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2096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还在以为“血栓”只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实际上,它离我们比你想得更近。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现有血栓性疾病患者超过1亿人,其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每年新增病例超过80万。更可怕的是,一旦血栓脱落,可能迅速堵住重要血管,严重时会导致肺栓塞、中风甚至猝死。
![]()
那问题来了:血栓脱落前,身体会发出哪些警告信号?
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一旦出现这3种症状,要高度警惕血栓有脱落风险,别拖,赶紧就医!
一、血栓脱落前,身体常有这3个“求救信号”
![]()
很多人以为血栓是“无声杀手”,其实并不完全对。血栓形成后,尤其在快要脱落前,身体往往会提前“报警”。
1. 突发胸闷、呼吸困难
![]()
如果突然感到胸口像压着块石头,呼吸费劲、说话都喘不上气,尤其是没有感冒、哮喘等病史的情况下,一定要警惕。
这可能是肺栓塞的早期表现。肺栓塞就是血栓脱落后堵住肺动脉,导致氧气输送受阻,严重时几分钟内就可能致命。
![]()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防治指南(2021版)》指出,肺栓塞的首发症状中,呼吸困难占比高达73%,很多患者是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病。
2. 单侧肢体肿胀、发热、疼痛
![]()
尤其是小腿一侧肿胀明显,伴随发热、酸胀或压痛时,要高度怀疑是深静脉血栓。
这类血栓最喜欢“潜伏”在下肢静脉里,初期并不明显,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脱落顺着血流进入肺部,造成致命肺栓塞。
![]()
特别注意:久坐不动、术后卧床、孕期女性、长期吸烟者属于高危人群,更要警惕这种表现。
3. 短时间内突发偏瘫、口齿不清、视力模糊
如果一个人突然说话不清、手脚无力、意识模糊,千万不要以为是“累到了”或者“低血糖”,这很可能是脑血栓脱落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这是脑卒中的“预演”阶段,一旦错过黄金抢救期,极易发展为脑梗死。
《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23》指出,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约350万人,其中80%以上与脑部血栓有关。
![]()
二、为什么血栓这么危险?关键在于“脱落”这一步
血栓本身就像血管里的“堵塞物”,但最危险的不是它形成,而是它在不知不觉中脱落。
脱落之后,血栓会像“子弹”一样随血流四处游走,一旦卡在重要器官的血管口,后果极其严重:
![]()
· 卡在肺部 ➜ 肺栓塞,严重者10分钟内猝死; · 卡在脑部 ➜ 脑梗塞,导致偏瘫、失语、甚至植物人; · 卡在心脏 ➜ 心肌梗死,几分钟内心跳骤停。
![]()
这不是危言耸听。2023年,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的一项研究指出,50%以上的猝死病例中,都检测到了血栓存在。
所以,防血栓,不是防它形成,而是防它脱落出事!
三、这些人是“血栓高危人群”,要特别警惕
![]()
不是年龄大才会得血栓,以下几类人群血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
1. 久坐不动者
无论是上班族还是长途旅行者,坐着不动超过4小时,下肢血液流速减慢,最容易形成血栓。
2. 术后卧床期
![]()
手术后尤其是骨科、妇科、肿瘤手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若未及时下床活动,血栓风险飙升。
3. 孕产妇与口服避孕药女性
由于激素水平变化,雌激素会促进凝血因子生成,孕期、产后或服用避孕药时,血栓风险会显著增加。
![]()
4. 基础病患者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房颤动患者,由于血管内皮受损或血液粘稠度高,极易诱发血栓。
四、血栓防得住吗?做好这3件事很关键
血栓虽然可怕,但它不是不可防的“死神”。只要平时管住几个关键点,完全可以把它关在门外。
![]()
1. 动起来,别久坐
每坐1小时,就起身活动5分钟,哪怕原地踱步、踮脚、上下楼梯都行。下肢肌肉一收缩,血液就能被“挤”回心脏,大大降低栓塞风险。
2. 多喝水,别让血液变“稠”
![]()
血液太“稠”是血栓的温床。每天喝水不少于1500ml,少喝含糖饮料和咖啡因饮品,保持血液循环畅通。
3. 合理用药,定期检查
![]()
高危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同时,定期查D-二聚体、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早预警。
五、这3个“控血栓”的误区,很多人都中招了
误区1:年轻人不会得血栓?
![]()
错!近年来,35岁以下血栓患者占比逐年上升,尤其是久坐办公族、健身服用蛋白粉者、熬夜打游戏者,都是“血栓新宠”。
误区2:不痛不痒就没事?
大部分血栓在初期不会引起剧烈疼痛,恰恰因此才更危险。等到“有症状”,往往已进入高危阶段。
![]()
误区3:一吃阿司匹林就万事大吉?
并非所有血栓都适合吃阿司匹林。有些人有消化道溃疡、出血倾向、肝肾功能不全,盲目吃反而有风险。任何抗凝药物都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结语:别等血栓“炸了”才后悔
![]()
血栓不是老年病,也不是慢性病,它是随时可能爆发的急性病。
出现“胸闷气短”“下肢肿痛”“突然偏瘫”等这些症状时,千万别硬扛,也别“等等看”,第一时间就医,做影像检查(如静脉彩超、肺动脉CT)是救命关键。
只有对血栓有足够的认识,才能真正把危险挡在门外。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健委.《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防治指南(2021年版)》 2.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3. 《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23》.中国卒中学会 4.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猝死病例中血栓发病机制研究》.2023年内部资料汇编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