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光远看经济)
![]()
老俞在南极没错
员工也没错
是时代叙事变了
俞敏洪在南极给新东方的员工发的一份祝贺新东方32周年的信,没有带来共情,却引发了轩然大波。
其实这份信写的其实非常好,特别有文采。读两句:
此刻,我正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四周是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和无边的宁静。冰川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力量与坚守的意义。
![]()
如果不是AI帮着润色的,那老俞的写作水平确实进步很大。老俞还说:
站在南极,我看到了企鹅在冰雪中努力生存。它们在极端环境中,靠着彼此的体温与坚守,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养育了一批又一批后代。这何尝不像我们新东方人?面对风雨,我们相互扶持;面对未知,我们始终怀揣希望。
但是,确实没有引来共情,却迎来了员工的吐槽,而且直接冲上了热搜:“老板在南极看冰山,我在出租屋看数据”。
![]()
当我看到这两句话的时候,我就知道老俞麻烦了。一封文采飞扬激情四溢的信,却遭遇如此的当头棒喝,确实充满了讽刺意味。但说实话,老俞的这份信相对他过去的一些言论,这份信没有任何大问题。
老俞在南极,确实有很多感慨,32周年,确实想和员工继续风雨同舟,到达新的彼岸。
而且像老俞这样的人,去一下南极又怎么了?他有这个经济实力,100多万的费用对他而言确实不算什么,何况,老俞,其实是去工作的。
老俞创业30多年了,却依然为了新东方的文旅板块如此辛劳,应该令人感动,但员工发牢骚也没错。员工们确实很辛苦在加班,吐槽的员工的话也引发了大家的共鸣。所以员工也没问题,他确实在加班,吐槽一下没问题。
但是,这个强烈的对比引发的互联网的舆情是很可怕的,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不怕没情,就怕共情。
![]()
老俞去南极这件事,如果在10年前,不会有任何人认为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比老俞过分的多的是。
老俞这一次去看,是因为新东方现在全力拓展文旅业务,其实是很辛苦的,你别看他到处游山玩水。
过去很多老板整天登山,登山和公司业务没有任何关系。一年大半年要么在登山,要么在准备登山,还拿着高薪,为什么没有人吐槽。这些老板也经常发一些鸡汤,员工也不反感。可怜的老俞一个月的时间在海上漂泊,还被大家吐槽,这不是老俞的问题,这是时代的叙事完全变了。
过去老板边登山边发心灵鸡汤,员工们为什么不反感,因为员工们觉得只要好好努力,有一天也会和老板一样。
但是很显然,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让员工对这个真正共情确实不现实。
所以我讲,在叙事已经发生变化,上升的通道越来越狭窄的情况下,老俞还在南极激情四溢的发一份把自己感动的热泪盈眶信,大概率就是这个结果。
这也说明,一个企业家真的要根据时代叙事的变化,对自己的管理模式进行一些调整。经济学有一个分支叫叙事经济学,也就是故事经济学。
人类经济的很多事件,其实是叙事推动的。比如过去讲房价上涨,是一种叙事,房子不够,大家拼命往大城市跑,现在房价下跌,也是一个叙事,人口减少,房子太多,没人要了。
故事讲得好,这个事可能就成一件好事,但是如果这个故事讲得不好,这个事从好事变成坏事。
在时代叙事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即使你再有实力,你也不能花一百多万去一趟南极,在茫茫的冰山下向正在加工的员工激动的共祝32周年。
现在中国很多企业面临着一个怎么样把这个故事讲好的问题。
公司32周年发一封内部的信,没有考虑到大家的压力,没有考虑到时代的变化,没有更多的想着如何提高普通员工的待遇,所以员工并不买账啊。
如果这份信,你写在南极如何艰难,九死一生,但是找到了一些公司发展的思路,找到了如何提高员工待遇的方法,起码不会被出租屋的员工硬扛,也不会引发这么大的争议。
老俞没有错,员工没有错,只是时代的叙事确实变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