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港人选择在大湾区长期居住,从“北上消费”升级为“北上生活”“北上养老”,进而催生了信贷、社保、医保等全方位的跨境服务需求,而“北上买社保、医保”也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新热点。
其实,内地人赴香港狂买保险和理财,而香港人则到深圳狂买社保和医保!之所以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我想一方面是政策套利,第二方面就是风险博弈!从经济的角度看,大陆在追逐香港的相对高收益,而香港则在追逐大陆的相对低成本!两边互相看了一眼,似乎懂了,似乎又没懂,颇像游戏里的”换家“,说到底,这里面一定存在市场的价差!
2020 年时,我国出台了香港澳门TW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一开始还波澜不惊,但是2020年后的那几年一过,吃够了医疗资源紧张(免费医疗)、物价飞涨、经济脱实向虚问题的香港居民!开始群体性的思索起了一个问题,要不要退休时,拿着香港的待遇,变卖资产去大陆养老,这样的话,就能过上远超香港的物质生活,日常有个头疼脑热,也不至于排队摇号等通知!于是,就开始抢购深圳社保、医保的现象!
至于大陆奔赴香港买保险之类,主要是有钱人士的选择,大部分老百姓尚未参与,且有些金融合规方面的问题,难以言尽,在此我就不详细说了,今天我们还是主要说下港人的事。
![]()
一、核心驱动:养老保险的 “低成本高回报”,财务性价比显著
从经济角度看,港人选择在广东参保养老保险,本质是对 “长期投入 - 退休收益” 的划算性判断,核心逻辑是低缴费成本、明确回本周期、补充香港养老收入!
(1)投入与收益的 “短期回本” 特性
根据新闻,50 多岁的李生以 “灵活就业” 形式仅缴纳养老保险,月缴 898 元人民币,缴满 20 年后预计每月就能领取 3000 元养老金。从静态财务模型计算:
总投入成本是 898 元 / 月 × 12 个月 × 20 年 = 21.55 万元;退休后月领 3000 元,年领 3.6 万元,6 年(72 个月)可收回全部本金,剩余领取期均为 “净收益”(我不知道新闻的4年怎么算的,有可能算了长者津贴部分,这样的话差不多4年不到)。
而对比香港本地养老保障(强积金 MPF)。虽然在香港 65 岁可一次性领取强积金,但金额受市场波动影响(如股市下跌可能缩水),且无 “终身按月领取” 的稳定收益,而广东养老保险的 “确定性终身现金流”,对追求稳健的港人更具吸引力。
![]()
(2) 缴费弹性适配不同经济需求
而且,对于不同经济条件的港人,广东医保】社保还有不同的档次和套餐可供其选择:
首先是基础需求群体:仅缴养老保险,月成本 898 元,聚焦 “退休兜底收入”,适合预算有限、需补充香港强积金的普通港人。
接着是高阶需求群体:月缴 3000 元(含养老 + 医疗),目标 30 年后月领 1 万元,瞄准 “内地优质养老生活”,适合收入较高、长期定居规划明确的港人。
而两类选择均避开了香港养老的 “高成本陷阱”,毕竟香港私立养老院月费普遍 1-5 万港元,而广东普通护理养老服务仅需 4000-5500 元人民币,养老保险的 “提前储备” 可直接对冲未来养老开支压力,对于通常一旦退休,手上现金流最大的港人而言,倒是不错的选择!
![]()
二、关键诱因:医疗保险的价格洼地
港人赴广东买医保,第二个核心原因就是规避香港医疗 “公立排队久(时间成本高)、私立费用贵(经济成本高) ” 的矛盾,而广东医保以 “低缴费、高报销、快时效”对他们形成了莫大的经济吸引力!
比如日常医疗,广东医保分两类 ,职工医保月缴 460 元(全省通用,账户每月返还 150 元,可刷药 / 门诊)、城乡医保月缴 44 元(定点社区可用),远低于香港商业医保(如香港自愿医保月缴普遍超 1000 港元,且含免赔额、既往症排除)。
并且,实际报销性价比还高,香港人在深圳参保职工医保,定期复查贫血、尿酸高,自费仅为香港的 1/3-1/5,一些国家重点消除的疾病,比如白内障,自费金额对比香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对比香港私立医院经济优势显著。
至于专科 / 手术医疗,那费用更是差达 “数倍至数十倍”!
此外,由于当下香港免费的公立专科门诊排队最长达 205 周左右,CT 检查排期近 40 个月,白内障手术普遍需等 2 年起的现象,香港人看不起私立,等不起公立,来大陆看病,又便宜又快,真的算是充分享受了经济差下的制度红利!
![]()
三、底层推力:香港本地的经济压力,倒逼港人向外寻求替代
港人北上参保,本质是对香港本地资源紧张、成本高企的 “用脚投票”,核心经济压力体现在两方面:
(1)香港养老:高成本 + 低保障
香港劏房(棺材房,面积很小)月租都普遍超 4000 港元,而深圳郊区一房一厅仅 2000 元人民币,中山、惠州更低,居住成本差达 3-5 倍!
而香港公立养老院床位排队 2-6 年,私立月费 1-5 万港元,而广东同档次养老机构月费 6000 元人民币,高端社区也仅 1.5 万元,成本差达 2-8 倍!
因此,香港退休老人可以拿着香港的长者津贴(约 4000 港元 / 月),加上广东养老保险的 “3000-10000 元”退休金,就可显著提升养老消费能力,形成 “香港津贴 + 内地养老金” 的双重收入结构,说真的,我都羡慕,公务员都没这个富力好
(2)香港医疗:时间成本货币化的免费
香港公立医疗的 “免费” 本质是 “用时间换成本”,但对港人而言,排队等待的隐性时间成本(如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无法工作的收入损失)远超显性费用:
比如,日常急诊排队 4-5 小时,“时间成本” 很可能转化为健康风险,而专科排期 2-3 年(如白内障),可能导致 “小病拖成大病”,后续治疗成本更高!而内地通吃常 “当天挂号、当日就医” 的时效,本质是 “用低医保缴费规避高后续成本”,并且在DRG/DIP改革后,内地用药和诊疗费用大幅下降!。
![]()
所以,港人赴广东买社保医保,本质是“成本 - 收益” 驱动的经济理性选择,是用 “每月数百至数千元” 的短期缴费(在香港我吃碗阳春面差不多都要30元,千元真不贵),规避香港医疗的 “高时间成本”或“高经济成本”问题,同时锁定 “4 年回本” 的养老保险收益,形成 “香港保障 + 内地保障” 的双重套利,这种模式,估计全球也只有我们这里有,实际上还是惠港政策的一贯体现,因此,当下不少人移民香港后,在大陆工作,不仅个人所得税很低,未来的保障也会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