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活动现场
![]()
领取纪念品
![]()
![]()
入会签到
凤凰山畔,旭日初升;华阳照耀,薪火相传。在广州新华学院建校二十年校庆之际,各级领导、各界嘉宾、海内外校友与全校师生欢聚校园,共襄盛举,同绘未来。11月18日,以“凤凰飞舞,旭日华阳”为主题的校庆系列活动举行,全面展示了学校二十年办学征程中取得的跨越式发展和育人成果。
共襄盛典——广州新华学院建校20周年发展大会暨大湾区教育论坛
![]()
![]()
![]()
![]()
大会暨论坛现场
上午,广州新华学院建校20周年发展大会暨大湾区教育论坛在东莞校区举行。大会现场高朋满座,气氛庄重而热烈。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黄武,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延保,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原监事长刘延宁,全国政协原委员、原广东省高教厅厅长许学强,广东省文化厅原厅长方健宏,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理事会会长赵康,中山大学原副校长、广州新华学院首任校长张纯祥,原中山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许发茂,中山大学原副校长徐远通,中山大学党委原副书记陈玉川,中山大学原副校长喻世友,东莞市政协原主席刘树基,广东省揭阳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时义,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吴炳钿,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叶三方,汕头海关原关长马秋生等上级和地方政府领导;广东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春阳,广东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石明,东莞理工学院原校长杨晓西等兄弟高校代表;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副院长陈炳隆,原总参管理保障部正师职退休干部贺北生,空政文工团原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陈小涛,珠海市大横琴集团董事长陈新华,大闽集团总裁朱世强,中企国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霖,广东鼎悦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创辉,潮州金曼集团董事长张旭强等相关单位代表;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余小莉,韶关市教育局副局长刘文胜,汕尾市教育局副局长张逸琴,阳江市教育局副局长麦德伟,清远市教育局副局长伏开放,潮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郑树旭等各地市教育局代表;广州新华学院董事长刘荣海及夫人陆玩英,校长王庭槐,原党委书记周云,原纪委书记、副校长杨卫华,原副校长李中生、廖振亮、许淑锐、蔡照波等校方代表;英国伦敦政经学院教授Ronald Anderson(罗纳德·安德森),泰国乌隆他尼皇家大学副校长Sawitree Boonmee(李小燕)等国际合作院校嘉宾;中山大学退休教授陈国强、陈振应,以及来自兄弟院校、合作单位、中学的代表,学校全体校领导,首席教授、学科带头人,各院系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和校友代表出席大会,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大会由学校党委书记郝登峰主持。
擘画未来:同心致远 共绘发展新篇
![]()
开幕现场
![]()
![]()
全体奏唱国歌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郝登峰书记代表学校向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向所有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海内外校友和辛勤奉献的全体师生员工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与祝福。
大会现场宣读了来自中山大学、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的贺信。一封封贺信纷至沓来,纸短情长,承载着社会各界对广州新华学院办学成就的充分肯定与对未来发展的深情寄语。
![]()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致辞
![]()
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理事会会长赵康致辞
![]()
学校董事长刘荣海致辞
![]()
学校校长王庭槐致辞
![]()
兄弟院校 广东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春阳致辞
![]()
国际合作交流院校、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Ronald Anderson致辞
![]()
学校党委书记郝登峰主持大会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深情回顾了二十年前参与学校筹建的难忘岁月,由衷赞叹这片昔日蓝图已发展为培育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高地。王建华特别肯定了学校立足大湾区、产教深度融合的先行优势,指出学校获批首批“中国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在空中物流与无人机领域取得突破,并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在广东民办高校中表现突出。他期待学校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并表示促进会将一如既往支持学校发展。
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赵康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果。他指出,学校传承中山大学优良基因,秉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宗旨,实现从单一校区到穗莞两地协同办学的跨越,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的发展历程生动展现了广东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面向未来,赵康提出三点期望:在内涵建设上持续深化,巩固办学根基;在服务湾区上积极作为,推动产教融合;在引领发展上勇担使命,凝练示范经验。他表示,协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广东民办教育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历史性跨越。
