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华宝财富魔方)
监管和行业动态:1、近期,多家理财公司迎来董事长、总裁级别的高管集中调整,招银理财、信银理财、交银理财、北银理财等机构相继出现人事变动,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同业创新动态:1、近日,建信理财成功落地一笔非标准化股权投资业务,以“定制化理财产品+非标准化股权投资”的方式,引导市场资金支持科技型企业。该产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依托严谨的资产筛选与市场化、法治化的交易结构设计,探索理财资金参与股权投资的新路径。2、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交银理财首次参与该国家级开放合作平台,并正式发布全面升级的“十大品类”理财产品体系,并重点推介“活钱+”、“养老理财”和“多元精选”三类创新产品与综合服务方案。
收益率表现:上周(2025.11.10-2025.11.16,下同)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录得1.29%,环比持平;同期货币型基金近7日年化收益率报1.17%,环比上升1BP。现金管理类产品与货币基金的收益差为0.11%,环比下降2BP。上周各期限纯固收产品收益普遍下降,各期限固收+产品收益多数上升。上周多重因素交织下,债市呈现窄幅震荡格局: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积极呵护流动性,但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一步弱化了市场降息预期;金融与经济数据虽偏弱,但债市反应趋于钝化,叠加权益市场在4000点附近震荡,持续扰动债市情绪。全周来看,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与前周持平于1.81%。四季度债市面临的基本面与政策面环境整体仍偏有利,但制约因素同样显著:一方面,债市对基本面因素敏感度持续偏低,利多消化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市场风险偏好未现回落,“股债跷跷板”效应仍构成干扰;此外,公募销售新规正式稿尚未落地,相关不确定性仍存。综合来看,债市情绪或将继续受到抑制,整体仍将维持震荡格局。
破净率跟踪: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0.56%,环比下降0.17个百分点,信用利差环比同步收敛0.51BP,目前仍位于2024年9月以来的历史低位附近,性价比有限。后续密切关注信用利差走势,若持续走扩,或将令破净率再次承压上行。
风险提示:本报告部分数据基于数据供应商,可能为市场不完全统计数据,旨在反映市场趋势而非准确数量,所载任何意见及推测仅反映于本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及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推介。
01
要闻梳理与简评
监管和行业动态
1.1 理财公司密集“换帅”引发业内关注
近期,多家理财公司迎来董事长、总裁级别的高管集中调整,招银理财、信银理财、交银理财、北银理财等机构相继出现人事变动,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当前,理财行业整体面临双重结构性挑战:一方面,低利率环境下传统固收资产收益持续承压,“资产荒”推动机构加速向权益、衍生品、另类投资等多元资产拓展,对投研能力与产品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伴随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监管持续强化净值化管理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并引导资金投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五篇大文章”领域,对机构的母行协同与合规风控能力形成更深层次的考验。前者考验“进攻”能力,即能否实现收益提升;后者考验“防守”能力,即能否做好风险控制、合规管理与战略协同。
在此背景下,本轮高管变动呈现出一定的方向共性。部分公司着力引入具备公募、保险、证券等跨领域背景的“跨界型”掌舵人,意图融合“银行系根基”与“市场化基因”,以增强投资能力与市场化运营水平。
总体而言,具备跨界视野与融合能力的高管,更有望带领理财公司在复杂环境中平衡风险与收益,在守住合规底线的基础上,通过多元资产配置提升整体收益确定性,推动行业在低利率与强监管的双重约束下实现稳健发展。
同业创新动态
1.1 建信理财探索另类业务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新路径
据11月18日建信理财公众号,建信理财成功落地一笔非标准化股权投资业务,以“定制化理财产品+非标准化股权投资”的方式,引导市场资金支持科技型企业。该产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依托严谨的资产筛选与市场化、法治化的交易结构设计,探索理财资金参与股权投资的新路径。
