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G20的峰会,本来是高市早苗缓和中日关系的大好机会,结果却硬是连续吃了几次闭门羹,自己的后台特朗普不来原本让他缺了一些底气。
而中国的一句“不见”,更是掐灭了日本最后的希望,这一次哪怕高市早苗唱好一出“独角戏”,中日关系恐怕依旧不会有什么改变。
![]()
峰会遇冷
G20作为全球经济合作的核心平台,其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要经济体领导人的参与。2025年南非峰会筹备阶段,美国的参会态度率先引发争议。特朗普以“南非国内存在虐待白人的种族问题”为由,正式宣布不亲自出席峰会,仅派遣国务卿作为代表参会。
这一决定延续了特朗普一贯的单边主义风格,其核心考量实则与国内政治议程相关——2024年总统选举失利后,特朗普正忙于整合党内力量,同时应对“爱泼斯坦案”带来的舆论压力,将精力聚焦国内成为优先选择,对多边峰会的参与意愿明显下降。
![]()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缺席则源于现实的法律障碍。国际刑事法院此前以“战争罪”为由对普京发出通缉令,而南非作为该法院成员国,若普京入境可能面临逮捕风险。
尽管南非政府曾表示将为普京提供外交豁免,但为避免引发外交争端,俄罗斯最终决定由总理代表参会。普京的缺席使得G20在能源安全、地缘冲突调解等议题上的讨论失去重要参与方,峰会的全球治理协调能力受到一定削弱。
![]()
两位大国领导人的缺席,让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产生了“填补真空”的期待。高市早苗团队提前宣布,将在峰会期间展开密集外交活动,重点推动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并试图与中方高层实现会晤。
日本媒体此前也频繁炒作“中日领导人可能在峰会期间非正式接触”,将其解读为中日关系缓和的信号。然而,中国外交部在峰会前一周的例行记者会上明确回应:“中方没有计划在G20峰会期间安排与日方领导人的会晤。”与以往“暂无相关信息”的模糊表述不同,此次回应的直接性超出常规,彻底打破了日本的幻想。
![]()
中方立场
中方拒绝与高市早苗会晤的立场,并非突发的外交姿态,而是对日本近期挑衅行为的必然回应。导火索源于高市早苗在日本国会的一番言论——她公开将“台湾有事”与日本的“集体自卫权”相关联,声称若台海发生冲突,日本可能依据集体自卫权采取军事行动。这一表述不仅触碰了中国“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红线,更突破了日本和平宪法对军事力量使用的限制,引发中方强烈反对。
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早已通过四个政治文件明确界定,日本在《日中联合声明》中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前提。高市早苗的言论直接违背了这一承诺,且与她此前在APEC峰会上向中方作出的“遵守联合声明立场”的承诺形成鲜明反差。
![]()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言论带有明显的国内政治投机色彩——作为安倍晋三生前着力培养的政治人物,高市早苗试图通过向右翼势力展示“强硬”姿态,巩固自身在自民党内的地位,却忽视了外交政策的连贯性与严肃性。
面对中方的反对,高市早苗政府采取了“嘴硬心软”的矛盾策略。一方面,高市早苗本人拒绝撤回涉台言论,仅辩称相关表述是“假设性讨论”;另一方面,日本外务省紧急派遣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访华,试图缓和局势。
![]()
但金井正彰在华期间并未展现出应有的诚意,既未就高市早苗的言论道歉,反而要求中方取消针对中国公民赴日的旅游和留学预警。这种“只提要求、不担责任”的态度,进一步激化了矛盾,也让中方坚定了拒绝会晤的立场。
中方的反制措施不仅限于外交层面。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近期避免前往日本”的安全提醒,直接冲击了日本旅游业。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赴日游客达748.7万人次,贡献了日本入境旅游消费的34.2%。
![]()
预警发布后,中国各大旅行社的日本游产品退订率超过60%,东京银座、大阪心斋桥等依赖中国游客的商圈客流量骤降。教育部同步发布的留学预警,也让日本高校的中国留学生申请量出现下滑,这些举措共同向日本传递出“挑衅需付出代价”的明确信号。
日本困局
高市早苗的外交困境在盟友美国的行动中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日本将日美同盟视为外交与安保的核心依托,“美国会为日本撑腰”的认知是其敢于在台海问题上发声的重要底气。但在中日关系紧张的关键节点,美国却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战略收缩的姿态——驻日美军在11月中旬撤走了部署在九州地区的“堤丰”中程导弹发射装置。
![]()
这套导弹系统是美日9月联合军演时部署的,当时日本防卫省曾对外宣称“演习结束后即撤走”,但美军迟迟未动,被日本解读为“对中国的威慑信号”。
而美军选择在中日外交纷争白热化时撤离,且未提前与日本充分沟通,传递出清晰的战略意图:美国不愿被日本的激进言行绑架,避免因台海问题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此时的中美关系正处于阶段性缓和期,两国高层刚在吉隆坡、釜山举行经贸与军事对话,特朗普政府显然不愿因日本问题破坏这一态势。
![]()
美国的“釜底抽薪”让日本的安保幻想破灭,经济层面的压力则让高市早苗的支持率持续下滑。日本内阁府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GDP数据显示,日本经济环比下降0.4%,为六个季度以来首次负增长。
而中日关系紧张带来的旅游业萎缩、贸易预期恶化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野村综合研究所测算,若中方预警持续半年以上,日本全年GDP将再缩水0.36个百分点,损失约2.2万亿日元,相关行业失业人数可能增加12万人。
![]()
日本国内的政治格局也因此出现波动。高市早苗的“强硬外交”原本旨在争取右翼势力支持,但经济损失引发的民众不满,让自民党内出现对其领导能力的质疑。
有媒体披露,麻生太郎等党内大佬已开始与小泉进次郎等年轻派系沟通,为更换首相做准备。日本共同社的最新民调显示,高市早苗的支持率已从峰值的68%降至42%,不支持率升至51%,其政治生命因这场外交冒险面临严重危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