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编者按
地铁,不只是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它是城市跳动的脉络,也是时光的通道。在东城,地铁线路交错纵横,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人文底蕴、前沿的现代科技、更新的城市布局、新型的消费场景,都在这一条条线路中碰撞、交融。从建国门站里的文艺壁画到北新桥站外的美食云集,从南锣鼓巷站内的老北京人物剪影到崇文门站外的商圈业态,穿过人潮涌动的站厅,每一站都是一扇窗,窗外是流动的东城故事。为了深入探寻东城地铁站台内外的魅力,东城融媒联合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开设“站里站外——地铁经纬看东城”专栏,今天推出第七期《搭乘地铁8号线“地下中轴”,邂逅北京六百年的诗意时光→》。
去年,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跨越多个世纪的都城脊梁,迎来了世界级的认可与守护。而在地底深处,北京地铁8号线(以下简称“8号线”)——这条被誉为“北京地下中轴线”的轨道交通,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它的使命。近日,8号线实现全线贯通,进一步串联起中轴线沿线的重要区域,为市民出行与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8号线南起大兴瀛海,北至昌平朱辛庄,纵贯南北,是北京目前唯一一条与地上中轴线几乎重合的地下线路。它像一条隐形的文化纽带,将散落于中轴线上的历史明珠一一串联,从永定门的庄重、前门的繁华,到鼓楼的历久弥新,每一站都是一次时空的对话。这条流动的时光长廊,与东城交错成长,让六百年古都的往昔与今朝,在地下脉搏与地上肌理中交相辉映。
永定门外站
探索启程
聆听中轴历史的回响
行走在永定门外站的换乘通道,抬眼便望见高清LED屏幕上以“敦煌藻井”为灵感的《中轴胜境》。这幅动态数字画卷,将传统美学与现代技术巧妙相融,行走其间,仿佛多了一份穿越时空的诗意。
![]()
从E口出站,穿过地下通道,一眼就能望见永定门公园里那座见证六百余年北京变迁的永定门城楼。经典的重檐歇山顶轮廓在蓝天下格外清晰,灰筒瓦肃穆,绿琉璃溢彩,虽被施工围挡环绕,却难掩其作为北京中轴线起点的磅礴气势。“虽然暂时不能走近,但站在这里,依然能感受到历史向北延伸的壮阔。”一位驻足拍照的游客感叹道。
![]()
向西转入燕墩公园,时光在这里仿佛放慢了脚步。那座下宽上窄的方形墩台,如披甲执锐的将领,镇守京城。在古人的智慧中,这处“五镇之物”中的南方之镇,不仅是一座砖石建筑,更寄托着“皇图永固”的美好愿景。“小时候这里还是一片土堆。”75岁的李大爷坐在长椅上回忆,“如今修葺一新,我们老街坊每天都来。要说感受永定门的历史脉动,这个角度最好不过。”
![]()
![]()
沿着御道一路向北,深秋的色彩在枝头尽情绽放,丹枫似火,银杏如金。古老的印记在脚下延伸,现代的高楼在两侧林立,时空的界限在这一刻温柔交融。终寻得那方刻着“北京中轴”字样的标识,俯身打卡的瞬间,仿佛完成了与这座古城轴线的一次默契对话。
![]()
在这里,每一处景致都在讲述中轴线的故事,从数字艺术的创新表达,到古老建筑的精心守护,从七百年前的军事防御建筑,到如今市民休闲的公园绿地,永定门外区域完美诠释着北京中轴线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前门站
穿越“国门”
乐享六百年烟火人间
乘坐8号线向北不过十分钟,便抵达前门站。车门开启的瞬间,仿佛推开一扇时空之门,站内朱红色装饰窗、浅橘色梁柱,与多幅主题壁画共同营造出浓郁的前门韵味。在一幅名为《中轴锦绣》的巨幅壁画前,几个孩童踮起脚尖,手指轻触琉璃金瓦的殿顶轮廓,稚嫩笑语中,静默的历史长卷被点染得生机盎然。
![]()
出站一抬头,便看到作为老北京“九门之首”的正阳门箭楼巍然屹立,在初冬的晴空下愈显庄严。驻足箭楼脚下,仰观门洞上方的千斤闸厚重如昔,似仍肩负守卫京师的使命;环顾四周,一座座箭窗如鹰眼般凝视远方;正阳门匾额苍劲有力,而东西两侧马道上的石狮雕工精湛,静守百年繁华。
![]()
登上箭楼,《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专题展栩栩呈现眼前,专题展以“遗产描述—价值阐释—保护传承”为脉络,系统梳理这条文化脊梁的前世今生。按照参展路线拾级而上,二层展厅展柜陈列着祭天礼器、金砖、压胜锡盒等珍贵物件,揭示了古代建筑中的智慧与信仰。长达7米的《康熙南巡图之回銮图》(复制品)尤为震撼,生动描绘了康熙皇帝从前门大街至大清门的盛大仪仗,画中正阳门、大清门等中轴建筑清晰可辨,堪称“清代的京城全景图”。
