堂弟用来周转。
亲情从来不是一场服从性测试,而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理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