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常莹
4个月前,岳阳开放大学官宣与岳阳市烧烤协会联合创办岳阳烧烤学院和岳阳烧烤研究院,瞬间引发社会关注。部分网友质疑“大学研究烧烤太‘掉价’”“职业中专学烧烤不如街头拜师”,甚至批评其“浪费资金”;也有支持者认为这是“学术向实用性转型的创新探索”。
![]()
11月17日,岳阳烧烤学院正式开班。目前开班的是岳阳烧烤学院首届“烧烤精英学历提升班”,该班共有26名学员,均为岳阳当地25至35岁的烧烤店老板,以半脱产形式学习,学制两年半,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习期满并考核合格后,学校将颁发经营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
人们关注烧烤学院,焦点往往在于“烤”本身,却忽略了烧烤背后庞大的产业。如果是街头烟雾缭绕的一家小店,当然没有为其开设研究院的必要。但如果从一个庞大的烧烤产业链的视角来看,那就完全不同。拿烧烤学院的开设地岳阳来看,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岳阳烧烤门店超2000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产值超20亿元。
如此庞大的产业,仅凭老师傅多年的烤串手感,难以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一部分经营者可能会面临门店如何管理、品牌如何推广、味道怎么才能始终如一等现实的经营问题,而地方烧烤产业也面临系统性规划滞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缺失等挑战。
这些问题,单靠师傅手把手教徒弟的“传帮带”是难以解决的,恰恰需要通过“学院”来系统解答。职业教育的新专业,始终与市场的风向紧密相连。这种看似接地气的专业设置,其实也是一次市场校准。
把街头美味进行产业化提升,烧烤学院并非没有先例。2013年,江西赣南师范学院成立国内首家脐橙学院;2017年,湖北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成立“小龙虾学院”更是轰动一时,首批学生未毕业就被预订一空;2020年,国内首家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揭牌成立。
一段时间以来,职业教育面临着教学与就业脱节的质疑声音。其实,“小龙虾学院”的成功已提供了启示,其毕业生在出校门前就被企业一抢而空,原因只有一个——市场需要。因此,烧烤学院教的也不是怎么样把一串肉烤得更香,而是提供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包括成本控制、营销与服务、供应链管理,甚至是地方烧烤文化的挖掘等,这也正合理解释了第一批学员会是当地年轻的烧烤店老板们。
![]()
市场上从不缺一个烤得美味的烧烤工匠,缺的是懂供应链、烧烤技术、门店管理乃至产业发展的全才。当用真实的市场经验反哺教学创新,让产业从业者从单打独斗的“烧烤工”到拥有系统知识的“烧烤专业毕业生”,构建起从学习到就业的无缝衔接通道,便可为地方特色产业提供系统性的学术体系支撑和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这既能保证就业,也能及时为产业发展补充人才供给。
从“小龙虾学院”“螺蛳粉学院”再到现在的烧烤学院,站在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这些“美味”且“脑洞大开”的学院设立,让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立足产业,尊重市场。当职业教育可以以更加接地气的姿态服务于地方经济与就业,将地方产业特色融入专业教学,像“烧烤学院”这样“热气腾腾”的范例,将越来越多。
(来源:岳阳日报、央广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