本笔业务的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两大关键转变:一是投资模式上,可能预示着从过往依赖外部私募基金等中间机构的间接参与,转向以理财公司为主导的深度介入,其“严谨的资产筛选与市场化、法治化的交易结构设计”的表述,或暗示了其在主动管理能力构建与风险控制方面的积极尝试;二是资金端运作上,实现了从以往或主要面向大众的集合运作模式,向“专户定制”的机构服务模式的转变,有效契合股权投资的高风险、长周期特性与机构投资者的专业承受能力。
此举是建信理财响应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号召、引导资金进入权益市场的一次具体实践,也显示出其深耕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丰富另类投资业务生态的战略意图,为理财行业在合规前提下,如何系统性地参与长期限、高风险资产投资提供了范式参考。
1.2 交银理财发布全新产品体系
据11月14日交银理财公众号,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交银理财作为唯一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国有大行理财公司,首次参与该国家级开放合作平台。
本届进博会上,交银理财正式发布全面升级的“十大品类”理财产品体系,并重点推介三类主题明确、功能聚焦的创新产品与综合服务方案:其一为“活钱+”现金管理类产品系列,以高流动性、申赎灵活、资金到账高效为核心特征,对应客户资金周转的即时可用需求;其二为养老理财产品系列,以绝对收益为投资目标,由养老投资专项团队运作,采用规则化投资机制,配置中长久期资产,在控制净值波动、兼顾流动性的基础上,追求收益的稳定性;其三为“多元精选”多资产多策略产品系列,通过大类资产配置优化及多元投资策略运用,提升组合抗波动能力,适配长期投资周期。
该产品体系的发布,是交银理财在产品端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其产品设计聚焦不同场景下的客户需求,体现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净值化转型后,对产品谱系多元化、功能定位精准化的探索方向。
02
收益率表现
据普益标准统计,上周(2025.11.10-2025.11.16,下同)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录得1.29%,环比持平;同期货币型基金近7日年化收益率报1.17%,环比上升1BP。现金管理类产品与货币基金的收益差为0.11%,环比下降2BP。
![]()
上周各期限纯固收产品收益普遍下降,各期限固收+产品收益多数上升。
上周多重因素交织下,债市呈现窄幅震荡格局: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积极呵护流动性,但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一步弱化了市场降息预期;金融与经济数据虽偏弱,但债市反应趋于钝化,叠加权益市场在4000点附近震荡,持续扰动债市情绪。全周来看,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与前周持平于1.81%(数据来源:iFind)。
四季度债市面临的基本面与政策面环境整体仍偏有利,但制约因素同样显著:一方面,债市对基本面因素敏感度持续偏低,利多消化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市场风险偏好未现回落,“股债跷跷板”效应仍构成干扰;此外,公募销售新规正式稿尚未落地,相关不确定性仍存。综合来看,债市情绪或将继续受到抑制,整体仍将维持震荡格局。
鉴于不同产品净值披露日与频率各异,其短期收益率与债市变动难以精确映射,或存在一定滞后。长期限产品因负债端稳定性更强(流动性补偿)、资产端久期匹配能力更优,收益率通常高于短期限产品,且因其久期更长,对利率波动的敏感性更高,故收益变动更显著。
在估值整改深化与低利率环境的双重驱动下,理财公司普遍下调业绩比较基准,预示着理财产品收益率中长期内或仍将承压。当前理财产品估值整改进入关键阶段,在投资不可能三角(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约束下,原有净值平滑机制的限制或将导致理财产品呈现“高波动”或“低收益”特征。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强化多资产、多策略的投资布局,完善投研体系与风控能力,仍是理财公司突围的核心方向。多元资产配置为理财公司增厚收益、分散风险与实现组合再平衡提供了可行路径。
![]()
![]()
03
破净率跟踪
据普益标准和iFind统计,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0.56%,环比下降0.17个百分点,信用利差环比同步收敛0.51BP。破净率与信用利差整体呈正相关,通常当破净率突破5%、信用利差调整幅度超过20BP时,理财产品负债端或面临赎回压力。但破净率变动相对信用利差存在一定滞后性,且受数据样本完整性与时效性的制约,周度波动或更多体现短期市场情绪,难以充分揭示二者的规律性关联。
当前信用利差仍然位于2024年9月以来的历史低位附近,性价比有限。后续密切关注信用利差走势,若持续走扩,或将令破净率再次承压上行。
![]()
本报告部分数据基于数据供应商,可能为市场不完全统计数据,旨在反映市场趋势而非准确数量,所载任何意见及推测仅反映于本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及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推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