刘荣海董事长代表学校董事会,向全体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诚挚感谢和崇高敬意。他指出,二十年前,中山大学与广东东宝集团秉持教育初心,携手创办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开启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征程。学校历经从2005年首批招生、2021年成功转设,到202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跨越式发展,这些成就凝聚着全体新华人"博学、笃行、正心、自强"的奋斗精神。刘荣海强调,学校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指引、社会各界支持和师生共同努力。面向未来,董事会将继续秉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和治校水平,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为在同类院校中领先、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新华力量。他号召全体师生校友携手奋进,共同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学校校长王庭槐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各级领导及各界嘉宾致以热烈欢迎,并对长期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主管部门、创校共建方中山大学与广东东宝集团,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他系统回顾了学校二十年发展历程与成就,特别向倾注心血的老领导老同志、躬耕教坛的全体教职工、奋发向上的学子及心系母校的广大校友致谢。他强调,学校二十年来坚守育人初心,办学理念不断深化,从建校“质量第一”逐步发展为以“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为核心的体系化办学思路。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特色”夯实内涵,打造高水平师资,建设一流课程平台,推动科研创新,深化产教融合,培养近七万名毕业生。面向未来,学校将锚定国家战略,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师资科研,拓展开放办学,开创更加广阔崭新的未来。
兄弟院校代表、广东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春阳向广州新华学院致以热烈祝贺。他高度肯定了学校二十年来从转设到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广东民办高等教育标杆的办学成就。刘春阳特别提到两校近期签署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认为这是双方深化合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他期待两校未来在学科共建、科研协同和人才共育等方面进一步携手,共同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湾区方案,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国际合作院校代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Ronald Anderson教授结合自身在五国多所高校的教学经历,充分肯定了新华学院在学生规模、课程体系及师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安德森教授特别指出,学校在育人模式上展现出注重全人教育、校园共同体建设以及紧密响应社会需求的鲜明特色,同时扎根中国本土语境,形成独特办学风格。他相信,这些特质将为新华学子迎接未来挑战、实现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校友代表 经济与贸易学院2018届吴泽鹏校友发言
![]()
教师代表 药学院曹颖男教授发言
![]()
学生代表 外国语学院2023级陈紫宜同学致辞
廿载桃李芳菲,薪火相传不息。校友代表、2018届经济与贸易学院吴泽鹏讲述了他的“新华故事”,表达了对母校悉心栽培的由衷感激。
教师代表、药学院副院长曹颖男教授分享了与学校相伴十六载的深切体会,娓娓道来执教新华的育人初心与使命担当。
学生代表、外国语学院2023级陈紫宜同学回顾了自己的大学成长之路,抒发了身为新一代新华人的自豪之情与奋进之志。
师生校友代表的发言,交织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生动展现了新华人一脉相承的精神风貌与始终坚守的价值追求。
协同创新:空中物流与无人机应用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
作为二十周年校庆的重要献礼,大会现场举行了“中国产学研空中物流与无人机应用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该实验室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指导下,由广州新华学院联合广东省科学院、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及多家无人机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旨在汇聚各方优势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特聘专家刘延宁,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赵康,学校刘荣海董事长、校长王庭槐,联合实验室主任、学校副校长姚正安共同为实验室揭牌,标志着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迈出了崭新一步。
书香传承——新图书馆正式启用
![]()
![]()
仪式现场
![]()
学校校长王庭槐致辞
![]()
![]()
正式启动仪式时刻
大会后,广州新华学院在东莞校区图书馆正门前广场举行图书馆启用仪式。这一盛事不仅标志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更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现代化的学习资源中心。
领导嘉宾以及学校各院系、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校友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启用仪式由学校党委书记郝登峰主持。
王庭槐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新图书馆的落成是献给建校二十周年的厚礼,标志着办学条件全面提升。馆内近200万册藏书、智能系统与研讨空间共同构建了有温度、有底蕴的育人环境,为“立德树人”提供核心支撑。他特别提到,众多专家与友好单位无偿捐赠毕生珍藏,体现了学术血脉的薪火相传,而延续十五载的“读书节”也将借此平台焕发新活力。王庭槐强调,新图书馆是学校优化育人环境、深化内涵建设的“里程碑”,是践行校训精神的有力传达,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新支点,将为学校服务大湾区发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实支撑。他勉励全体师生永葆对知识的尊重、对创新的渴望,在书香中共同书写崭新篇章。
