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狗蛋分蛋
最近一周,铁柱好像被京东金条给缠上了。
先是介绍业务,让铁柱去免息借款一个月,说比白条额度更高,铁柱没操作,京东营销电话,就开始夺命连环call,几乎一天一通。
打开小红书,遇到类似情况的人不少。
![]()
有网友拉出通话记录,发现仅11月的上半月,就接了十几通京东金融的推销电话;有网友一天被打三通,早中晚都没放过,午休好不容易睡着,直接被惊醒;
还有网友不堪其扰,找到京东相关客服投诉,结果没清静两天,轰炸又开始了......
记得早在2014年,京东就上线了信用购服务,开始是白条,主打一个先买后付,方便购物。2016年,又出了金条业务,能借钱了,后续不断升级迭代。
不过那时候,不管是白条还是金条,服务主要依靠网络小贷牌照,以及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开展,京东的角色,更像一个中间商,推销也没那么疯狂。
不像现在,仿佛是在:
催着你去借钱。
去年年底,京东集团以32.5亿元,收购捷信消金65%股权,成功拿下消费金融牌照。
今年10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通过了天津京东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审批,代表着,京东集团正式完成了对捷信消金的掌舵。
换句话说,中介彻底转正,京东有资格自己开展消金业务了。
或许这也能解释,京东为何会在近期,突然加大消费金融业务的营销力度。
狗蛋打趣,京东这波亲身入局,似乎又印证了那句话:
中国互联网大厂的最终归宿,是放贷。
从阿里巴巴的花呗和借呗,到腾讯的微粒贷、百度的度小满,再到美团、字节、小米......今年6月,快手也宣布,逐步开放信用支付产品快手月付,正式试水消费金融领域。
放眼国内,但凡叫得上名字的互联网大厂,都有自己的消费贷业务,搞得现在,一个APP要是没借钱业务,都得怀疑是不是下载到盗版了。
抛开这些不谈,京东在消金领域的猛攻,倒也符合今年以来公司多点开花的动作。
11月初,摩根士丹针对京东写了一篇35页的研报,标题叫:
Winter Is Coming
意思是“凛冬将至”,研报将京东集团的股票评级从 “持有” 下调至 “减持”,核心观点,认为在国补退潮的环境下,京东的业绩,将持续承压。
京东可以说是国补最大受益者之一,一度把京东3C家电板块的收入增速从-5%,拉到了23%以上。
但从今年开始,国补力度出现了明显下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国内3C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速,已经从 2024年4季度的 32% ,降至 2025 年 9 月的 3%。
对京东而言,这绝对不是好事。
事实上,国补退潮,也只是京东忧虑的一个切面,老对手淘天发力,后辈拼多多已经实现超越,加上抖音电商紧追,未来保不齐,还有小红书之类的,也要往电商里扎。
友商们疯狂内卷,京东的行业地位,持续受到挑战。
这种情况下,对于京东而言,折腾不一定有出路,但不折腾一定没有出路。
从外卖、酒旅,到餐饮、咖啡、汽车,还有上面提到的消费金融,不断折腾的核心目标就一个:
寻找新的增长点。
11月13日,京东公布了2025年Q3业绩,今年前9个月,京东新业务累计亏损已达318.4亿元,有网友算了笔账:
刘强东每天醒来,就要亏掉1.16亿元。
不过,换来的是,京东第三季度收入2991亿元,同比增长14.9%,新业务板块营收155.92亿元,同比增加213.7%。
也就是说,通过折腾,京东获得了尝试新业务的机会,相当于用空间换取了时间。
今年,刘强东在公众面前出现的频率明显提升,前阵子刚在乌镇语出惊人,11月17日,又现身“京东品酒会”。
会上,刘强东宣布,京东外卖独立App正式上线。
同时,京东后续还会推出“京东点评”“京东真榜”,从各种角度对所有餐饮、酒店、航司、景点进行排序,并承诺“永不商业化”。
一手牌,既针对美团的大众点评,又给阿里才推出不久的高德扫街榜上了压力,打出两手效果。
京东外卖APP的出现,也让京东不继续搞外卖的言论,不攻自破。
京东能继续在外卖行业当鲶鱼是好事,就是比起当初外卖大战时,近期京东外卖的优惠力度,明显小了。
铁柱说,大额神券没发几张,还一直催他借钱——
太伤人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