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烟台黄渤海新区: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打造精致舒美滨海新城

0
分享至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9日讯 11月19日上午,烟台黄渤海新区召开“回望‘十四五’·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系统回顾了“十四五”期间新区在规划引领、基础建设与生态治理等方面的扎实工作与显著成效。五年来,一批关键基础设施与生态工程落地见效,城市功能与品质实现系统提升,逐步构建起“蓝绿交织、产城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宜居宜业已成为烟台黄渤海新区的鲜明底色。


精绘发展蓝图,擦亮宜居宜业底色

“城市规划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生态保护为底线,引领区域产业升级、城市功能完善与人居品质提升。”发布会上,黄渤海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健介绍,“十四五”期间,新区构建了“1+6+3”的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编制临空经济区、城市综合交通提升等20项专项规划,为城市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落地离不开高效审批。五年来,累计审批建设项目800余个,各类方案2000余项,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近千份,全力保障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推动城市发展按下“快进键”。

规划的温度,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在服务民生方面,黄渤海新区推行“交房即发证”“异地通办”等便民举措,同时,深入抓好不动产登记领域群众可感可及民生实事,积极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在海洋资源管理方面同样创新不断,三维立体海域使用权分层设权登记获评山东省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用海一件事”模式更获自然资源部全国推广。

“这五年,是黄渤海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筑牢城市规划根基的关键五年。”张健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立足山海城湾融合的资源禀赋,发扬工匠精神,全力打造“精致舒美滨海新城”,不断增添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品位。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行走在黄渤海新区,一幅“路畅景美、城绿相融”的生动图景正徐徐展开。“十四五”期间,新区立足拉开城市框架、保障项目配套、提升颜值气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启动建设项目160余个。

道路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先行军。五年来,新区累计新建改建道路230公里,敷设道路管线400余公里,路网密度与通行效率双提升。在主干路网方面,上海大街与S304改建完工,与黄河路实现互联互通,海滨路八角段建成通车、潮水段基本完成,新增两条东西向交通大动脉,有效串联起片区发展格局。向东看,道路梯次更新,黄山路、天山路等多条老旧道路焕新升级,出行安全性与舒适度大幅提高;改变以往传统绿化带做法,在景观带内设置慢行系统和街边游园,优选城市家具,融入文化艺术特性和网红思维,形成新区独有的城市气质。向西看,路网全面成型,随着上海大街、柳林河西路、贵阳大街等一批道路工程相继完工,为古现、八角等片区发展注入新动能。玉兰路、法桐大街、金柳路等先后建成通车,拉开了潮水市政主干路网框架。同时,完成万华研发中心、光电产业园等180余项工业及非工业项目电力、雨污水市政配套,敷设各类管线约400公里,市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在陆铁连接方面,随着烟台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成投用,以及与潍烟高铁相交的大季家路、季柳路、乌鲁木齐路、石楠路等道路超前建成,新区“陆铁连接”的现代交通格局已初具雏形。

道路延伸之处,绿色如影随形。如今,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成为新区市民的日常体验。“十四五”期间,新区持续发力公园广场与道路绿化建设,累计建成天地广场、会展广场、黄金河改造提升、黄金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4个公园广场及60余条道路两侧绿化带,新增绿地面积6600余亩。同步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打造黄金河、化工园区等重点示范片区,海绵城市建成达标比例增至60%,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与生态环境品质明显提升,形成“蓝绿交织、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态格局。

基础设施建设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发布会上,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海明介绍,2026年是“十五五”规划的开篇之年,将按照“保安全、保配套、保民生”的基本原则,围绕产业项目配套、龙烟铁路建设以及民生需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拟实施项目90余个。

守护绿水青山,绘就美丽生态画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十四五”时期,黄渤海新区统筹推进污染防治、绿色发展和改革创新,让蓝天常驻、绿水长流、净土永驻,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持续改善。

蓝天保卫战成果丰硕。黄渤海新区聚焦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积极争取资金,指导督促40余家重点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和超低排放改造。成效体现在数据上,全区PM2.5浓度从2020年的28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23微克/立方米,连续五年保持全市最优,实现了“天更蓝、云更白”的民生期盼。

碧水清波焕发新颜。在农村,创新推行“国企代建+智慧监管”治污模式,65个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并建成全市首个农村污水智慧管理平台,确保重点河流水质、地下水质量全面达标。在海岸,340个入河入海排污口实现规范化管理,总结提炼的“入海排污口分级分类管理新模式”入选国务院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八角湾更荣获“全国美丽海湾”称号,成为展示全区海洋生态文明的靓丽名片。

净土安居保障有力。黄渤海新区严格管控土壤污染风险,累计完成86个再开发利用地块的土壤污染调查,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动态更新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名单,实现“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土壤安全目标。同时,全省首家“无废集团”建成落地,“无废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黄渤海新区更致力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通过优化审批、压缩时限,为优质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推动132家重点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环境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非现场执法占比提升至40%,对轻微违法依法豁免。依托自贸区优势,持续谋划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累计获批省级以上试点10个,形成改革创新案例20余项,并成立全区生态环保产业协会,推动环保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构建起“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面向‘十五五’,我们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区贡献力量!”黄渤海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冷守强说道。

闪电新闻记者 董洛颖 烟台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闪电新闻 incentive-icons
闪电新闻
山东广播电视台资讯首发平台
275098文章数 23687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