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缕霞光掠过古汴河的水面,皖北大地渐渐沉入暮色。而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北部新区,一场关于光明与活力的盛宴才刚刚拉开序幕。泗州大道两侧的高楼建筑群,华灯次第绽放,勾勒出舒展大气的城市天际线;清水湾公园的亭台水榭间,暖黄的灯光与波光粼粼的河面交相辉映,倒映出隋唐风韵的剪影;绿城深蓝中心的商业街区里,霓虹闪烁人声鼎沸,烟火气与现代感在此完美交融。这不是偶然的夜景呈现,而是一座以 “宜居城、生态城、文化城” 为目标的新城,在夜色中交出的精彩答卷。
![]()
作为泗县 “双 60” 现代化中等城市定位的核心承载区,北部新区从一片农田洼地起步,历经数年规划建设,如今已成为集商贸流通、文化传承、生态休闲、品质居住于一体的城市新中心。这里的每一盏灯光背后,都藏着城市发展的智慧与民生幸福的密码;每一处夜色景观之下,都涌动着皖北大地追赶跨越的强劲脉搏。今夜,我们循着灯光的指引,探寻这座新城崛起的秘密,感受它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中,书写县域高质量发展的 “泗县样本”。
![]()
灯火织就宜居网:让生活既有温度又有质感
“以前晚上出门,除了路灯没别的光亮,现在逛公园、逛商场、接送孩子都方便,这才是城里人的生活!” 家住北部新区彭铺社区的王大爷,晚饭后带着孙子在中央公园散步,看着不远处音乐喷泉变幻的光影,脸上满是欣慰。这位土生土长的泗县人,亲眼见证了北部新区从 “一片空白” 到 “应有尽有” 的蜕变。
![]()
宜居,是北部新区最鲜明的底色。翻开新区的规划蓝图,59.54% 的用地规划为城镇住宅用地,13.31% 为教育用地,14.68% 为公园绿地,完善的用地布局让 “居有所安、学有所教、闲有所乐” 成为现实。“十三五” 以来,新区累计建设安置小区 38 个,交付安置房近 4 万套,规模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数万名群众从老旧城区、乡村聚落迁入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新家园。这些住宅小区并非简单的住房堆砌,而是遵循 “蓝绿交织、水城交融” 的理念,采用五重立体造园手法,将草坪、花卉、灌木、乔木错落搭配,实现 “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的景观效果,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
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是宜居城市的核心支撑。北部新区内,彭雪枫小学及分校、泗县一中、泗县三中与 15 个班规模的配套幼儿园形成完整教育链条,“出了家门便入校门” 的便利,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医疗保障同样给力,紧邻新区的泗县人民医院新院、泗县妇幼保健院,以完善的诊疗设施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夜晚时分,学校的路灯依旧明亮,为晚自习归家的学子照亮前路;医院的急诊通道灯火通明,守护着城市的平安夜色,这些灯光交织成网,让宜居新城更有温度。
![]()
商贸配套的日益完善,让新区的夜晚充满烟火气与现代感。总建筑面积约 70 万方的绿城深蓝中心综合体,作为泗县目前规模最大的商业项目,汇聚了高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特色步行街、美食广场、激光巨幕影院等多元业态。每当夜幕降临,这里便成为人流聚集地:年轻情侣牵手走进影院,家庭主妇在超市选购生鲜,朋友们在美食街大快朵颐,老人们在广场上伴着音乐起舞。120 米高的地标性建筑在灯光映衬下格外醒目,成为泗县夜晚最亮眼的城市名片。而正在规划建设的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园片区,将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网络,让居民的生活品质再上台阶。
![]()
交通路网是宜居新城的 “血脉”。北部新区坐拥泗州大道、104 国道等主干道,距离宿淮铁路泗县站仅 15 分钟车程,1 小时可达宿州东高铁站,便捷的交通让新区与外界紧密相连。片区内,主次干道纵横交错,支路网络四通八达,双回路供电、天然气管道、雨污分流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夜晚的道路上,车灯汇成流动的光河,路灯与沿街商铺的灯光交相辉映,既保障了通行安全,也勾勒出新城便捷高效的生活图景。
![]()
绿意点亮生态城:让夜色浸润自然与诗意
“晚上来清水湾公园散步,既能吹吹风赏赏景,又能感受文化气息,比在家看电视舒服多了!” 市民李女士带着父母在公园的木栈道上漫步,远处的水秀表演正在上演,灯光、水声、音乐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清水湾公园,这座占地 600 亩的综合性生态公园,是北部新区 “生态城” 建设的核心载体,也是市民夜间休闲的首选之地。
![]()
依托古汴河、石梁河的自然水系,清水湾公园以隋唐建筑风格为基调,打造出 “人文、亲水、休闲、生态” 的公共空间。公园内,10 万平方米的水域碧波荡漾,与石梁河、环城河、古汴河相通,形成活水循环系统,常年保持水质清澈。夜晚的湖面之上,灯光倒映形成粼粼波光,亭台水榭的轮廓在灯光中若隐若现,恍如穿越千年的隋唐盛景。沿着 22 万平方米的观赏园区漫步,高乔、中灌、低草的立体栽植模式让景观层次丰富,常青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搭配,即便在夜色中也能感受到绿意盎然。
![]()
