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百家姓的排序为什么是赵钱孙李?为什么通常刘关张三姓同时提起? 台湾馆长陈之汉最近为什么专程替赖清德到福建省寻根?这些都有重要意义。因为籍贯和姓氏对在生的每一位炎黄子孙来说,等于是各自的“行走的祖先”。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上有9代传承到我们,下有9代让我们延递,上九下九加起来构成祖宗十八代。上有九代,确实共有512人,是我们每人的列祖列宗,他们每人给予我们每人0.1953125%的基因。谁无父母?各自给我们每人50%的基因。父母又有他们各自的父母,一直追溯而上。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于先祖。所以说,慎终追远福泽绵长,永怀忠孝长佑子孙。我们都是“行走的祖先”。
![]()
籍贯和姓氏有紧密关联。大湾区由11个片区组成,7个城市,2个经济特区,2个行政特区。籍贯以4级描述,例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镇以下是乡或村。姓氏分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多元文化融合。大湾区姓氏来源复杂,融合了中原汉族、百越土著、客家移民和潮汕族群等多元文化元素。例如,陈姓在潮汕地区、珠三角和粤西等地密集分布,反映了中原移民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姓氏的集中度有显著地域差异。不同城市的姓氏排名不同。广州、深圳、东莞等地以陈、李、黄等姓氏位居前列,是广东本土姓氏。佛山梁姓较多,与当地文化传承有关。潮州以陈、林、黄为主,反映潮汕文化特色。姓氏分布深受历史迁徙影响。例如江门(五邑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历史上是南来北往的渡口,吸引了不同地区的移民到来,形成了李、陈、梁等姓氏占比较高。尽管存在地域差异,大湾区姓氏文化具有同根同源的深厚底蕴。姓氏的集中度往往显示出共同的历史渊源、迁徙轨迹和文化联系。
笔者在台湾省的朋友姓黄,蔡、林、陈,都是大姓,和福建省的姓氏集中度类似。台湾省的姓氏分布具有集中性和地域差异的特点,主要也是受历史移民等因素影响。据统计,台湾省共有 1527 个不同的姓氏,超过 96% 的民众集中在 557 个姓氏,前十大姓氏依次为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占总人口大约一半,而以陈姓占11.1%居首。姓郑的也不少,有大约44万人,是台湾省排名第 12 位的姓氏。台湾省的姓氏分布与闽南、粤东的历史迁徙密切相关。常见姓氏中,96% 也在大陆常见,表明大多数祖先来自大陆。福建移民中,闽南人占比高达 97%,他们大多来自河洛一带,先移居闽粤,再渡海到台湾。“台语”就是闽南话,台菜就是福建菜。
近年来,台湾民众的寻根活动日益盛行。泉州的《闽台缘博物馆》建立了 “闽台寻根溯源服务交流中心”,提供族谱查询系统,收录了300多个姓、44765 个分支和族谱,超过500万条记录;近年逐渐广为人知。
![]()
《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篇的排序,并非按姓氏人口数量,而是北宋初年编纂时基于政治地位和地域文化形成的特殊自定规则。赵排在前,因为赵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姓氏,作为当朝国姓,居首位以示尊崇。钱姓排第二,是指吴越国国王钱镠的姓氏。因为《百家姓》诞生于其统治的江浙地区,兼且钱俶(钱镠的嫡孙)主动归顺北宋(史称“纳土归宋”),故列第二位。
北宋吸纳吴越国顺利完成和平统一,钱氏家族立下历史功勋。钱氏族人免遭战争杀戮之祸,其强大的基因亦因此能够一直延续到今天。钱学森、钱锺书等都是钱镠的后人。
孙姓排第三,是因为钱俶的正妃是孙氏;作为母系家族的姓氏、吴越王族姻亲,位列第三。李姓排第四,是因为那是南唐的姓氏(李煜就是李后主);南唐曾在江南盛极一时,影响力延续至北宋初期。《百家姓》成书正是在960至976年间的宋初,编纂者是杭州人,因此排序受吴越和南唐地方政权的影响显著。这一顺序反映了宋初的政治格局,从皇权(赵)、地方政权(钱)、宗族联姻(孙)到前朝贵族(李),尤其等级关系。
今日的中国,以王李张刘为人口前四姓(占全国30%以上),和《百家姓》的姓氏排序无关。
众所周知,《刘关张》并称,是因为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桃园三结义。刘和张都是大姓,关姓较少。全国关姓人口数量,存在不同统计数据,大约有600万人,全中国姓氏排名在第 131 位,大约占全国人口 0.43%,其中山西省的关姓人口最多,占总数大约四成;其次是东北三省(满族)。关羽是山西运城人,当地旅游局取名“好运之城”,以吸引四方来客。大湾区内,关姓人口集中在佛山南海九江,21万人之中有大约三成姓关(6.3万),大约800年前从山西运城经珠玑巷南迁而来。关姓是南海九江的大姓,广东是全国关姓人口最密集的省份之一(仅次于山西),佛山又是关姓在广东的主要聚居地。
台湾馆长陈之汉本月 3 日来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心田村,“心田赖氏” 的发祥地。当地赖氏宗亲会秘书长赖瀚钟携族谱等候馆长,介绍心田村赖氏自元朝末年迁居此地,至今已传 27 代、历经大约400 年。赖瀚钟手中的《心田赖氏族谱》清晰记载:赖氏先祖自元朝末年迁居此地后,自第8世起,便有族人陆续迁台;其中第14世 “挺公” 迁居到台湾省云林县古坑乡,正是赖清德在台湾省的出生地。陈之汉为赖清德寻根溯源,确定了他祖籍福建省、故乡心田村,提供了铁证。当地赖氏家庙内,悬挂着“不孝之人罪逆天” 的祖训匾额。陈之汉借此隔空喊话赖清德“不要再耍‘赖’,好好看看自家的祖规家训”。陈之汉强调,赖清德若不认祖归宗,将被祖先唾弃;是否改邪归正,全在他一念之间。笔者个人认为,如今形格势禁,赖清德已经回不去了,或会一条末路走到黑,成为汉奸叛徒卖国贼,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
根据赖瀚钟透露,台湾有大约31 万赖氏后裔,多数源自漳州心田。多年来台湾赖氏宗亲持续捐资重修祖祠、兴建学校,传承祖训,两岸赖氏宗亲往来从未间断。但他们一般不欲提及赖清德,表示 “以他为耻”,以前还规劝其 “回头是岸”,如今已对他彻底失望。陈之汉此次为赖清德寻根之旅,真是神来之笔。通过族谱、祖训和宗亲见证,确凿证明了赖清德的炎黄子孙血脉和他的祖籍渊源,也看到了两岸民众对 “台独” 分裂行径的强烈反感与义愤。赖清德如认为自己是日本人,其实可以改姓赖本(Tanomoto),何必含糊蒙混?
"桧" 是有名的树木,和松柏樟槐等齐名,但自宋以来,世人都不以桧字取名,是因为奸佞秦桧。他恶名昭彰,弄到 "桧" 字黯然无光。笔者作诗一首 : “本是佳木寓意长,奈何权臣秽其芳。忠魂血溅风波亭,佞骨跪立岳庙旁。俟来父母避用桧,唯恐污名累儿郎”。恐怕今后“清德”这两个字,如同“精卫”一样,都无端遭此霉运,十分可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