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早在远古时期就开始探索宇宙天地的问题,出现了“盘古开天辟地”“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等种种神话传说。诗人屈原在他的《天问》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天地起源、宇宙结构、日月星辰的问题,从中可见古人对宇宙天地这一重大自然问题的关注。在中国古代关于宇宙天地的幻想中,飞天梦可谓其中最富浪漫色彩的篇章。
尧舜二帝的飞行传说
古代贤君帝尧“乘槎泛天河”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对飞天的渴望,对后世影响甚大。东晋时期王嘉《拾遗记》载:“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槎)浮于西海……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查,羽人栖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则如冥矣。虞、夏之季,不复记其出没。”这便是乘槎泛天河故事的起始,是古代对宇宙飞船的想象。进入20世纪,有些飞碟(UFO)爱好者更是将这一记载看作是外星人早已造访地球的证据。当然,这样的联想已经超过科学的范畴。这个故事也为后世诗人、词人创作提供了素材。
诸如,庾信《哀江南赋》:“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飚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杜甫《有感五首》之一:“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黄遵宪《下水船歌》:“年来足迹遍五洲,浮槎曾到天尽头。”苏轼《黄河》:“灵槎果有仙家事,试问青天路短长。”辛弃疾《西江月·为范南伯寿》:“灵槎准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个。”邓文原《题谢氏通济桥》:“泛查客去银河近,题柱人归玉垒高。”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滋洛阳千种花,润梁园万顷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
关于大舜帝的故事不胜枚举,其中非常有意义的是关于他飞行的故事。舜作为古代著名的贤君,出身贫寒。舜出生后不久,母亲离世,父亲又娶妻生子。继母对舜很不好,舜便单独到外面生活。《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尽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而邑,三年成都。”“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由于舜很有威望,在尧寻访天下贤人,准备禅让王位时,人们都推荐舜。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并准备让位给舜。地位骤变的舜受到家人的嫉妒和仇恨,父亲、继母和弟弟密谋害死舜。他们想出的先是把舜骗到谷仓上,然后放火烧死他。舜的妻子们本是天女,自然识破了这一阴谋。她们让舜去时穿上一套画着鸟形彩纹的衣服,并告诉他:“时其焚汝,鹊汝衣裳,鸟工往。”“舜即登廪,得免去也。”对这段话通常的解释是:舜见谷仓着了火,只好跳下,因穿了特制的衣服而能滑翔下来,因此舜实际上是利用了降落伞或滑翔机的原理。《列女传》等也载有这个故事,但有“舜往飞去”或“舜服鸟工衣服飞去”等语,这个“飞”字点出舜的逃生借助了飞行。
不少专家把舜看作是第一个乘降落伞安全下降的人。外国文献中,常把这件事列为航空大事,认为这是人类第一次乘降落伞下降的尝试;也有专家认为舜借助了滑翔机原理得以逃生。
在尧舜之后,禹继承帝位。禹在治理洪水的时候,曾遍历神州大部分土地和海外的一些国度。据说他和助手伯益因此写了一部《山海经》,把所见所闻种种地物风貌、奇闻轶事都记载在书里。《山海经》载有丰富的有关飞行的神话和传说。在海外诸国中,有的国家的国民长有翅膀,可以飞行;有的国家的人民善造飞车,可以乘风飞行:北方有一个奇肱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后人注解说,奇肱国人善制飞车。郭璞注道:“其人善为机巧,以取百禽;能作飞车,从风远行。汤时得之,于豫州界中,即坏之,不以示人。后十年,西风至,复作,遣之。”
牛郎织女与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的故事广为流传,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关于牵牛、织女,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汉时,这两颗星宿才被转化为具体人物牛郎和织女。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牛郎、织女便演变成青年男女渴望自由、追求美好爱情的动人故事。《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一诗便是叙述牛郎织女故事的有名诗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曹植《洛神赋》中有这样一句:“叹匏瓜之无匹,咏牵牛之独处。”南朝萧统所编《文选》中对《洛神赋》这一句的注释为:“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南朝殷芸的《小说》将这个故事加以扩充:“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这个故事经世代流传,到明代朱名世写成完整的《牛郎织女传》。时至今日,七七“乞巧节”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民间节日。
嫦娥奔月是又一个著名的飞天故事,其源于何处已难考证。从文献上看,最早记录嫦娥奔月事迹的是商代的巫卜书籍《归藏》:“昔常娥以不死之药奔月。”在《淮南子·觉冥篇》中,后羿也进入了传说之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宋代著名的类书《太平御览》引《拟天问》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又引《淮南子》说:“月中有桂树”;又引《安天论》说:“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酉阳杂俎》说:“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嫦娥故事中的后羿、桂树、白兔、吴刚、蟾蜍等一些情节都已具备。鲁迅在《故事新编》中,将这些传说整理成一篇完整的小说《奔月》。
嫦娥只能永久留居月球上的广寒宫,虽有白兔、吴刚、桂树和桂花酒相伴,但毕竟太寂寞冷清了。身处这种境地,嫦娥非常后悔,但为时已晚。唐代诗人李商隐感叹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本文原载于《人民论坛》(作者:李成智),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片由豆包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