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刷手机时,每秒有3亿亿个太阳中微子正穿透你的身体——这可不是科幻片,而是广东江门地下700米正在上演的真实科学大戏。2025年8月26日,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正式启动运行,这场持续30年的"捉鬼行动"终于进入实战阶段,而领队人正是被称作"中微子猎手"的王贻芳院士。
![]()
时间倒回2003年,王贻芳团队在深圳大亚湾核电站旁挖了个"大坑",开启了我国第一代中微子实验。这个当时被戏称为"核电站旁的神秘大坑"的项目,在2012年突然爆红——团队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直接入选《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学突破,相当于科学界的"奥斯卡提名"。
![]()
"当时国际同行都惊了,说中国这帮人怎么闷声搞出个大新闻?"项目成员老张回忆道,"其实我们憋了九年大招,就像打游戏攒了个终极技能。"如今这个"终极技能2.0版"在江门升级上线,装置规模直接碾压全球同行,相当于把对手的"小轿车"升级成"航空母舰"。
![]()
走进江门实验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个直径35.4米的有机玻璃球,这颗"巨型水晶球"被浸泡在44米深的纯净水池里,活像科幻电影里的能量核心。更夸张的是头顶上那个1000平方米的"宇宙射线盾牌",相当于把两个篮球场铺满探测器,每天能精准捕捉50个中微子——这概率比在北京街头偶遇明星还难。

"这些中微子有多难抓?"王贻芳打了个比方,"就像在北京五环外用手电筒照到上海外滩的一只蚊子。"虽然每立方厘米空间就有300个中微子,但它们以接近光速狂飙,穿透整个地球也才可能被拦下1个。实验装置每天记录的50个信号,相当于在黄河里捞到50颗特定颜色的沙子。



这个总投资20亿元的"地下宫殿",藏着中国科学家的雄心壮志。装置规模是国际同类实验的20-50倍,探测精度达到前所未有的0.37%——这相当于在广州塔顶看清地面一张A4纸上的字。更硬核的是,整个系统能稳定运行30年,堪称科学界的"长寿冠军"。
![]()
"我们不仅要回答中微子质量顺序这个世纪难题,还要探索宇宙起源、反物质消失之谜。"王贻芳透露,实验可能揭示的秘密,或许能改写物理教科书。就像当年大亚湾实验解开中微子振荡之谜,这次江门实验很可能再次震惊世界。
![]()
这个看似高冷的实验,其实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中微子研究可能带来颠覆性技术:比如用中微子通信实现"穿山越海"无延迟通话,或者开发中微子探测器预警火山地震。更浪漫的是,通过捕捉宇宙诞生时的中微子,我们或许能"看到"138亿年前的大爆炸。
![]()
"科学不是实验室里的独角戏,"王贻芳说,"我们正在搭建全球最大的中微子研究平台,欢迎世界同行来'组队打怪'。"目前已有17个国家300多位科学家申请加入,这场科学盛宴即将开启"全球联机模式"。
![]()
![]()
从大亚湾到江门,从"跟跑者"到"领跑者",中国科学家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这场华丽的逆袭。当未来某天,我们通过中微子技术实现星际通信时,别忘了广东江门地下700米那群正在"捉鬼"的科学家——他们正在用最酷的方式,书写属于中国的科学传奇。这场持续30年的"捉迷藏"游戏,或许终将揭开宇宙最深层的秘密,而中国科学家的名字,注定要被刻进人类文明的星辰大海。 #搜索话题11月创作挑战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