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为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提供“标准尺”、为个人职业成长与终身学习画出“路线图”……近日,记者从2025工业互联网产教科融合发展大会上获悉,《工业智能控制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图谱》(以下简称《能力图谱》)正式发布。
《能力图谱》是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指导下,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多家职业院校及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完成的产教融合成果。《能力图谱》以产教融合为基础,以岗位实践为目标,构建系统性、细粒度、具体化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从根本上破解了产教融合中“标准模糊、对接错位”的核心难题。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潘旭海介绍了该图谱的研制背景和相关内容。主办方供图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潘旭海介绍了该图谱的研制背景和相关内容。潘旭海在报告中指出,在制造强国战略引领下,我国制造业正经历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全面跃迁,数字化转型已覆盖众多国民经济大类,催生了智能产线调试、工业大数据分析等大量新兴岗位,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
为系统回应这一产业需求,《能力图谱》创新性地构建了覆盖8大方向、53个能力大类、122个技术模块、总计315个能力单元的系统化框架,由此搭建起体系领先、覆盖广泛、粒度精细,深度契合中国智能制造实战要求的工业智能控制人才能力图谱。
其中,8大方向包括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与系统集成、工业数据分析与优化、工业安全与可靠性保障、工业自动化系统运维、工业装备智能化升级和智能生产与制造执行。
“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方向为例,我们提炼出7大核心能力大类,如编程、系统集成、视觉集成等,随后,我们将其层层分解为能力小类、能力单元和具体的能力点,并精准映射到如焊接、装备等典型工业场景,这种精细化的结构确保了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潘旭海表示,《能力图谱》全文超过19万字,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工业智能控制人才培养的参考框架,还可以作为岗后、岗前培训以及工业智能人才自修自学的参考框架。
“15个智能制造环节、30个数字职业方向、40个典型场景均要求工业智能控制人才,从单一设备操作向‘系统规划-智能运维-持续创新’跃迁。”潘旭海表示,图谱的价值不仅在于建标准,更在于指方向。
记者注意到,《能力图谱》给出了30个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数字职业方向,比如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密码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等。“这份职业索引旨在为企业设岗、学校施教、学生择业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有益参考。”
同时,《能力图谱》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如何升级现有专业课程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也给出了相关建议。比如,智能机器人技术可新增《工业场景强化学习》《高精度视觉伺服》课程,工业机器人技术可新增《数字孪生虚拟调试》《预测性维护》课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穆祥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