在热烈的掌声中,余浩、李延保、王建华、刘延宁、许学强、方健宏、赵康、刘荣海、王庭槐、郝登峰、吴炳钿、朱世强、张时义、谢智雄、刘荣宏等领导嘉宾共同登台,随着启动杆缓缓推下,标志着广州新华学院图书馆正式启用。
![]()
![]()
舞狮表演
![]()
校领导、校友一行人参观图书馆
现场响起欢快激昂的锣鼓声,醒狮随着鼓点灵动跳跃,翻腾起舞,寓意着广州新华学院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往直前,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揭牌仪式结束后,领导、嘉宾与师生们一同走进图书馆进行参观。新图书馆设计独具匠心,融合了现代建筑美学与人文关怀。宽敞明亮的阅览室、智能化的借阅系统、丰富多样的藏书资源,展现了科技与书香的交融。
多元活动共庆华诞
大湾区教育论坛
![]()
讲坛现场
![]()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学名誉教授Ronald Anderson演讲
![]()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南翔演讲
![]()
学校校长王庭槐主持
下午,学校在东莞校区图书馆举办大湾区教育论坛。论坛以“叙事与变局”为主题,特邀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学名誉教授Ronald Anderson与深圳大学文学院南翔教授联袂主讲。Ronald Anderson教授围绕“去全球化与金融稳定”,剖析了供应链重构、资本流动管制与“去美元化”等议题,并提出通过政策协调与国际合作增强金融稳定的可行路径。南翔教授则以新作《手上风华——非虚构中的当代工匠谱》为例,展现十六位中青年工匠“守正创新”的群像,提升同学们对生活与时代的理解。论坛由王庭槐校长主持,吸引校内外专家学者及300余名师生参与,在经济学与文学的跨界对话中激荡思想,共庆学术盛典。
校庆沙龙音乐会
![]()
![]()
![]()
音乐会现场
弦音贺校庆,雅韵润新华。《润物无声·声生不息》校庆沙龙音乐会在霖霖书院温情上演。学校董事会董事、副校长刘婉莉与校友、师生代表共聚一堂,在音韵流转中共度了一段美好时光。音乐系师生的倾情演绎,将浓浓情谊与育人理念交融于跳动的音符之中,生动谱写了“润物无声、声生不息”的动人诗篇。
![]()
![]()
![]()
音乐系教师演奏
校友捐赠雕像揭幕仪式
![]()
仪式现场
![]()
学校校长王庭槐主持仪式
一尊雕像,一份隽永情谊。在校庆盛典中,由校友捐建的《冼星海》雕像正式落成揭幕。校长王庭槐在仪式上深情寄语,他表示,值此校庆之际竖立此像,既是对先贤精神的崇高致敬,也是对全体师生的无声激励,期盼大家传承精神薪火、勇担时代使命。
![]()
校长与校友代表为雕像揭幕
![]()
校长王庭槐为校友代表颁发证书
在与会师生校友的共同见证下,王庭槐校长与校友代表携手为雕像揭幕。这座雕塑不仅承载着校友对母校的深切眷念与美好祝福,更成为凝铸母校精神、延续文脉传承的象征。
“校友杯”篮球赛
![]()
![]()
![]()
“校友杯”篮球赛在学校篮球场热血开启。新老校友同场竞技,攻防转换间,尽显默契与风采。这不仅是篮球的竞技,更是情谊的欢聚。场上激战正酣,场下呐喊助威,共同重温热血青春。胜负皆精彩,这份凝聚的校友情谊,成为比赛最动人的篇章。
校庆系列展览
![]()
校友参观校史展
![]()
![]()
![]()
广州校区系列物料
![]()
![]()
![]()
![]()
![]()
![]()
![]()
![]()
![]()
![]()
![]()
东莞校区系列物料
校庆系列展览在图书馆一楼与校园主干道同步亮相。一幅幅珍贵而翔实的图文,引领师生校友共同翻开学校二十年的发展画卷。校友们在此驻足凝望,于光影图文间与青春重逢;在校庆展板前合影留念,让今日的欢愉与旧日时光交汇,将难忘记忆珍藏。
![]()
![]()
校友打卡
听听他们的想法
退休教师周纯表示,非常荣幸能够见证新图书馆的建成与启用,新馆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学习空间与书刊借阅服务,更依托智慧检索系统与专业学科服务构建多层次信息体系,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有力保障。他期望图书馆未来能进一步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在服务学术发展的同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016级管理学院毕业生程敏怡表示,本次建校20周年发展大会现场氛围浓厚,从每一个路口的志愿者引导,到遍布校园的20周年主题装饰,处处都能感受到学校的用心安排。她提到在校友墙打卡留念的环节,坦言那一刻百感交集,往昔的求学岁月仿佛重现眼前。
2013级护理学院毕业生郑迦月出席了当日的校友捐赠雕像揭幕仪式。她表示,能以捐赠洗星海铜像的方式回馈母校,她倍感荣幸与欣慰;这尊铜像也承载着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拳拳感恩与真挚祝福。她祝愿母校薪火相传,英才辈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华章。
2025级财务管理专业章珺瑶同学在聆听校庆音乐会后表示,整场演奏动人心弦,现场萦绕在温暖而柔和的氛围中。她特别提到,压轴节目的四手联弹极具感染力,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令人沉醉不已。值此校庆欢庆之际,她衷心祝愿广州新华学院蒸蒸日上,再谱华章。
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涂海龙同学表示,在观看学校20周年发展大会并聆听领导嘉宾致辞后,他对学校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深切体会到学校的每一步进步都凝聚着新华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坚守。他也深刻领悟到,在中文系求学,不仅要涵养个人的文学情怀,更要以卓越的专业学识回报母校、回馈社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州新华学院将继续坚守育人初心,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品质,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向着同类院校领先、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昂首迈进!
![]()
![]()
![]()
![]()
![]()
![]()
![]()
![]()
![]()
二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合影留念
校记者站供稿
文/曹科颖 陈冬晴 丘诗晨
蔡子媛 赵巧雁 刘雨竹 谭紫晴
何宛桢 曾皖湘 刘虹麟
实习记者:潘梓滢 严雪梅 陈俊翔
杨嘉颖 钟嘉桐 蒋佩洋 黄雅琪
采访/方晓丽 丘诗晨 陈冬晴
实习记者:陈雅露 王少贞 许涵 蔡佳言
图/潘子雅 吴凯莹 肖雨晨
利明蔚 刘政伟 刘绮文 蔡铭莉
杨丹琪 李静雯 李思洋 许嘉文
袁思涵 蔡子媛 伍兆恒 冯展豪
实习记者:陈思如 霍珈敏 韦洛彤 黄雅茹
云熙媛 朱盈霏 黄祥勋 黄思琪 于晴
审校|李波
编辑|何宛桢
责编|李波
审核|陶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