生态保护与休闲娱乐的完美融合,是清水湾公园的一大特色。公园内设置了水上乐园、垂钓中心、茶室、生态餐厅等娱乐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需求。雪枫亭旁的广场上,市民们自发组织的广场舞队伍随着音乐起舞;好人长廊下,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天品茶;儿童娱乐区内,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这些鲜活的场景,让生态公园不再是单纯的绿化空间,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 “城市客厅”。值得一提的是,公园内的彭雪枫将军石膏像在灯光映照下庄严肃穆,浮雕墙再现了革命先烈的战斗场景,让生态休闲与红色教育实现了有机统一。
![]()
北部新区的生态建设,远不止一座清水湾公园。片区内规划建设的 7.28 公顷公园绿地,与生态长廊、社区绿地相互呼应,形成覆盖全域的生态绿化网络。新区严格执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污水经收集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 B 类标准排放,有效保护了区域水环境;垃圾转运站采用密封式作业,新增的垃圾箱和公共厕所让城市环境更加整洁。夜晚的新区,没有工业污染的烟尘,只有清新的空气和草木的芬芳,市民们在绿色掩映的步道上跑步、骑行、休闲,感受着生态新城带来的健康生活方式。
![]()
即将开工建设的泗县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中心项目,更是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这个总投资约 10.84 亿元的大项目,不仅承担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功能,更注重生态环保设计。项目规划建设中,将采用智能化温控系统,减少能源消耗;配套的绿化工程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项目建成后,年处理 50 万吨农产品的能力将有效降低产后损耗,让更多新鲜蔬果通过冷链物流直达市民餐桌,既保障了食品安全,也让生态理念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
文脉照亮文化城:让夜色承载历史与传承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泗州戏表演,还有运河文化展览,这夜晚过得太有意义了!” 在泗州运河文化艺术展示中心,刚看完非遗表演的市民张女士感慨道。夜晚的展示中心灯火通明,成为北部新区传承文化文脉的重要窗口。这座汉唐风格的仿古建筑,总面积达 2230 平方米,集中展示了运河出土文物、泗州民俗风情、泗滨浮磬奇石、泗州书画碑帖等丰富内容,让千年运河文明在夜色中焕发新生。
![]()
泗县,古称泗州,是隋唐大运河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北部新区的 “文化城” 建设提供了丰富滋养。北部新区的文化建设,始终坚持 “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 的原则,让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清水湾公园内的泗州运河文化展示中心,通过动态沙盘、出土文物、民俗风物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了运河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价值,成为支持运河申遗、传承运河文明的重要载体。夜晚的展示中心,灯光柔和而庄重,参观者在静谧的氛围中感受着古泗州的丰厚底蕴。
![]()
红色文化的传承,为新区的夜色增添了精神底色。清水湾公园内的雪枫亭,以 “雪落淮北千村素,枫飘皖东万树红” 的楹联寄托着泗县人民对革命先烈的哀思。4.8 米高的彭雪枫将军石膏像巍然伫立,在灯光映照下更显庄严。雕塑馆内,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全面展示了彭雪枫将军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感染着每一位参观者。夜晚的雪枫亭,常有市民自发前来缅怀先烈,红色文化的传承在夜色中无声进行,成为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民俗文化的活化让新区的夜晚更加丰富多彩。泗州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文化部门定期在公园广场、社区活动中心组织泗州戏表演,演员们地道的唱腔、精湛的演技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观看。夜晚的广场上,锣鼓声、唱腔声、掌声此起彼伏,传统戏曲与现代城市夜景相映成趣,让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好人长廊内,历届泗州好人的先进事迹在灯光下清晰可见,成为弘扬正能量、培育文明新风的重要阵地,让道德之光照亮城市夜空。
![]()
现代文化设施的完善,让新区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元。绿城深蓝中心内的激光巨幕影院、生活美学馆,为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文化娱乐选择;社区内的文化活动中心,配备了图书阅览室、书画室、棋牌室等设施,成为居民日常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夜晚的新区,既有传统文化的浸润,也有现代文化的滋养,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市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让 “文化城” 的内涵更加丰富。
![]()
灯火向未来:新城崛起背后的发展密码
