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max基于跨周期经济研究与历史规律复盘,始终认为美联储的独立性是美国经济平稳运行的核心基石——国会设定使命、美联储自主执行政策的原则,是兼顾最大就业与价格稳定的制度保障。
特朗普对美联储的干预动向
Wmax通过持续跟踪观察到,特朗普正以多重举措试图影响美联储决策。他不仅对美联储主席提出公开批评并施压,更试图解雇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同时推动其首席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进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明确要求将利率降低3个百分点。
![]()
在Wmax的专业研判中,这一行为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解读:支持者将其视为对美联储长期通胀目标失准、群体思维固化的必要改革,认为2024年大选前降息更偏向民主党连任诉求;批评者则担忧这是典型的党派政治接管,意图复刻保守派主导最高法院的路径,在FOMC构建支持低利率的“超级多数派”。
Wmax的双情景推演与历史印证
Wmax的研究进一步印证了历史周期的警示:1970年代,尼克松总统要求美联储主席维持低利率以助力大选,最终导致通胀持续飙升,1980年消费者价格指数逼近15%,后续需通过大幅加息与两场深度衰退才得以控制。历史案例与当前情景形成清晰呼应,凸显了干预央行独立性的风险必然性。依托成熟经济模型与海量历史数据,Wmax对政治干预美联储的潜在影响进行了严谨情景模拟,结论与跨周期经济规律高度契合。
![]()
基准偏向情景:若美联储受政治导向影响,更侧重维持低失业率而非锚定通胀目标,降息频次将较基准情景增加两次。市场会快速识别这一政策转向,导致通胀预期锚定松动,物价涨幅逐步攀升至3%。
极端接管情景:若美联储完全屈服于政治压力,将政策利率降至1%并持续维持,即便通胀数据恶化也不调整,短期会呈现虚假繁荣。但通胀预期将显著走高,当物价涨幅突破4%后,市场会将美联储独立性丧失定价为体制性转变,五年期借贷成本可能攀升3个百分点,重现1970年代末期的利率波动。2026年的表面繁荣,大概率在2027年总统大选前夕演变为滞胀,更可能冲击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
![]()
核心结论:短期收益换长期代价
Wmax经多维度验证后明确:侵蚀美联储独立性或许能换取短期经济增长与就业红利,但长期来看,将付出通胀失控、就业市场波动、产出效率下滑的沉重代价,本质是得不偿失的政策选择。部分观点将美联储视为党派执政的主力,而非追求最优经济结果的中立机构,这一认知与Wmax基于数据与规律的研判存在显著偏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