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国工业报)
■ 中国工业报 吴辰光
随着国内海上风电市场的高速发展,国产技术又一次迎来重大突破。
9月9日,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漂浮式风机基础在蓝水集团广西北海基地成功交付,该平台由三峡集团主导研发,蓝水集团广西公司建造,单机容量达16MW(兆瓦),建成后年发电量约4465万千瓦时。
该项目从开工到完工交付历时近五个月,效率开创行业之最。同时,该平台机组关键零部件已实现100%国产化,并采用创新型系泊系统、动态压载系统等一系列新工艺与新材料,配备了完整的海洋环境等监测系统,这样的设计方案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的交付不仅是我国在漂浮式装备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更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向深远海又迈进了一步。
中国海上风电从蹒跚起步到蓬勃发展跨越近三十年时间,蓝水集团不仅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更是推动中国市场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的重要参与者。
![]()
近三十年的发展变迁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蓝水集团已从单一劳务分包业务发展成集能源装备、海洋牧场装备及海洋工程装备多元化业务于一身的集团化公司,成为在国内海上风电装备领域的重要一员。
蓝水集团成立于1996年,早期以海洋油气装备建造劳务分包为主业。2007年11月,国内首台1.5MW海上风机在渤海绥中油田投运,正式拉开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序幕。蓝水集团抓住时代机遇,开始涉足海上新能源领域。
2008-2009年,蓝水集团在山东海阳、江苏南通两地相继投资建造两家船厂,初步具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同时,蓝水集团通过参与海洋油气装备建造,积累了钢结构加工、海上安装等核心技术,并培养了一支熟悉海洋环境作业的工程团队。
2016年前后,蓝水集团在江苏盐城、南通等地扩建海工基地,配备大型龙门吊、深水港池等设施,年产能逐步提升至数十台(套)海上风电基础装备。
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海上风电的扶持政策(如补贴、并网保障)为蓝水提供了市场机遇。其承接的江苏滨海、东台等海上风电项目的基础结构订单,推动了企业营收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蓝水集团加速全产业链布局。在上游,与宝钢股份等钢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确保海工用钢的稳定供应,并共同研发耐腐蚀性更强的新材料。在下游,成立工程物流子公司,构建从装备制造到海上交付的一体化服务能力。
2017 年,蓝水集团在江苏省射阳投资建立江苏长风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该基地仅用8个月建成投产。
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快速发展,蓝水集团在国内海上风电基础装备市场的份额快速提升至30%以上。
蓝水集团对中国工业报表示,集团前十年的发展,本质上是技术能力、产能布局与政策红利和谐共振的结果。公司从传统劳务分包商转型为海上风电装备领军企业的路径,呈现了中国企业向高端制造业升级的典型样本: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合作与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依托全产业链整合构建成本壁垒,最终在政策支持下实现规模扩张。这也为蓝水集团下一步在深远海风电和漂浮式技术的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2023年,蓝水集团持续发力,在广东、广西相继建设海工建造基地。截至目前,其在国内的基地共有六个。
彼时,国家“十四五”能源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推进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等目标。蓝水集团于2022年进行战略重组,升级为深水浮式风电平台、海上油气,LNG模块和水产养殖设备等建造基地。同年,蓝水集团又将目光首次瞄向了海外市场,开始进军苏格兰市场。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蓝水集团已从单一劳务分包业务发展成集能源装备、海洋牧场装备及海洋工程装备多元化业务于一身的集团化公司,成为在国内海上风电装备领域的重要一员。
从“跟跑者”到“领跑者”
蓝水将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驱动力,推动深远海能源开发进入“中国方案”主导的新纪元。
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等,已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蓝水集团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从事海上风电行业的企业,见证了整个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历程。