泗县北部新区的夜色璀璨,绝非偶然,而是政策支持、规划引领、产业驱动、民生为本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座新城的崛起,不仅改变了泗县的城市面貌,更书写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其背后的发展密码值得深思。
![]()
科学规划是新城崛起的前提。北部新区的建设始终坚持 “一张蓝图绘到底”,严格按照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推进开发建设。片区规划充分考虑居住、教育、医疗、商贸、生态、文化等多元需求,合理布局各类用地,确保城市功能完善、空间布局优化。成片开发方案明确了建设项目、开发时序和年度实施计划,让新城建设有序推进,避免了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这种科学严谨的规划理念,为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产业驱动是新城崛起的核心动力。北部新区始终坚持 “产城融合” 发展理念,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以城市建设支撑产业升级。即将开工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中心项目,总投资约 10.84 亿元,建成后将成为覆盖全县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核心枢纽,年交易额预计超 20 亿元,带动就业岗位 1100 余个,推动山芋、金丝绞瓜、食用菌等泗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新增年产值 10 亿元以上。项目通过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的模式,将与 200 个以上农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帮助农户增收 20% 以上,实现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此外,新区内的工业园已形成机械电子、轻纺服装、新型建材等产业集聚,为新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产业支撑。
![]()
政策支持是新城崛起的重要保障。泗县将北部新区建设纳入 “十四五” 规划纲要,作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在政策引导下,新区先后引进了绿城深蓝中心等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完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政府通过统筹资金筹措、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等措施,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新区的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福祉放在首位,通过完善教育、医疗、养老、休闲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
区位优势的充分发挥,为新城崛起注入了强劲活力。北部新区毗邻泗州大道、宿淮铁路泗县站,距宿州东高铁站约 1 小时车程,104 国道、303 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显著。这种便捷的交通条件,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更有利于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资源辐射,为新区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园片区的规划建设,正是依托这一区位优势,旨在打造连接长三角市场的农产品物流枢纽,让泗县的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
从一片沉寂的土地到灯火璀璨的新城,泗县北部新区的蜕变,是皖北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这里的每一盏灯光,都见证着城市的成长;每一处夜景,都彰显着发展的活力。宜居、生态、文化三大功能的有机融合,让这座新城既有现代化城市的便捷高效,又有生态家园的清新宜居,更有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
夜色渐深,泗县北部新区的灯光依旧明亮。清水湾公园的水秀表演落下帷幕,商业街区的人流渐渐散去,但新城的活力并未停歇 —— 冷链物流项目的规划蓝图正在细化,新的住宅小区正在拔地而起,文化活动的筹备工作正在进行。这座崛起于皖北大地的新城,正以璀璨的灯火为指引,以坚实的脚步向未来迈进。
![]()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泗县北部新区必将继续坚守 “宜居城、生态城、文化城” 的建设目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丰富城市内涵,让更多人在这里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而那片璀璨的夜色,终将成为皖北大地最耀眼的光芒,照亮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前行之路,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城市崛起的精彩答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