![]()
在箭楼四层,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观景秘诀——从任意一侧数至正中央的第七个箭窗,恰好位于南中轴线的正上方。凭窗远眺,南中轴线的壮阔画卷近在眼前,是拍照留念的绝佳位置。
![]()
在正阳门箭楼上向南俯瞰北京中轴线。
走出正阳门箭楼,方才还沉浸在都城秩序的壮阔叙事中,此刻耳畔已漾开前门大街“铛铛车”清脆的铃音,与游人交织的笑语、店铺里飘出的吆喝,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市井生活图景。
![]()
目光所及,一块块金字招牌在冬日暖阳下熠熠生辉。大北照相馆的门店里暖意融融,复古镜头前定格着一张张含笑的脸庞,胶片光影沉淀着岁月里的珍贵瞬间;信步向前,都一处的烧麦在蒸笼中缓缓腾起白雾,皮薄馅足的鲜香在齿间绽放,传承着百年不变的烟火滋味;吴裕泰的茶香从紫砂茶罐中袅袅飘散,清醇甘洌的气息缠绕鼻尖,氤氲出老北京的清雅韵味。这些百年老字号不仅是商业传奇,更是一座座“流动的民俗博物馆”。
![]()
冰糖葫芦摊位前,糖浆在老师傅手中幻化成蝶,引来孩童阵阵欢呼;银匠铺里,叮当锤击声如古典节拍,为老街伴奏;“又见正阳桥——正阳桥镇水兽文物首展”现场,父子俯身端详,轻声交流中,城市记忆悄然传承……从“国门”威严到市井欢腾,北京中轴线就这样从历史的都城脊梁,化作可触、可感、可品味的流动史诗。
南锣鼓巷站
漫步胡同
遇见中轴线上的新声
跟随8号线继续北行,便来到了南锣鼓巷站,站内青砖墙面与地上的仿古砖石相得益彰,巧妙呼应着周边的胡同风貌。从地铁站E口步入南锣鼓巷主街,游客摩肩接踵,在“淡写”文创店铺内,湖南的王钰琪正在仔细地盖着中轴线纪念章。“这些纪念章不是简单的到访证明,而是我为了北京中轴线第一次独行的见证,我要把整条中轴线‘盖’回家。”
![]()
在南锣鼓巷探寻中轴线文化可算是来对了地方,这里已成为中轴线文化创新表达的活力场域。在南锣有礼店内,以中轴线建筑为灵感的冰箱贴让游客爱不释手;而在“诗书礼记”汉字文礼馆店内,一本本精心设计的文创笔记本,正以现代语言诠释着古都风韵。在这里,各类文创店铺通过巧妙的设计与互动体验,让古老的历史文脉焕发出新的生机。
![]()
更令人惊喜的是,中轴线文化在这里不仅能观赏,还能品尝。位于南锣鼓巷的“巧克玩家”超级巧克力公司内,将天坛祈年殿、故宫角楼等中轴线地标建筑匠心复刻成精美的巧克力艺术品,独特的创意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消费。“这是我们用巧克力讲述的北京故事,特别是去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希望通过巧克力让中轴线文化在舌尖上甜蜜绽放。”高店长介绍,今年暑期,这些由巧克力制作而成的中轴建筑吸引众多学生打卡,近期这些“艺术品”几近售罄,“公司将尽快补货,满足大家视觉和味觉双体验。”
![]()
![]()
在目不暇接中,不觉已随人流从南锣鼓巷北口走出,向西望去,鼓楼巍然,绚烂中更显神秘悠远。
鼓楼大街站
时光叠影
在数字回响中听见晨昏
8号线驶至中轴线北端的鼓楼大街站,车门开启,站内暖黄的圆形灯盏柔和映照着“鼓楼”站名,宛如一种无声的迎接。
![]()
随人流从G口出站,步行约十分钟即可到达鼓楼。如今的鼓楼,早已不是书本中那个刻板的“老古董”。走进一层展厅,“时间的故事”展览正用崭新的方式讲述古老故事。在这里,可以聆听晨钟暮鼓声,也可以在沉浸式光影秀《共鸣》中,感受七百年光阴在墙壁上流动变幻。传统商业街景被生动还原,“卖糖葫芦”“焊洋铁壶”这些源自老北京胡同深处的叫卖声,带着独特的韵调在耳畔回响。一位母亲带着孩子认真聆听那渐行渐远的老北京音韵。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当数VR体验区。戴上眼镜,就能跟随屋脊兽“小龙仔”穿越回元大都,亲睹这条中轴线最初的模样……
![]()
![]()
从充满科技感的鼓楼里出来,拐进旁边的鼓楼东大街,升腾的烟火气扑面而来。姚记炒肝店里坐满了街坊,刘师傅一边吃着炒肝配包子一边说:“这味儿二十年没变过。”路边打卡美食、美景的行人如织,他们用一张张笑脸,温暖着古老又温情的鼓楼。
![]()
穿行于“北京地下中轴线”,8号线在东城的每一站,都开启一扇独特的时空之窗。古老的智慧借数字科技重获新生,巍峨的古建与街市烟火在此交融,昔日的要塞完成跨越时代的温情蜕变……这条地下“文明长廊”,将散落在中轴线上的一颗颗文化明珠精心串联,载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将这座城市六百年的故事,一站一站地,娓娓道与未来。
策划:郭佳 郑娜娜文字:任可馨图片:任可馨 马昕竹 张传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