蓝水集团表示,多年来已在地域、产业链、加工能力等多方面建立了竞争优势。
截至目前,蓝水集团已为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打造了多个“首创”“之最”项目。
2023年5月
蓝水集团和湛江湾实验室举行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研制合作签约仪式,会议透露全球首例全潜悬浮定深高抗台养殖平台“恒燚一号”2023年9月下水。
2024年5月
蓝水集团与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举行2+2+2艘大型半潜运输船项目签约仪式,大型半潜运输船是全球最宽的无常规艏楼四岛式半潜运输船,具备载货能力强等特点。
2024年12月
在广东揭阳市惠来县临港产业园的蓝水集团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由蓝水集团广东公司制造的龙门吊,历时6个月成功竖起,这是亚洲最高、吊重最大的龙门吊。
2025年4月
蓝水集团在海上风电领域连续取得重要进展,三大基地同步启动标志性项目,包括蓝水集团广东揭阳基地正式开工建造华电海上风电深水导管架项目、广东阳江基地顺利启动中广核阳江导管架项目、广西北海基地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三峡领航号”基础项目开工。
2025年9月
“三峡领航号”基础项目成功交付。
“十五五”规划即将开篇,又恰逢蓝水集团即将进入“而立之年”。展望未来,蓝水集团表示,将以“深海能源革命引领者”为定位,聚焦漂浮式风电规模化、海洋油气高端化、产业生态全球化三大战略方向,通过技术创新与产能布局重构行业竞争格局。作为中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的标杆企业,蓝水将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驱动力,推动深远海能源开发进入“中国方案”主导的新纪元。
按蓝水集团的计划,到2030年,预计总营收突破300亿元。其中,漂浮式风电装备占比超50%,海洋油气及氢能装备占比30%。北海、揭阳、湛江三大基地形成年产100万吨海工装备的综合产能,支撑全球50GW以上深远海风电项目建设。市场份额方面,在国内漂浮式风电基础市场占有率巩固在60%以上,国际市场订单占比35%。
同时,蓝水集团计划在漂浮式基础技术、模块化制造工艺、绿色制造体系实现突破。在漂浮式基础技术上,实现16兆瓦以上机组基础国产化率100%,开发抗台风等级达17级的半潜式、张力腿式基础。在模块化制造工艺上,将海上风电换流站建造周期从20个月压缩至15个月。在绿色制造体系上,单位产值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低20%,北海基地建成国家级零碳工厂,光伏发电覆盖基地30%用电需求。
从“中国智造”到“全球标准”
在蓝水集团看来,能同时在中国和欧洲两大市场站稳脚跟并扩大优势的企业,才能成为行业真正的“领跑者”。
要想成为真正的“领跑者”,仅局限在国内市场还远远不够,出海是必经之路。而蓝水集团更是将海外战略重心集中在中高端市场——欧洲。
“数年前,欧洲市场曾占据全球80%以上的装机容量,截至目前,这一比例仍然高达45%。由于欧洲的能源危机和减碳、绿色能源转型目标,欧盟目标到2030年新增装机容量130GW,到2050年新增装机容量300GW,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蓝水集团相关人士对中国工业报表示。
据悉,蓝水集团从2022年开始在苏格兰市场布局,投资欧洲本土化建造基地,和欧洲一流的设计单位、总包方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掌握一线技术、商务动态,持续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基于这些先进的设计方案,蓝水集团进行集成并制定了一套柔性解决方案,使得蓝水集团在面对设计方案时能够迅速调整并响应以达成准确快速且批量化的交付。同时,在此基础上升级迭代蓝水集团的建造场地及硬件设施,使得蓝水集团始终在建造交付能力上充分匹配最新产品的特性要求,能够在竞争中持续保持引领优势。
经过几年的布局,蓝水集团已获得欧洲市场的认可。2025年4月,苏格兰政府商业大臣理查德·洛克海德、苏格兰政府驻华代表柯春娜及苏格兰国际发展局亚太和中国区领导一行访问了蓝水集团上海总部,双方就蓝水集团积极参与苏格兰海洋风电项目供应链建设做了积极友好的交流。
2025年10月,蓝水集团再度与挪威客户成功签署高端智能养殖装备项目合约。
相比于其他国内企业,蓝水集团在理解客户需求等方面都保持着领先优势。截至目前,蓝水集团几乎与所有欧洲主流开发商、设计单位及总包方均保持了长期紧密的联系并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蓝水集团看来,能同时在中国和欧洲两大市场站稳脚跟并扩大优势的企业,才能成为行业真正的“领跑者”。蓝水集团将以技术创新为矛,产能布局为盾,在漂浮式风电等领域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通过构建“研发-制造-运维-金融”全链条生态,蓝水集团不仅要成为全球深海能源装备的主要供应商,更要主导制定漂浮式基础设计、海上氢能储运等领域的国际标准,推动中国从海洋能源开发大国向技术输出强国跨越。正如蓝水集团董事长窦建荣所言:“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深海能源开发像近海作业一样高效、安全、可持续,为全球碳中和贡献中国智慧。”
审核:胡明旺
责编:左宗鑫
编辑:高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