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11月19日,第十五届全运会乒乓球女团三四名决赛赛场,当孙铭阳在决胜局以11比6拿下最后一分,上海女乒的教练与队员们欢呼庆祝,队员陈熠掩面而泣。上海队3比0战胜黑龙江队获得铜牌,时隔42年再次登上全运会领奖台。经历了“地表最难赛事”的淬炼,这枚铜牌背后的含金量更高。
![]()
从惜败到逆袭的心跳战
“这场胜利,是姑娘们咬着牙拼出来的。”上海队主教练陈叶君的声音里满是感慨。就在十多个小时前,上海队在半决赛与山东队的鏖战中遗憾惜败。陈熠虽爆冷击败奥运冠军陈梦拿下关键一分,但队伍最终以2比3憾负。连续四小时的高强度对抗后,队员们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竞技体育的残酷在此刻尽显,当晚的准备会成了转折点。“陈指导让我们别想输赢,就当是享受最后一次舞台。” 陈熠回忆道。
![]()
这份心态调整在次日的铜牌战中迅速见效:首场女双,陈熠与孙铭阳迎战张瑞/范姝涵组合,三盘比分均咬至关键分,为队伍打开局面;第二场单打,削球手杨屹韵面临更大挑战,“昨天打到晚上10点半,今天早上10点就开赛,身体和情绪都有点跟不上,但看到陈熠在场上‘热血笨蛋’般的冲击,又燃起了斗志,”她最终3比1击败车晓曦。孙铭阳在1比2落后的绝境时,索性放下包袱“能赢一分是一分”,最终以3比2逆转范姝涵,为胜利锁定胜局。
记者问起陈熠落泪,她说:“这是幸福的泪水。早上来的时候气氛还很沉重,但站到赛场就不想留遗憾。阳姐靠谱,小杨顽强,我们靠的是团队的凝聚力。”
四年磨成的“黄金三角”组合
这枚铜牌的诞生,始于四年前陕西全运会的阵痛。彼时,以年轻队员为主的上海女乒仅获小组出线权,未能进入前八。随着孙铭阳的加入,队伍逐渐形成新的黄金三角阵容,在全锦赛、乒超联赛的反复磨合中完成蜕变。
![]()
作为队中“大姐”,孙铭阳坦言“自己综合技术有所下降”,却在关键战中屡次扮演“定海神针”。铜牌战的逆转绝非偶然,她早已习惯了用经验守护队友,“平时会多观察两个小队友的状态,我技术不是最顶尖,但希望能帮她们缓解压力。”这种以老带新的传承,让团队凝聚力在硬仗中愈发坚韧。
杨屹韵的削球技术则成为队伍的秘密武器。“她的稳定性能让不擅长打削球的对手处处受限,” 陈叶君评价道。自去年全锦赛夺得亚军后,杨屹韵的自信心显著提升,已能与一众国手从容较量。
世界排名升至第九的陈熠,更是队伍最锋利的进攻箭头。打进美国大满贯决赛、欧洲大满贯四强的战绩,同时先后战胜孙颖莎、王曼昱、陈梦等顶尖选手,她的进步肉眼可见。
“去年全锦赛夺冠时很多世界冠军没参赛,今年全运会阵容齐整,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都同场竞技,这枚铜牌的含金量完全不同。”陈叶君的话道出了关键。
![]()
精神传承不止于奖牌
在陈叶君看来,这枚铜牌的价值远超名次本身。“2021年陕西全运会后,我们在锦标赛、联赛中不断总结成败经验,加上中心领导的全力支持,才走到今天。”他特别提到队伍的成长反差,成年组的突破与青年组对困难准备不足形成对比,“这提醒我们既要抓住当下,更要做好梯队建设。”
队员们的收获则藏在彼此的扶持里。杨屹韵坦言,是队友的斗志给了她力量;孙铭阳在落后时的心态调整,成为团队逆境翻盘的关键;而陈熠那句“我们没有定远大目标,就做好每一分”,恰是对全运会“针尖对麦芒”竞技本质的最佳回应。
![]()
上海队团队保障全面到位,更让姑娘们得以全心投入每一场战斗。42年的等待画上圆满句号,但上海女乒的征程才刚刚开启。“年轻有朝气,更有未来。”陈叶君用八个字总结队伍特质。当被问及下一届全运会的目标,他充满期待,“我们有信心实现更大的突破。”
原标题:《拼下团体铜牌,上海女乒时隔42年再次站上全运会领奖台,背后含金量更高》
栏目主编:陈华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秦东颖
图片来源:王佳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