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实习生 罗语熙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破伤风诊疗规范落实与预防策略优化”项目启动会在成都召开。
启动会围绕“规范落地、路径优化、能力提升、效果评估”四大方向展开,议程涵盖项目节点解读、工作路径介绍、门诊建设指南及专题讨论等环节。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孙强教授与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周久顺分别致辞。他们表示,破伤风是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疾控机构应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医防协同,共同推进破伤风防控工作的系统化与标准化建设。
会议指出,项目将以构建“培训—考核—反馈”闭环管理机制为核心,推动《破伤风预防临床路径》在全省范围内的制定与实施,强化医务人员对规范的理解与执行能力。同时,项目将依托全省约50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协作网络,开展回顾性与前瞻性数据收集,系统评估规范推广对医疗资源节约、诊疗行为改变及疾病负担控制的实际影响。
据悉,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致命性感染性疾病,其产生的毒素可导致肌肉强直、痉挛,严重时可引发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甚至死亡。尽管我国在儿童免疫规划中已将百白破疫苗纳入常规接种,但在成人群体中,尤其是农村和基层地区,破伤风仍时有发生,暴露出免疫史询问缺失、被动免疫制剂滥用、主动免疫接种率低等防控薄弱环节。
2024年《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破伤风防控进入以“免疫史+伤口风险分级”为核心的精准预防新阶段。为贯彻落实国家规范,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于2025年8月启动全国“破伤风诊疗规范落实与预防策略优化”项目 ,四川省被列为首批重点实施省份之一,由四川省人民医院担任四川省项目牵头单位。
针对公众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急救中心主任孙明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有铁锈刺伤才可能引起破伤风,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实际上,破伤风是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破口侵入人体,在厌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的。铁锈可能含有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但这种细菌其实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包括自然环境中的灰尘、土壤和粪便,甚至是人类的粪便中。”
在他看来,四川省“破伤风诊疗规范落实与预防策略优化”项目实施后,将形成一个规范化的破伤风处置网络体系,老百姓将能够享受到规范化的医疗服务,医院也能达到同质化的医疗水平。此外,该项目还将帮助优化破伤风的预防体系,通过收集基础数据,对四川省破伤风疾病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
启动会举行了项目指导专家组聘任仪式与项目分中心及参与单位授牌仪式,11位破伤风防控专家正式受聘为项目指导组成员,将为项目提供专业指导与技术支持;同时,9家医疗机构被授予“项目分中心”,68家单位作为项目参与单位获得授牌。
项目将于2025年12月起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展开培训、数据收集与路径试点工作,预计在2027年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四川经验”,为全国破伤风防控策略优化提供实证依据与模式参考。
四川省人民医院作为四川省牵头单位,将联合省疾控中心及各参与医疗机构,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制定适合本省实际的临床路径与培训体系,强化急诊、外科、创伤等相关科室的规范处置能力;二是以信息系统升级为干预手段,将破伤风诊疗规范固化到系统流程中,通过强制性的智能提醒与操作引导,实现告知率与处置率的量化提升;三是构建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医护人员认知与行为调研,持续优化实施策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