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健全各类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初次分配机制,促进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广东省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实训基地,数控机床切削金属零件、工业机器人挥臂运料。“这些设备的系统和数据,全部接入了工业互联网平台。”39岁的郑飞介绍。
在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郑飞是一名资深产品经理。他自主研发了工业数据采集实训系统等多个工业数字实训场景,是公司里有口皆碑的业务能手。
去年10月,经公司所在的广州市海珠区推荐,郑飞参加了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的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S(人工智能视觉技术应用方向)赛项。
“我们推荐区内特色优势产业的技能人才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同时积极落实激励制度。”海珠区就业培训中心主任周绍聪说。
在比赛中,郑飞获得了优胜奖。不久,人社部门便送来了技师等级证书。拿到“技师证”,郑飞又萌生了评职称的想法:“职业技能更看重实际操作和岗位适配能力,专业技术更强调理论知识和资质认证。如果把‘两证’都拿到手,就能更全面地证明自己的水平。”
郑飞上网搜索有关职称评定的具体要求,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上看到了一则好消息——早在2022年4月,广东省就已实施方案,推进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效衔接,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进一步完善贯通评价机制,拓宽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郑飞选择了“人工智能工程”作为参评领域。去年12月,职称评审启动,他把参评材料交给公司,由公司提交给人社部门参评。
“职称评审突出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非常务实。”郑飞说,评审对职称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成绩不做要求,也不将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他曾经完成的具体项目、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等创新型成果,均可作为参评的加分项。
作为从事人工智能专业技术工作8年的高技能人才,郑飞的学历与工作年限均符合走“绿色通道”的要求,可以跳过初级职称阶段,直接申请人工智能专业中级职称证书。
“我过去以为,职称与职业技能等级是各评各的。”郑飞说,“没想到,现在的评价体系会统筹考虑。路子宽了,更好走了!”
今年9月,郑飞的职业生涯再次迎来突破:他以企业职工身份,代表广东省参加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赛项。赛场上,他和搭档出色完成药品装填、加盖拧盖、药瓶检测、包装、入库的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改造,一举摘得铜牌。
国赛拿奖,又将直接利好职称评定。海珠区人才服务管理中心主任范静介绍,根据有关规定,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本专业项目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有关奖项,可以破格申报高级职称。
得知这一消息,郑飞喜出望外。回顾这些年,他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2021年,他主导一家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改造,既获得客户好评,也被公司授予荣誉和奖金;这几年,他深耕工业互联网领域,设计出软硬件一体化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助力了公司业绩的增长,因而在去年晋级一档,收入也相应增加。
“技高者,待遇优厚,我的生活更有奔头!”郑飞感慨道。(本报记者 王云娜)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9日第04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