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阳路567号,位于杨浦区的江浦路街道。沿着长长的弄堂走进去,一片二层的老房子映入眼帘。虽然不久前进行过外墙粉刷,墙壁显得整洁簇新,但从它的外形和外墙上横七竖八的管道以及陈旧的水泥台阶便可看出,这是一处已经上了年头的房子。居民区书记周莉华介绍说,这里是建造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工业用房,后来,车间和办公房都被改建为宿舍,分配给工厂职工,最小的房间只有五六平方米,最大的也只有20余平方米,而且,39户人家共用一个公共厕所。幸好,就在不久前,杨浦区江浦路街道给每户人家都安装了一个抽水马桶,总算解决了困扰居民们几十年的“方便”难题。
![]()
沿着狭窄的水泥楼梯走上二楼,转角处有一棵挂满果实的橘子树。住在这里已经15年的居民王桂清对记者说,很多居民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在弄堂里种了不少果树。相较于春华秋实的浪漫,这里的生活条件可就远远不及了。
王老伯和老伴住着一间20来平方米的房间,因为房屋是从车间改建的,所以,室内没有厨卫设施,在门外的走廊对面,每户人家有一个狭小的厨房,有些人家在里面安装了浴缸或者淋浴花洒。但是,即使有淋浴设施,洗澡往往也是一件愁事。王老伯说:“水管时间长了,里面都生锈了,水流变得很小,到了家家户户的水龙头里,自来水就变得像一根细线一样。用水高峰的时候,小得简直像眼泪水!”自来水变成了“不”来水,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有时候洗澡洗到一半没水了,只能穿好衣服出来;有时候洗衣服洗到一半没水了,只能关掉洗衣机,等水来了再洗,所以,我们用的都是半自动的双缸洗衣机。”
没有卫生间,上厕所更是烦恼。楼梯下的男厕有两个坑位,女厕只有一个坑位,这么多户居民轮流使用,着急的时候排队是肯定的,要是碰上腹泻等紧急情况,只能在家里用痰盂解决。这么多年使用下来,公厕的卫生状况很差。夏天上厕所不仅异味难闻,还要被蚊虫咬;到了冬天又冷得很,雨雪天上下楼梯倒痰盂也不方便,对老年人更是不安全,大家早就盼着改善居住条件。
![]()
今年八九月份的时候,江浦路街道对老房子进行了因地制宜的改造:条件合适的,在屋子里安装了坐便器;房间实在太小装不了的,则在走廊对面的厨房里划了一小块区域安装。有的人家原本厨房里有一个浴缸或者淋浴龙头,就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改造,不仅安装坐便器不用居民掏钱,连修补瓷砖等费用也都由街道出。同时,还对上下水管都进行了改造,“眼泪水”变成了一拧开龙头就真正能哗哗流淌的“自来水”,洗澡洗衣再也不是难事。这番改造结束后,大家都觉得:“如今的日子,‘方便’是真正方便了!”
原标题:《老房有喜 | 杨浦区长阳路567号:滴滴“眼泪水”变成哗哗“自来水”》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孙云 李永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